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传出消息:我国计划以“笑脸”“平脸”和“哭脸”卡通图形分别表示优秀、良好和一般三个等级,公示餐饮服务单位的食品安全状况。这个计划出自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指南(征求意见稿)》。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念及前段时间食品安全问题频出,让人都不敢轻易下馆子了,再比照这个对餐饮业进行评估分级公示的创新之举,其间可见政府监管为民的苦心。“看脸色吃饭”,既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甄别餐厅优良的重要途径,又能规范餐饮经营者的行为,这对于那些尚在为食品安全诚惶诚恐的消费者,当属莫大的幸事。
然而,要是把这项监管创意往深里琢磨,笔者倒又不免“杞人忧天”起来。不难想象,全国各地的餐饮店多若繁星,监管部门投入财力和人力给其一一认证贴牌,可谓工程浩大。如果没有一套相应的规范措施,确保对餐饮店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价,“悬挂脸色”这样的监管权力极有可能沦为某些公务人员假公济私的工具,“卡通脸”若是一不小心走进“形式脸”、“作秀脸”的歧途,岂不反倒容易误导消费者?另一方面,监管部门在检查次数上非常有限,而餐饮店的食品安全情况又是经常发生变化的,监管部门若是不能对餐饮评级结果做到勤“洗脸”,“脸色监督”的真实性和威慑力将无从保证。
实际上,餐饮店开的好不好,不能光听监管部门一家之言,还应广纳消费者心声,最好能让其参与到评定过程中来。说到底,监管部门常态化、动态化监督,再借助消费者的合力,才是保障食品安全的上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