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高层之声 | 领导干部话国防 | 聚焦大国防 | 国防广角镜 | 老兵新传 | 军人风采 | 基地巡视 | 国防法规 | 他山之石 | 国防咨询台 | 国教论坛 | 国防文苑
张晓强:深入推进国防教育 增强全民国防观念
发布日期:2013-06-01 字号:[ ]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支持国防和军队建设,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使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成为全社会的思想共识和自觉行动。”这一重要指示,对做好国防教育工作提出了要求、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我们要结合形势任务要求,认真学习贯彻,深入推进国防教育向纵深发展,着力在扩大教育覆盖面、增强教育吸引力、提升教育实效性上下功夫见成效。
  一、坚持重点与普及结合,进一步扩大国防教育的覆盖面
  按照“突出关键层、夯实基础层、抓住骨干层、带动普及层”的基本思路,抓好重点教育与普及教育的有机结合,不断促进国防教育的深入普及。一是突出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层”。把领导干部作为国防教育的重点对象,坚持做到“五个纳入”,即把国防教育纳入党校教学计划,把国防理论、国防知识纳入党委(组)中心组理论学习,把武装工作纳入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把军事实践纳入领导干部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把过“军事日”纳入领导干部的“必修课”。二是夯实青少年学生这个“基础层”。把国防教育作为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学校德育和政治课程之中,通过大力宣传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和辉煌业绩,不断增强青少年学生对国防和军队的感情;把学生军训作为学校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通过训队列、强体能、练作风,磨练意志品质、增强身体素质,努力在切身体验和日常亲近中感悟军人价值、强化国防意识。三是抓住民兵预备役人员这个“骨干层”。针对新形势下民兵预备役人员高度分散、流动性大、教育落实难的实际,充分利用重大节日、纪念日和民兵整组、训练、征兵等时机,抓好集中学习教育;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刊、网络、手机等现代传媒的功能作用,抓好常态学习教育。始终把深化战斗精神准备作为民兵预备役人员国防教育的重要环节,着力构建教育固本、实践锤炼、文化熏陶、领导带头、制度保证“五位一体”的战斗精神培育机制,结合参加军事训练、重大演习和遂行抢险救灾、社会维稳等多样化军事任务,磨砺民兵预备役人员的战斗精神。四是带动普通群众这个“普及层”。在城市主干道、高速公路等场所树立宣传标牌,在城市广场、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乡镇设立电子屏幕、橱窗板报等,办好国防刊物、简报、网站以及各类宣传专刊专栏,命名一批国防主题教育公园、广场、路(街),在潜移默化中强化广大群众的国防观念。
  二、坚持继承与创新并举,进一步增强国防教育的吸引力
  积极顺应时代发展和军民需求,注重继承传统与创新发展相结合,灵活运用多种平台、不断拓展多样方式,着力增强国防教育的感染力渗透力。一是加强新闻媒体辐射。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传播便捷、受众面大、影响力强的优势,抓好国防工作有关精神、经验、典型的宣传报道,切实做到报纸有专版、广播有专栏、电视有专题、网站有专页。二是坚持重大活动牵引。结合重要活动、重大节日、仪式庆典等时机,定期举办以国防教育为主题的文艺演出、知识竞赛、读书演讲等,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日”大型广场宣传、组织防空疏散演练等活动,牵引推动全民国防教育深入开展。三是运用先进典型带动。注重发挥已有爱国拥军模范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大力宣传支持国防建设的先进个人,及时总结推广开展国防教育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激发广大军民关心国防、支持国防、投身国防的政治热情。四是注重结合渗透深化。在征兵宣传上,坚持军地联合召开会议、下发意见、组织造势,让兵役宣传进家入户;在军民共建上,开展以共抓思想道德建设、共办利国利民实事、共育“四有”新人为主要内容的军警民共建精神文明活动,在密切军政军民关系中让国防教育深入人心。
  三、坚持拥军与参建兼顾,进一步提升国防教育的实效性
  始终把拥军与参建作为开展国防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有效载体,作为检验国防教育成效的重要指标,努力在拥军与参建的实践中巩固深化国防教育的实际成果。一是转化为支持军事斗争准备的实际行动。牢固确立“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的思想,积极配合部队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围绕全面提升民兵预备役部队的战斗力,按照“军事机关提要求、国动委搞协调、政府抓落实”的原则,从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充分保障。二是转化为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内在动力。树立军民“一盘棋”思想,自觉在大抓经济建设中考虑国防和军事需求,努力在兼容并蓄、互利共赢中实现思想融合,在融合资源、统筹谋划中实现力量融合,在算好经济账和国防账中实现利益融合。三是转化为给驻地部队办实事的具体举措。积极维护军人荣誉地位,加大拥军优属力度,在转业干部安置、随军家属就业、军人子女就学、涉军维权等方面给予更多关心、有力支持。四是转化为率兵参与建设的思想武器。着眼建设所需、部队所能,组织民兵预备役部队积极参加地方各项建设事业,努力在保民生、保增长、保稳定中发挥生力军作用,在扶贫帮困、捐资助学、弘扬先进文化中发挥排头兵作用,在开展平安共建、传播文明新风、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卫士作用,在应急救援、抢险救灾中发挥突击队作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