便民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民服务  >  便民服务
“万人拔萝卜”拔出了什么?
发布时间:2011-12-07 10:49 信息来源:湖州日报 字体:【

  主持人张锋核心提示:河南郑州惠济区菜农韩洪刚承包的60亩萝卜日前喜获丰收,然而由于销路不好,收购价每斤只有四五分钱,他决定免费送给市民食用。近日此事被媒体报道后,引来近万人拔萝卜,短短几天韩洪刚60亩地里的20万公斤萝卜有了着落,但与此同时,其他蔬菜却遭了殃。
  韩洪刚承包的60亩地里, 20万公斤萝卜几乎已被拔光,仅剩下一些裂口的、被踩烂轧碎的或品相不好的萝卜,被人随意丢弃在田里,显得十分凌乱。拔萝卜者开的汽车、三轮车排了数公里。一些刚得到消息但一无所获的市民还发出了抱怨:“报纸登了,但是这里什么都没有,糊弄老百姓,是炒作。”
  对此,韩洪刚既伤心又委屈。他告诉记者,他是河南安阳滑县人,在郑州市花园口游览区黄河大堤附近承包了80亩黄河滩地,拿出60亩地栽种萝卜。前一段时间萝卜丰收后,他一直在为找销路发愁,收购商给出的价格每斤仅四五分钱。经过和家人的一番合计,韩洪刚决定,不再销售这些萝卜,而是免费赠送给市民食用。
  对于韩洪刚的遭遇,不少郑州市民表示,受益者应该尊重菜农的劳动,不文明的采摘行为着实让人寒心。
  现代公民意识尚待进步
  毕晓哲
  由于销路不好,怕菜烂在地里,他决定免费赠送给市民食用。媒体刊登消息后,引来近万人拔萝卜,萝卜被拔光了。
  这位农民出于好心,也是为了能让公众从自己种植的萝卜上获益,于是公开声明免费赠送。无疑,在公民道德的这张试纸上,这名菜农表现不错,而前来采摘的近万人的表现却并不怎么样,不仅将赠送的萝卜采摘一空,还将地里的红薯、菠菜、辣椒也搜刮了不少。这样的结果,或是这位好心的菜农原本没有想到的,部分人不考虑菜地主人感受、利益,在菜地里“肆意”,证明了其公民道德“不及格”。
  “万人拔萝卜”最终出现令人尴尬的后果,性质上和近几年来多次出现的公共场所的鲜花被哄抢一样,折射出公民文明素质方面的缺失。部分国人“规则”意识、自律意识缺乏,公德意识没有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而同步上升,还反映在日常司空见惯的抢闯红灯、排队加塞“抢位”、见危不救等等。
  这张“试纸”还试出来了部分人群原本不该有的“私欲和私心”。拔萝卜现场究竟如何混乱,新闻报道没有提及,但提着大口袋的或装满数个大口袋的为数不少。采摘这么多,自己一家吃得了吗?据报道,很多人是开车从城里来的,现场都被车围满了,城市开车的群体恐怕不可能买不起几毛一斤的萝卜吧?这样一个“疯狂万人采摘赠送品”的现象,是不是又折射出了“有光不沾,过期作废”这样一个市侩心态?其实占点小便宜倒在其次,关键是不能罔顾菜地主人的利益,抛开公序良俗,把菜地弄得一团糟,甚至做出触及法律的哄抢之事。
  “万人拔萝卜”出现的尴尬场面,是道德水准的一个侧影,暴露的是道德自律方面的阙如,说明国人从物质文明走到真正的“精神文明”,拥有现代公民意识,还需要不断努力,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中国道德讲究“路不拾遗”、“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菜贱伤农,免费送菜,这些拔菜人应该感谢菜农才对。可一些人非但不思感激,却顺手偷走农民的萝卜、红薯,实在有失大雅。尽管这是少数,但就样的行为同样让人蒙羞、让人尴尬。
  天下根本没有免费的午餐,当然也就没有“免费的萝卜”。把人家的香菜菠菜地瓜统统“免费”拔到自己的菜篮子里,把人家的菜地拔得狼籍一片,这与“抢劫”恐怕也就仅有几步之遥了吧?难道拔“免费萝卜”的人士们,道德良心只值“萝卜价”?
  信息和流通壁垒亟须打破
  曾 颖
  自己的萝卜和红薯被上万人蜂拥而上一抢而光,市民满载而归,一些差的萝卜被任意扔在菜地上。从表面上看,这是一个“好心没好报”的故事,韩洪岗在菜贱无奈之下的善意,被媒体传播之后,得到了令他意想不到的效果。几万斤萝卜被一扫而空不说,还伤及了原本不想送出去的红薯。菜农的无奈与市民们的不感恩,形成鲜明的反差。
  不得不说,在这次“萝卜事件”中,相当一部分人的素质让人不敢恭维。对于这样的行径,社会舆论给予了有力批判。
  但如果仅仅把焦点放到这个层面,只是将事情向菜农与市民之间的二元对立上来看,只去追问市民们的道德水平,显然太简单化了一点——在如此的天气里,冒着寒风去到郊外挖萝卜的,肯定不是什么强势人群,在他们眼中,免费得到的,不是几分钱一斤的萝卜,而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从表面上看,是他们疯狂的举动让菜农韩洪刚伤了心。但真相也许并不是这么简单。
  关于菜贱伤农的消息,时不时会见诸报端。但放下报纸,往菜市上一走,我们的感觉却并不是那么一回事。我们就不明白,那几分钱一斤的萝卜,到咱这里身价就涨了几十甚至上百倍?在看到“免费赠送”信息之后,两天之内韩洪刚的萝卜地有上万人光顾,可见其诱惑性还是很大的——很多城里人,压根就不觉得自己抢到手的,是只值几分钱一斤的东西。
  这就出现一个很吊诡的场景:一方面,是萝卜令菜农心碎地即将烂在地里;另一方面,是城里人对菜价近乎于焦灼的痛感。他们之间,也许就隔着城市到郊区的3里路程。而这短短的路程,似乎又阻拦着太多太多的东西,而变得太长太长。
  一个农民种80多亩蔬菜,在人多地少的河南算一个农业大户。但是即使这样的大户,也对市场缺乏判断能力,眼睁睁看着辛苦一年栽培的成果变成一钱不值任人取用的免费福利。如何打破隔在供求之间的信息和运输壁垒,让菜农们既不至于被丰收所伤,让市民们也不被“蒜你狠”“姜你军”们所激怒。更不让二者在彼此的误解中,互生恨意。
  令菜农韩洪刚伤心的,不是闻讯来抢收免费萝卜的市民,而是因信息和流通不顺畅造成的忽冷忽热的菜价。作为“产、供、销”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菜农们投入最多,风险最大,而话语权最弱。他们的这种不安稳状态,直接决定着整个菜市场甚至社会的安稳状态。
  几十万斤的萝卜,再次拔出了社会土壤里泥泞的道德根系,这也算是韩洪刚给整个社会带来的贡献吧。也许,多一些这样的思考,才会在进行道德选择时,少一些我行我素。 傅万夫
  事实上,中国的韩洪刚们尚处于市场“襁褓”之中。他们需要的本不应是“红娘”,而应是“父母”般的呵护。 刘志权
  这位农民的菜地确有几十亩,那是一个相当宽广的地域,而没有公众管理经验的农民,根本不可能有效地进行人流控制。如此,很有可能很多人同时在菜地中采收,这块菜地就会进入相当典型的“广场效应”状态。而未必是个人素质的问题。 秋 风
  相比较于市民顺手牵“红薯”的问题,相比对农民韩洪刚的境遇表示同情,“滞销萝卜”引来“万人哄抢”这一充满矛盾的场景,其实更值得分析与反思。 武 洁
  政府对农民还是要多一些扶持和引导,尤其是在信息支持上要多出一点力,不让菜价年年坐过山车,让菜农卖菜少犯愁。 西 戎
  我们每个人要有爱心,要给农民一些真正的支持,不做损人利己的事,多帮忙不添乱。 昌 荣“拔萝卜”式狂欢的本质问题,不在于那些拔萝卜的市民,而在于我国社会对于“菜贱伤农”与“菜贵伤民”现象的解决乏力。 王传涛
  媒体也要提供及时全面的资讯,要在发布新闻上慎重一点周全一点,当初怎么没想到如果呼吁市民免费拔萝卜会招致这么大的负面效果呢? 文 弓
  其实通过经济学的供需关系,就能很容易地解释这种现象,那就是当价格下降的时候,需求就会上升,如果价格为零,需求就会上升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当供给不变的时候,这溢出来的需求就会成为问题。 牛 角
  有人说,卖菜是菜农和买家之间的市场行为,政府不应过多干预,这话有一定道理,但这不意味着政府在这其中无事可做,起码让农民在市场的风浪中辨清方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