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中小学和幼儿园采访时发现一个现象,大多数孩子并不像传统观念中那样怕父亲,相反怕母亲的人占据了多数。很多孩子表示,在家里母亲担负着辅导其学习的任务,因而平时受到母亲的 “教育”比父亲多。不少孩子表示在母亲批评的同时,父亲还扮演着 “和事老”的角色,不禁让人感叹传统的 “严父慈母”观念正在被逐渐颠覆。
多数学生反映:妈妈比爸爸更严厉
在县第三小学、第二小学、虹星桥镇里塘中心小学、李家巷中心小学、长兴中学等学校,我随机采访了一些学生。问及平时在家里爸爸和妈妈哪个管得更严时,大多数孩子的回答是:妈妈比较严厉,父亲相对管得宽松。如今,传统的 “严父慈母”形象在孩子心目中已逐渐被 “严母慈父”所代替。
里塘中心小学读二年级的小欣表示,自己喜欢玩手机游戏,只要妈妈一看到他在玩游戏就马上收走手机,严厉喝斥。而爸爸则在一旁不作声,有时候自己被妈妈训斥得哭闹起来,爸爸还会在一旁当和事老。就读第三小学的张晨也觉得自己的妈妈比较严厉,“平时妈妈管我的学习,开家长会也是妈妈来。我有点怕她,她总是要说我的。”
采访中发现,大多数人都认为妈妈很严厉,更有孩子把妈妈形容为 “女强人”,表示自己以后要向自己的妈妈学习。相对来说,小学阶段的母亲更关注孩子的学习,通过严厉的态度要求其认真学习;中学阶段母亲的严厉则表现为限制孩子的交友和娱乐。
网友认为:父亲缺位子女教育导致 “慈父严母”
采访中,有些老师表示,该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长兴中学的一位思想道德教育老师认为,母亲在社会活动中会和同事、朋友经常谈及自己的孩子,部分人处于“好面子”而严格要求自己的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逐渐让过去的“慈母”转变成为“严母”。
而网络上各位网友则讨论认为:由于父亲在子女教育中的“缺位”,导致以往的“严父”演变成今日的“慈父”。不久前,人民网刊登了一份对上海部分中小学生的抽样调查结果:有近三成家庭,父亲基本不参与孩子的教育,而在父母共同参与教育的家庭中,又有七成家庭以母亲教育为主,父亲只是辅助角色。
对此,家住维多利亚小区的张燕介绍说,自己的丈夫平时工作忙,除了出差还有不少应酬,教育孩子的责任自然就落到自己身上。“他一回来就带孩子出去玩,孩子自然比较喜欢他,而认为我严厉。”张燕说。
“严父慈母”和 “严母慈父”究竟哪个好
在家庭教育中,究竟父亲和母亲应该哪个唱白脸哪个唱红脸?市民们意见不一。正如有的市民说的,这个跟父母性格也有关系的。”但是“一个慈一个严,两个人需要有个协调。”这种观念得到了采访中绝大部分市民和网友的认同。
在采访中,各中小学的老师认为其实这两种教育方式各有利弊。不管是母亲还是父亲表现得慈祥可以让孩子内心更有安全感,能培养出自信的孩子;而严厉的父母则可以培养孩子严格要求自己,培养细心、上进的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方方面面的。其实,无论父母哪位表现得更严厉,都需要父母理性看待孩子的教育问题,做到严宽有度,才能培养出动静皆宜、刚柔并济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