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湖州资讯  >  领导动态
董立新: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建设工业强市
发布时间:2012-07-05 11:22 信息来源:湖州日报 字体:【

  随市党政代表团三日行、三地走,使我们看到了与嘉、绍、甬三城市在工业发展上的差距。三个城市占了全国百强县的14席,占了全省14个工业大县的10席,使我深刻感受到了工业强则城市强。
  一、建设工业强市,必须进一步统一认识,形成合力
  “工业强市”是我们一贯坚持的基本方略。截至2011年,我市工业对GDP、税收和就业的三个贡献率分别为 48.5%, 51.6%和43%,应该说工业支撑了湖州经济的“半壁江山”。但是,比较周边、分析形势、学习先进、寻找差距,我们仍要在思想上再统一、在认识上再深化。(一)强市必强工业。工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的支柱。对比分析全国百强县的综合实力和工业发展水平发现,两者的相关系数为0.907,呈高度正相关。从全国百强县前十强看,其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7.5%,我省24个全国百强县占比为52%,去年环太湖苏、锡、常三个城市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均超过50%,苏州更是超过了60%,而我市只有48.5%。充分说明我市大力发展工业的潜力还很大。因此,我们切不可以简单的三次产业比例关系来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的水平,而不遵循阶段性发展的一般规律。(二)关键在于产业。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是建设“四区一市”的重要内容,也是省委省政府对湖州的定位。“十一五”以来,我市工业发展速度与调整力度应该充分肯定。但是,湖州工业不强也是不争的事实。究其根本原因,主要有两条:一是产业集中度不高,缺少千亿级的大产业。纵观周边的绍兴、吴江等地,其主导产业的集中度都很高。比如,绍兴的纺织业占比达40%以上,绍兴县更高达58.5%。吴江的电讯、通讯电缆和装备制造三大产业占规上工业总量达到82.5%。二是产业结构不优。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占比不高,规模不大,与嘉兴、宁波等地相比,无论是总量和占比都相距甚远。大企业、大项目少,产业“小而散”,这是工业经济缺乏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因此,工业强市必须强在产业上。我们要围绕“3+3”产业建设大项目,培育大企业,着力提高主导产业的集中度,着力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占比。(三)基础在于县区和企业。毫无疑问,嘉、绍、甬三市之强重在工业,基础在于有一批强县区、强企业。无论是在全国百强县,还是中国制造业500强抑或是百亿企业榜单中,湖州与三地比差距十分明显。截至目前,我市尚没有一个县跨入全省工业强县行列。上市企业数量和500强企业数量距离嘉、绍、甬三市平均数还有不小差距。因此,面对“标兵渐远、追兵渐近”的区域竞争,我们必须坚持工业强市不动摇,发展特色产业不松劲。
  二、建设工业强市,必须进一步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建设工业强市,必须做好“三个强”的文章。(一)要强在规模上,推动湖州工业由量到质的飞跃。量是质的基础,质是量的提升。讲“量”就是要做大规模。去年我市经济规模是嘉兴的56.9%,绍兴的46.1%,宁波的25.3%,我们的差距还很大。今后五年,我们要加快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力争形成4个千亿县区、 10个百亿乡镇和10家以上的百亿企业,使强县、强镇、强企成为强市的重要支撑。(二)要强在结构上,促进产业集聚、集优发展。要坚持规划引导,优化空间布局,严格准入门槛。突出抓好长兴蓄电池及新能源、德清生物医药等十大产业集群,力争五年形成2-3个千亿级大产业。要深化推进举措,加快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双倍增”计划。组建专家委员会,每年公布产业目录,编制重大项目计划,力争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要大力淘汰落实产能,确保“十二五”期间腾出用能空间70万吨标煤,盘活存量土地5000亩。(三)要强在效益上,实现发展模式的转型。要加快把工业发展引导到依靠科技创新上来,大力推动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突出抓好“三个坚持”:一是坚持以亩产论英雄。把投资强度、亩均产出等关键指标作为企业评优的根本标准,切实改变粗放增长的方式。二是坚持以技术创新为要。把装备投入、技术要素投入等核心指标作为考核工业投资的关键,积极引导企业扩大有效投入。三是坚持高端引入为重。突出抓好亿元以上项目,尤其是5亿以上大项目的建设。每年按实施类、前期类、预备类排出重大项目单子,滚动实施,切实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三、建设工业强市,必须进一步优化环境、强化保障
  建设工业强市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集各方智慧,举全市之力,真干、实干、创新干。“真干”就是要舍得下本钱;“实干”就是要善于抓根本;“创新干”就是要敢于并善于突破陈规。(一)要在深化机制上求突破。在全市上下真正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具体抓,四套班子合力抓工业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完善重点工作、重大项目推进机制,考核评价机制和奖优罚劣机制,共同唱响工业强市的“主旋律”。(二)要在优化要素上求突破。突出“资金、土地、税收”三要素,参照嘉、绍、甬三个城市的做法,加快建立和完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工业结构调整两个财政专项,切实加大财政扶持工业的力度;加大新增用地指标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的力度;加大对重点扶持企业、重点培育产业税收超收分成的力度,以培植主税源的理念来扶持工业发展。(三)要在提升服务上求突破。只有充分尊重企业家的创业行为,保护企业家的创新动力,才能真正激发湖州建设工业强市的不竭源泉。当前关键要研究抓好三件事:一是给企业家更多的关爱和荣誉;二是给企业解困增效,把各种惠企政策真正落实到位;三是给发展松绑,加快建立重点项目审批全程代理制等服务举措。
  湖州发展的重点在工业,困难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下一步,我们将立足当前“抓投入,保增长”,着眼长远“调结构,增实力”。紧紧围绕“五个方面”细化工业举措——即,抓紧编制工业强市的规划、抓紧出台工业强市的政策、抓紧谋划重大项目的计划、抓紧研究考核评价的办法、抓紧筹备工业强市的会议,狠抓各项工作落实,努力为建设工业强市出实招、干实事、求实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