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动态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消费与安全315专题  >  湖州动态
长兴县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购买保健用品需谨慎
发布时间:2012-07-05 09:24 信息来源:长兴县消保委 字体:【

  近日,钱大妈到县消保委反映,其与老伴在广场散步时,听刘大姐介绍一款保健寝具用品,包括保健床、保健枕、保健被等,称他自己也购买了,效果很好,高血压、糖尿病、劲椎病等都能治愈。并请钱大妈到保健用品店里去体验体验。盛情难却,钱大妈与老伴去店里体验了几次,但感觉没什么效果也就没去店里体验。但没过几天,刘大姐就带着两位自称是大学的教授到钱大妈的家里看望他们。因老伴状态不太好,患有前列腺、脑血栓、腰间盘狭窄等病,两位教授了解其老伴的情况后,便向钱大妈介绍称保健床效果很好,其老伴这样的病是能“睡”好的。因对老伴治病非常迫切,在两位教授的介绍下,钱大妈最终决定购买三件保健寝具:一个双人保健床垫、二只保健枕头、一条保健被,合计人民币共27900元。钱大妈支付了21000元订金。事后钱大妈从一个已购这种保健寝具朋友处了解到,使用这种保健产品起不到治疗疾病的作用。听朋友这么一说,钱大妈懵了,便急忙来到县消保委。最终在县消保委的帮助下,店方退还了钱大妈支付的21000元订金。
  为此,长兴县消保委特发出消费警示,提醒老年人在购买保健品时,要注意以下八种促销手段,不要陷入商家的销售陷阱。
  一是利用“赠药”、“免费试用”等促销手段,吸引老年人,很多老年人到最后都是因为觉得不好意思,只好购买其产品。
  二是打着高科技的牌子上门推销,老年人不能辨别真伪。往往被销售员的花言巧语所迷惑,买下这些昂贵的灵丹妙药以后,由于既没有发票也找不到店铺,出了问题也只能自认倒霉。
  三是在社区打着“名医义诊”的旗号,让销售人员穿上白大褂充当“名师”,用虚高的检测结果,来“吓唬”老年人购买、服用保健品。
  四是在市民广场采用‘免费出游’的促销手段,专车接送老人,免费送顿简餐,让老年人过意不去,小小的惠赠后面隐藏的是一把锋利的“宰人刀”。
  五是在酒店开展各种“专家讲座”,老年人不明就里、信以为真的是关于如何养生健体的知识讲座,结果往往是穿白大褂的“专家”在讲述某某保健品效果如何神奇、获得多少奖励等。
  六是在公园采用加入会员制的促销手段,吸引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哄骗老年人购买保健品后即可入会,“会员制”有种种好处,会有“专家”密切关注老人的身体状况,并套取老年人的电话,以达到日后销售的目的。
  七是在商场门口采用“免费抽奖”的促销手段,让老年人得到“优惠购买某保健品”的大奖。有些有托的还在旁边煽风点火,说自己也吃了这个保健品,效果如何“神奇”,今天又来购买等等,引诱老年人购买保健品。
  八是利用老年人渴望亲情的心理,经常嘘寒问暖,在熟悉之后采用软磨硬泡的方式,让老年人上当。
  笔者认为:一般老年人只要通过合理调节日常饮食、经常性的锻炼身体和保持平和舒畅的心情就能达到养生健体的效果。老年人如果出现身体不适,应去正规医院检查、治疗;如需购买保健品,应在医生指导下,购买和使用保健品。
  因此,县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在选购保健品时,一是要查看有无标志和卫生部注册备案信息。二是要查看是否与广告宣传的功能一致。三是购买保健品应到信誉好、规模大的药店,且购买后必须索取发票,以防出现纠纷时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此外,对保健品的广告,县消保委提醒广大消费者,要坚持五个不要轻信;一是不要轻信广告里的神奇效果;二是不要轻信自己喜爱的大腕明星在广告里的宣传,这极可能是一次有偿演出;三是不要轻信“白大褂的忽悠,穿白大褂的不一定就是医务工作者;四是不要轻信任何百分比,如吸收率、沉积率、使用率、有效率、治愈率等等;五是不要轻信保健食品宣传的图像信息,以免上当受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