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民服务
当前位置:首页
 >  政民服务  >  便民服务
孩子病了点鼠标,不找医生找百度?
发布时间:2014-11-20 09:03 信息来源:中国湖州门户网 字体:【

  “求助宝宝生病的问题,急!”“宝宝肚子有点红怎么回事?”如今,微信朋友圈和不少论坛的亲子版块,都会见到类似家长咨询宝宝病情和求医问药的帖子。目前正值秋冬换季,是婴幼儿常见病的多发期,许多年轻家长在宝宝出现不适症状后,习惯于先上网问诊一番。
  网络问诊的方式主要有3种:在搜索引擎里输入类似于“感冒了怎么办”的问题,查找各类人士的回答;进入一些健康网站,通过在线QQ提交问题的方式向网站上的专家进行咨询;在微博上向认证为医生的博友咨询。其中,随着微博大军的不断扩大,微博问诊的发展势头最为迅猛。博友们一旦发现有医生的微博,往往会提出不少咨询求助的问题,而一些医生也纷纷利用微博与患者进行沟通。
  家长通过网络问诊真的能代替医生给孩子治病吗?
  赞成派——孩子微恙 网络问诊更方便
  “孩子10个多月时,湿疹发得很厉害,用了一些药都不见好,我在网上了解到一家医院自己研制的药膏效果很好,就去买回来一些给孩子涂在脸上,效果真的很好,用了2天湿疹就退下去了!”湖城市民冯女士说,当了3年妈妈,遇到过各种各样的宝宝健康问题,如果遇到一点问题就去医院是很不方便的。“一些育儿网站上有很多实用的帖子和许多新手妈妈的交流心得,的确是很有帮助的。”说到去医院就诊,冯女士也表示“头大”,“带宝宝上医院真是一件难事,每次至少要有2名大人,排队挂号,守着孩子挂盐水,一天下来大人也累得像是病了一场。”
  远到微博上的北京和睦家医院的儿科主任崔玉涛,近到湖州本地一家医院的儿科信箱……近2年,网络问诊这种时尚养育方式渐渐地在年轻父母中普及开来。养育婴幼儿的困惑、孩子生病的烦恼,只要打开电脑,敲敲键盘,问题也许就会迎刃而解。曹女士的宝宝10个多月了,她告诉记者,孩子出现不适症状时,她总是先上网求助,主要是觉得自己没经验,但对家里老人的话又不敢全信,对宝宝一些常见症状,通过上网交流更容易取得共识。所以一旦遇到宝宝咳嗽、腹泻的情况,她就先上网咨询如何护理或用药,实在没有效果再去医院。
  有些妈妈求助于网络问诊,则是对医生的某些诊疗方式不太认同。一位妈妈说,宝宝有一次发烧到38.5℃,抱去医院,医生给宝宝又是抽血,又是打退烧针,回来夜里又发烧了,次日又去挂了大半天抗生素,很折腾。后来上网看到,宝宝发烧时只要体温不超过39℃,就不需要药物退烧,即使是药物退烧,也会出现反复,因为这是宝宝免疫系统自我“升级”的必然过程,家长只需要给宝宝少穿衣、多喂水、勤擦身, 2天就能见好。她赶紧将此帖记下来,以后再遇到宝宝出状况,她也习惯于先上网问问。
  反对派——网络太片面 看病不能贪方便
  记者在网上搜索看到,“帮你快速问医生,有问必答网”、“39健康问答”等网站上,网友的问题五花八门,例如,“宝宝便秘怎么办?”等,但是不少回答后面都跟着相同的一句话:“建议去医院。”所有网络医生回答的问题后边,均附有一句话:“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而“39健康问答”网站最下方,则标明:“仅依据提问者描述的症状提供客观建议,不能作为您诊断及医疗的依据,建议您及时到正规医院诊治。”
  确实,网络的信息五花八门,仅凭一点理论病情下判断,容易出乱子。市民郑先生告诉记者, 4岁的孩子有点咳嗽,睡觉时还有盗汗现象,他根据症状上网查资料,发现有些症状和肺结核的症状相似,于是他和妻子担心孩子得了肺结核,吓得好几天没睡着觉。“老婆非要带孩子到医院进行全面检查才放心,检查后医生表示孩子的症状不像肺结核,是病毒性感冒,但是老婆就是不信,最终还是花钱做了检查,看到检查结果和医生诊断结果吻合才放心。”
  记者调查发现,对于有孩子的家庭,孩子患病后, 40%的家长会先观察再决定; 30%以上的家长选择马上就医;还有20%的家长会让孩子先吃药看看情况。其中包括很多年轻家长,孩子生病后,不是马上找医生,而是第一时间上网查询,然后“对号入座”,把自己吓得不行,把孩子也折腾够呛。
  专家声音——网络只能参考 治疗还得找医生
  网络问诊热的另一面,是对这种非面对面的隔空问诊,医生能否准确进行诊断的担忧。“理论是理论,现状是现状,这是两码事。”市中心医院儿科主任王家蔚向记者解释道,“同一种症状的病情引起的原因有很多,我必须亲眼看到病人本人才能判断到底是什么病。”王家蔚表示,对于年轻家长“网上就诊”的这种做法,并不完全是坏事,多了解一些医学知识,对于他们提高健康意识有好处,也会帮助他们养成一些健康习惯。但是很多不同的病,可能有相似的症候,也可能同一种病在不同的人身上,出现不同的症状。医生在诊断时,是对病人进行整体的检查,而非专业人士如果只是通过网上查资料,很容易以偏概全做出错误的判断。如果再按照自己的判断购买药物盲目治疗,很可能会有一定的危险。“孩子甚至成年病人身体不舒服,可以到网上进行了解,但是具体怎么治疗,还是应该到医院请医生做判断之后再决定。”王家蔚表示,许多病症表现出来的症状都有共性,例如鼻塞,有可能是感冒,也可能是过敏,如果将感冒药用来治过敏,那就会有危险。“家长大都非常宝贝自己的孩子,因此在叙述患儿病情时很可能会加入很多家长的自我意识,因此不够客观。另外,家长带孩子就诊时叙述病情还可能不够详细和全面,这些都不利于医生对孩子病情做出正确判断,甚至可能造成误诊。”
  王家蔚建议家长,孩子生病应该到专业的儿科医生处就诊,这会让孩子更加安全和获得更大的长远利益。治疗不是有疼痛就止痛、发热就退热那么简单,治病也不是单一的为了孩子短期的舒服和即时消除痛苦,这就像外伤以后的清创缝合当时反而会增加疼痛一样,一时的痛苦是为了让伤口更好恢复。请专业医生给孩子进行正确治疗,会让孩子受益终生。(湖州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