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后备力量是维护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的一支重要战略力量。在谋划和推动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提高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质量”的基本要求,不断强化思想认识,狠抓贯彻落实。
一、围绕“三个绝对”,确保广大民兵理想信念坚定
习近平主席强调指出:弘扬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永葆人民军队的性质和本色。这既是对现役军人提出的要求,也是对民兵提出的要求。落实习近平主席的指示精神,就是要做到:一是强化理论武装。要引导广大民兵人员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专细研党的创新理论,做到用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广泛开展“坚定信念、铸牢军魂”主题教育,切实打牢高举旗帜、听党指挥、履行使命的精神支柱。二是坚持党管武装。民兵作为国家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要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党管武装的原则不动摇。各级要自觉把武装工作纳入党委工作的议事日程,纳入领导岗位责任制,切实为民兵和国防动员建设重大问题把好关、定好向。三是严守纪律底线。强化民兵预备役人员的号令意识,做到执行上级决策指示态度坚决、行动自觉,不能有丝毫的迟疑和变通。严格执行各项纪律规定,严格按照条令条例和规章制度办事,自觉视纪律为高压线,不得越雷池一步。
二、着眼“三时一体”,充分发挥民兵队伍功能作用
坚决贯彻习近平主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认真落实全国民兵工作会议精神,切实统一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的思想认识,积极主动适应平时、急时、战时一体化的要求,充分发挥好自身的作用。在新的起点上推进民兵建设科学发展,一是当好经济建设的“排头兵”。广大民兵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聪明才智,积极参加和支援地方经济建设,重点围绕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心,结合开展“百连结对百村,携手共建新农村”、“退役军人创业致富大行动”和“军民共建文化示范村”等活动,积极参与到创业富民工作中来。二是当好平安创建的“守护神”。国防后备力量作为维护社会稳定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职责。要引导广大民兵立足本职岗位,牢固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发挥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积极投身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决完成上级赋予的维护社会稳定任务,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为地方的平安创建活动作出一份努力。三是当好抢险救灾的“突击队”。针对境内山林众多、河网密布,每年防台抗台、抗洪抢险、扑救山火任务较重的实际,积极建强民兵应急连,配齐抢险救灾的装备器材,并坚持组织针对性训练演练,确保一旦遇有险情,能够随时出动、发挥作用。四是当好保障打赢的“战斗员”。引导大家认清肩负使命、强化战备意识,帮助克服仗一时打不起来、轮不上自己、与已无关等错误心态,始终保持“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战备状态。坚持战斗力标准,防止和克服“训为看、演为看”的和平积习,重点围绕“战时可能承担什么任务,就苦练提高什么本领”的思路,加大针对性适应性训练力度,不断把作战准备向纵深推进。
三、推动“三个转变”,促进后备力量建设科学发展
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兵工作的意见》,围绕实现民兵根本职能由机械化战争条件下参战支前为主向信息化条件下支援保障作战为主转变,民兵应急力量建设由依据任务临时抽组为主向常态化、专业化、规范化方向转变,民兵工作由计划经济条件下以行政手段为主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综合运用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转变,以调整力量规模和结构布局,提高履职能力和促进融合发展为发展,扎实推进民兵调整改革,不断提高后备力量建设质量。一是调整优化结构精力量。着眼应战应急任务需求,加强民兵组织建设,在编组范围上,注重优化布局,广开渠道,优先向科技含量高、专业对口、交通便利的单位和行业扩展;在编组对象上,尽可能把优秀退役军人、军民通用、工作相对稳定、训时战时能拉得出的人员预编进来,由“以量求稳”的传统建设理念向“以质求强”的新型建设理念转变。二是聚焦使命强能力。积极构建精干、管用、高效的力量体系,加强信息化条件下支援保障作战和非战争军事行动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能学习训练,加快推进军事训练模式的转变,坚持以应战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应急能力建设为拓展,注重在用兵中练兵强兵,确保关键时刻能够收得拢、拉得出、用得好。三是融合发展保效益。注重统筹军地各种资源,加大军地科技对接,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推动地方经济建设与军事斗争准备同步推进、同步筹划、同步建设。注重把岗位当作练兵的平台,努力实现保障力与生产力有机融合,战斗力与经济效益同步跃升。
472646-6865-1-领导干部话国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