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湖州资讯  >  头条信息
湖州中学两学子双获全国物理竞赛金牌
发布时间:2014-11-14 09:11 信息来源:湖州日报 字体:【

  2014年11月6日下午2时30分,湖州中学迎来了从杭州载誉归来的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金牌得主宋世虹、蔡之远。喜悦、激动、欢呼,欢聚在湖州中学大门口的师生们尽情分享着这份来之不易的成绩。
  因为这份成绩,体现了参赛学生的不懈追求和刻苦努力,凝聚着主教练沈忠峰、副教练厉守清和竺斌等老师的心血和汗水,也饱含着湖州中学全体师生的希望,更承载着湖州教育人多年的期盼。
  然而,金牌是来之不易的。
  探 索
  第一个登上顶峰的人走的都是自己探索出来的路。
  2012年2月,市教育局决定由湖州中学面向市本级招收初三优秀学生组建理科创新实验班,金牌之路从此开始。
  湖州中学选拔的40名优秀学生,由时任湖中副校长沈忠峰担任创新班的物理老师。经过几个月紧张而艰苦的学习, 2012年下半年,创新班选拔学生参加了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 1人荣获浙江赛区全国二等奖,另有3人获三等奖。
  作为刚进入高中的新生来说,只经短短半年时间的探索,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是鼓舞人心的。
  攀 登
  2013年9月,刚升入高二的蔡之远、宋世虹分获全国物理竞赛浙江赛区全国一等奖和二等奖。经历两次参赛,师生积累了很多很好的经验,他们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优势。
  2014年9月6日,学生参加了全国中学物理竞赛预赛。当晚,复赛名单公布后,学校组建了由沈忠峰、厉守清和竺斌等组成的复赛教练组,针对学生的弱项加大了辅导力度。 9月20日,理论复赛后又安排一周的实验备考。 9月27日,沈忠峰、厉守清、竺斌三位老师带领参赛学生到浙江大学参加实验复赛,宋世虹和蔡之远分别以浙江省第11名和13名的成绩入选浙江省代表队,有幸参加全国物理决赛。
  登 顶
  2014年11月1日至6日,第31届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在美丽西子湖畔杭州二中举行。来自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360位物理顶尖学生,在经历了3小时的理论笔试和3小时实验操作的考试后,湖州中学的宋世虹、蔡之远以优异的成绩双双摘得全国中学生物理竞赛决赛CPHO金牌。
  据了解,全国竞赛委员从61位金牌得主中,按成绩选录50名顶尖学生组成国家集训队,宋世虹和蔡之远分别以21名和48名的成绩入选国家集训队,湖州中学并列全国中学第五名(按入选人数)。这是湖州市第一次有学生入选奥林匹克竞赛国家集训队。
  等候在决赛现场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招生老师,对宋世虹、蔡之远进行了严格的面试后,两位同学分别被保送清华大学、北京大学。
  感 悟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入选国家集训队的宋世虹谈及成功的感受时说:“我觉得走竞赛这条路是需要巨大的勇气和决心的,在开始前就应该做好经历各种艰辛努力的准备。”作为主教练,沈忠峰感触很深:“物理竞赛过程复杂,要经过理论预赛、理论复赛、实验复赛选拔出省赛区全国一等奖的学生,从中再选出顶尖学生组成省代表队参加全国理论和实验决赛,可谓过五关斩六将。”
  学科竞赛辅导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沈忠峰说,物理竞赛指导是一个团队的任务,团队合作精神非常重要;培养尖子生,不但要使他们掌握更多的物理知识和研究问题的能力,还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记者手记
  湖中学子角逐物理竞赛何以“登顶”
  湖州中学高三学生宋世虹、蔡之远两位同学在全国物理竞赛决赛中荣获金牌的消息在本报报道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很多读者对他们的成绩表示赞赏、羡慕甚至惊奇。记者在采访中感觉最真切的是,湖中大气、开放、自由、向上的校风学风和充满人文关怀的学校文化,学生成长离不开校园适宜的土壤,宋世虹、蔡之远的成功,在湖中不是偶然,是必然。
  作为百年名校,湖州中学非常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培养湖中学子“自信、自觉、自强、自律、自主”的“五自”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提升内涵,依托新机制。湖州中学为浙江省“学习力研究语文学科牵头学校”、高中数学学科培育学校、首批班主任工作室,湖州市语文、数学特色学科建设承担学校、创新拔尖人才指导中心、物理历史教师专业发展协作体,学校成立了四个特级教师“名师工作室”,这些都为创新拔尖人才的培养创设了良好的平台。设立高三优秀学生导师制,为优秀学生提供更适合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机制。
  拓展视野,寻求新载体。学校开设“校友大讲堂”,邀请杰出校友回母校作报告,与学弟、学妹交流互动,激励在校学生。同时,学校依托浙江大学的资源,率先开设大学先修课程。开阔学生视野,促进学生成长。
  优化课程,实现新目标。湖州中学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优化学校课程体系,实现学校文化课程涵养湖中学子的“大气”,活动体验课程造就湖中学子的“正气”,合作互动课程修炼湖中学子的“和气”,拓展视野课程激发湖中学子的“灵气”的教育目标。
  辛勤耕耘换来硕果累累。 3年来,湖中已经有200多名学生获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全国20多所重点大学的预录取和加分资格; 13位高二学生被中科大创新实验班录取;有101项的学生小发明获得国家专利。日前,清华大学2014年本科生特等奖学金现场答辩获第一名的湖中2011届毕业生邱聪灵,因获全国中学生数学联赛浙江赛区一等奖保送清华大学;在第五届丘成桐大学生数学竞赛中,邱聪灵夺得唯一个人全能金奖,同时还获陈省身几何奖金奖、周炜良代数奖银奖。
  由于湖州中学学生的优秀表现,学校已成为清华大学“新百年领军计划”优质生源基地并荣获“中学毕业生清华成才奖”,还被中国人民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十多所知名重点大学确定为“优秀生源基地”。湖中优秀人才辈出,他们的成长与湖中老师的教育教学息息相关。作为百年名校,教师立足校园,耕耘不辍,为国植贤,成就学生的同时也成就了自己,成为善于创新思维、培养高徒的一代名师。
  学生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离不开老师,就如同植物的成长离不开土壤、水分和阳光一样。宋世虹在接受采访时说,获得竞赛成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老师和湖中的大环境,“刚进高中的时候我物理成绩不是太好,是老师精心辅导,专业传授和知识领域的拓展,夯实了参赛基础,我感谢各位老师在这期间的辛勤付出和学校的大力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