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六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财政地税工作极不平凡的五年。
回眸这五年,一张和谐财税的蓝图徐徐展开:公共财政理念不断强化,财政实力大幅增强,财力结构明显优化,财税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公共财政职能作用进一步发挥。
细看数据:五年来,全市财政总收入增长了1.39倍,去年财政总收入突破200亿元;五年来,民生支出年均增长24.61%,增量占比从50.13%上升到85.51%。
感受善举:出台工业“二十五条”、服务业“十五条”等措施,力促经济转型升级;颁布《关于促进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政策,力挺众多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总结过去,是为了未来更好地发展。我们将借着第七次党代会召开的东风,在‘十二五’期间,合理有效地运用财政政策工具,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壮大财政实力,优化支出结构,更好地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市财政地税局有关负责人说。
关键词:财税实力
五年来,市财政地税部门依法履行财税法定管理职责,充分发挥财税职能作用,坚持在依法治税、规范管理的前提下,大力组织收入,实现收入持续平稳增长。 2011年全市完成财政总收入219.08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22.12亿元,分别为2006年的2.39倍、2.45倍,年均增长19.01%、19.65%;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达到95.81%,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达到55.74%,分别比2006年提高7.26和1.48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省平均2.12和2.56个百分点。 2011年全市地税部门组织收入178.86亿元,是2006年的3.02倍,年均增长24.70%,其中税收收入104.32亿元,是2006年的2.87倍,年均增长23.46%;社保费收入61.41亿元,是2006年的3.37倍,年均增长27.50%。
关键词:民生支出
五年来,公共财政的根本任务始终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最大程度地惠及全市人民,可以说是为老百姓办实事最多、老百姓得实惠最多的五年。在财政收支平衡压力持续加大的情况下,用于民生的支出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大大增加。全市财政用于民生的支出五年累计达到365.99亿元,年均增长24.61%。全市财政支出增量中民生支出占比从2006年的50.13%上升到2011年的85.51%, 2007年以来全市已连续五年新增财力三分之二以上用于解决民生问题。全面推进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社会医疗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等制度,不断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同时,不断调整提高各类社会保障制度的待遇标准,提高了基本医疗、养老保险、社会救助、公共卫生服务、基本药物等制度的财政投入水平。如: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从55元提高到480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人均筹资标准从2008年建立时的300元提高到430元;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从每月1012元提高到2026元;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标准从每月240元提高到400元、补助标准从每月165元提高到320元等。全力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市本级财政五年累计投入资金4亿多元,建筑面积超800万平方米。
关键词:服务发展
五年来,始终把促进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作为财政工作的主旋律,整合财税资源,突出扶持重点,优化政策手段,确保市委市政府重大战略决策的贯彻落实,有力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在政策扶持方面, 2008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过程中,会同有关部门,及时出台了工业“二十五条”、服务业“十五条”等政策,有效地发挥了保增长、促转型的作用。去年,又根据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扶持政策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关于促进中小微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等各项政策措施,有效发挥了财税的支撑、保障和引导作用。
在资金投入方面,市本级及三县均设立了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工业、科技创新、外贸和服务业发展。全市五年财政预算累计安排落实支持工业、科技等经济发展资金48亿元,其中市本级22亿元。这些“钱”的投入,有效发挥了财税政策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效用,有力促进了经济持续平稳健康发展。
在落实优惠政策方面,五年来,认真落实支持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外向型经济发展、中小企业发展、服务业发展等政策措施,着力助推各类企业发展。及时落实税费减免、缓缴等政策,在减免审批中着重体现支持经济发展的原则,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切实落实促进农业生产发展的各项政策,支持现代农业园区、粮食功能区、生态高效农产品基地和国家级现代林业示范区建设。
关键词:财税改革
五年来,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大力推进“收入一个笼子,预算一个盘子,支出一个口子”改革,基本构建了预算编制、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组织体系,实施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政府采购管理等配套改革,财政管理更趋规范、高效、科学,财政约束更加有力、有序、有效,发挥了治本治源的作用。
部门预算改革持续深化,“一个部门一本预算”基本实现,综合预算和零基预算全面推行。规范部门预算编制程序,细化部门预算编制,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预算信息公开工作从无到有,做到稳妥推进。去年,全部公开了上报市人代会审议的31个部门预算和总预算,依法接受监督。
预算执行改革有力推进,对市级所有预算单位实行集中支付,并稳妥有序推进公务卡试点、推行工作,强化了财政资金监管。我市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模式被省财政厅作为“湖州模式”在全省加以推广。
财税征管改革稳步开展,税收征管实行科学化改革,逐步建立起“人户分离”的日常税源间接控管模式,实现了直接管理向间接管理的转变,税源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健全政府非税收入征管制度体系,非税收入已全部纳入基金预算或财政专户管理。
财税监管日趋完善,不断完善政府采购管理制度和监管体系,努力降低政府采购成本,“管采分离”模式的率先实行得到省财政厅充分肯定。加大财政项目预算审核力度,强化政府性投资项目监管。五年累计完成市级政府性投资项目审核271个,金额合计272.34亿元,审定金额240.86亿元,累计净核减31.48亿元,核减率11.56%。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定出台资产出租、出借、处置等管理制度,规范资产处置、使用行为。绩效评价制度基本建立,财政资金的使用绩效有了明显提高,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受到财政部预算司肯定,并作为先进经验向各地推广。
关键词:队伍建设
五年来,以机关作风优化为重点,以财税文化培育为载体,重视自身建设,干部队伍建设成效明显,为推动财税改革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大力倡导微笑服务、提速服务、规范服务、廉洁服务,不断提升学习力、创新力、执行力、服务力、凝聚力、自律力,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综合素质高、精神状态好、务实廉洁、干事创业的优秀财税干部队伍,为财税事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