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商贸业是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繁荣程度的重要标志。眼下,浙北大厦华丽“变身”,星火从市民的服装“管家”升级为百货商场,苏宁生活电器广场开业,天虹百货、银泰百货陆续入驻中心地段,奥特莱斯亮相……湖州商贸圈的快速发展让越来越多市民感叹:生活越来越“洋气”了!
2013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商贸粮食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流通现代化为目标,着力拓市场、促消费,调结构、促提升,强保障、促和谐,努力推进统筹城乡的现代流通网络、内外对接的品牌营销网络、安全有序的应急供应网络建设,全年商贸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商贸粮食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取得新成效。
成果篇
去年,我市商贸粮食工作积极应对宏观环境新变化,努力化解不利因素,商贸经济保持健康平稳发展,现代商贸业继续成为拉动我市服务业增长的主导力量。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66.22亿元,同比增长13.1%;全年实现商贸业增加值223.14亿元,同比增长15.0%,占GDP、第三产业比重分别为12.4%、 30.8%,比上年分别提高0.9个百分点、 1.3个百分点;对GDP和第三产贡献率分别为18.5%和48.7%。商贸业在我市服务业十大行业中绝对额、贡献率占领先地位。
千方百计促消费
许多市民还清楚地记得,新浙北大厦购物中心开业的时候那人流涌动的“盛况”。当天,不少人都感叹,新浙北肯定会推动湖州商业走向一个新高度,这一新高度的内涵很丰富,包括建筑的地标性、商品的高端性、消费的时尚性、功能的多样性和服务的品质性。这些“大手笔”带给湖州市民前所未有的购物体验。
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发展商贸流通业,是一座城市繁华的象征,同时,也是民生工程的重要支柱。去年,贸粮部门认真组织实施湖州市“十二五”商贸业发展规划,建立完善商贸项目库和项目推进机制,科学合理建设商贸基础设施。重点推进、跟踪服务列入2013年市服务业“双百”计划的30个商贸重大项目及带动产业发展显著的商贸业项目建设。全市编报的50个商贸实施类建设项目完成投资96.28亿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46.2%。全年50个实施类商贸建设项目开工率为100%,有40个项目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其中浙北大厦新购物中心商贸综合体、奥特莱斯折扣店、苏宁电器广场、东吴国际广场新开元大酒店等已于年内开业。
开展主题活动促进消费,商旅商文互动,市县区联动,行业推动促进消费,积极营造促消费环境和氛围。以“引领时尚、促进消费”为主题的2013湖州时尚购物节,累计实现销售额4.23亿元,同比增长13.13%;以“绿色消费、欢乐金秋”为主题的浙江金秋购物节暨2013湖州购物节,共拉动消费22.61亿元……
城乡流通密“织网”
依托大型连锁企业加快实施商务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和省“千镇连锁超市工程”,我市积极开展“二中心一连锁”建设,加大承办企业培育力度,组织申报乡镇商贸中心、农村商品配送中心和行政村连锁便民店项目。全市52个乡镇已建乡镇连锁店121个,985个行政村已建村级便民店1398个,当年新增行政村便民店178家。在保持乡镇连锁超市、行政村便民店覆盖率100%基础上,全市改造提升行政村便民店105家。联合相关单位推广使用“农商通”,实现商品进销存管理、金融功能、通讯功能、信息功能等便民功能,提升行政村便民店信息服务水平,满足了农村消费多样化需求。大力推进示范镇村建设,在原7个乡镇及16个行政村被认定为浙江省城乡统筹现代商贸服务示范镇、农村现代商贸服务示范村基础上,2013年新增4个乡镇、6个行政村。大力推进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社区“双进”工程,引导连锁企业向多领域、多行业、跨区域发展,全市共发展社区连锁便利店290家。积极推进“放心早餐”工程,“天天放心”早餐引进五芳斋战略合作,加快提升发展,我市2家列入国家商务部“放心早餐”示范工程企业经结构优化调整后销售网点达101个。 2009年下半年启动实施“家政服务工程”以来,全市列入省级家政服务定点培训机构3家,家政服务单位约150家,已累计完成家政服务人员培训4802名。
多措并举拓市场
去年底,为期4天的“2013中国食品博览会”在宁波举行,这是我市第9年组团参加中国食品博览会。此次“湖州美味”组成强大阵容参展,来自德清的莫干山食业、德御斋,长兴的荣耀鹅业、意蜂蜂业,安吉的麦吉士食品、乌毡帽酒业等34家老字号企业和地方名优特食品企业参展,让全国各地的60多家大型采购商大呼过瘾。
产销对接拓市场。去年,贸粮部门着重建立完善供应商、采购商信息库,精心组织我市企业参加各种展会,跟踪服务问效产销对接。目前,全市24家“老字号”及农产品企业与全国156家采购商签定合同,上架商品150类、945种,累计实现销售额40.9亿元;13家丝绸企业与88家商场签订合同,有194种类、2320个丝绸品种进入了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大型商场(购物中心),累计实现销售额2.8亿元。同时通过组织企业参展,加大营销力度,拓展营销网络,不断提高湖州产品在省内外的市场份额和影响力。
品牌培育拓市场。大力培育50家商贸优强企业;提升发展31家老字号、18家国家等级酒家酒店和10家浙江省“品牌专卖连锁网络建设”工程试点等品牌企业。成立了湖州老字号协会,去年新增8家“浙江老字号”企业。浙北购物、星火百货等5家百货店获第三批“达标百货店”称号。积极开展现代品牌营销体系建设试点,跟踪服务“湖州织里童装品牌推进公共服务平台”(国家品牌促进体系试点项目)、浙江蓝鸽实业有限公司(浙江省现代品牌营销体系试点企业)和“浙北大厦商贸服务标准化”项目(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发展。征集编印完成了《湖州经典乡土菜》,大力宣传湖州菜,提升湖州餐饮品牌影响力。
电子商务拓市场。成立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工作推进组及办公室,组织赴衢州、金华、嘉兴、海宁等地学习考察。提升发展浙江欧诗漫集团有限公司(易妆网)、湖州市名特优农产品快购有限公司(农民巴巴网)等省级实施网络零售促进工程试点企业和湖州先锋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电子商务服务示范企业)。组织开展了《湖州市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调研,并形成了专题调研报告。拟定了《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征求意见稿。组织开展电子商务示范工作,积极推进实施“电子商务进万村”三年创建计划和电子商务示范县(区)创建工作,积极引导企业利用第三方平台开展电子商务,大力发展网购消费模式。全市实现网上零售额85.5亿元;居民网络消费额79.88亿元。
农超对接拓市场。组织开展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长兴县列入2013年省级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试点县。精心组织推选湖州浙北农副产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冷链系统信息化建设、湖州老大房超市有限公司农超对接等4个省级鲜活农产品流通综合试点工作。鼓励支持我市大型连锁超市、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对接农业生产基地、种养殖场专业户,积极指导浙北大厦超市有限公司、湖州老大房超市有限公司、德清县新银河购物中心等6家流通企业对接38个鲜活农产品基地(企业)。引导湖州天煌大酒店、浙江老娘舅餐饮有限公司等6家餐饮企业对接26家农产品供应商。与市工商局、农业局、供销社共同组织了农产品产销对接会,市内外19家超市、市场与本地36家涉农企业开展产销对接。
实事惠民强保障
实施粮食、食用油和生猪储备,全市落实储备粮食9.496万吨、食用油1190吨,分别完成年度计划104.35%、100%;全市全面落实3.8万头(市本级2.8万头)生猪和140吨冻肉应急储备。配合做好农贸市场改造提升办公室日常工作,以推进城市和乡镇中心农贸市场“两保一稳两化”改造为目标,截止去年底全市完成改造提升农贸市场75家,创建省文明示范农贸市场46家,投入改造资金3.93亿元。引导蔬菜生产基地开设品牌专营店、直营店,会同市发改委开展湖州中心城区平价商店建设,在湖州浙北大厦超市、老大房超市、物美超市等6个网点开设平价销售区。
全面落实粮食安全责任。以建立健全粮食安全体系为目标,以稳价保供为已任,组织实施全社会粮油供需平衡。完善粮食安全应急预案,加强粮食市场的监测分析,加强与粮食主产区的产销合作,发展和巩固多层次、多形式的粮食产销协作关系,吸纳市外粮源,拓展市外销售市场。深化粮食购销管理,按照军粮供应的规范要求,理顺军供管理体制,规范军供网点管理,确保军粮供应数量和质量。制订《2013年湖州市本级“订单粮食”实施办法》,加强政策宣传,规范实施“订单粮食”工作。开展“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活动。推进粮食网上交易平台建设,积极扶持、鼓励粮食企业做大做强做优。
建立健全应急保障机制。及时修订和完善市场供应应急保障预案,进一步细化粮油、猪肉、蔬菜、食盐等商品及关联商品的应急储备制度和应急处置程序,建立完善应急企业、应急商品、应急网点、应急运输、应急协调和应急指挥等数据库,不断提高市场调控能力和水平。积极做好“菲特”台风等灾害性天气市场供应保障应对工作,重点做好流通环节禽流感防控工作,狠抓源头防控,督促指导浙北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和中心城区14家农贸市场每天对活禽区域进行消毒处理,全力保障我市流通环节食品安全。
加强市场运行预警监测。进一步完善商贸经济市场运行监测网络体系,不断扩大样本监测企业,建立完善了77家定点监测商贸企业的信息员和17家重点监测预警员队伍,及时监测、预警、分析各类市场动态,发布《2013年湖州市商贸粮食经济运行分析报告》。重点加强黄金周、台风、强降雪和严重冰冻天气、防汛期间的日报预警监测,为政府决策、企业经营、居民消费提供服务。提升发展“商务预报”平台建设,继续保持“商务预报”市、县区全覆盖。
聚力发展提效能
扎实开展以“两看两比、聚力发展”为主题的作风建设活动,坚持和完善机关干部下基层调研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领导带头蹲点调研、机关中层与业务骨干联系服务的长效工作机制,深入开展下基层走访调研活动,帮助协调解决涉及企业发展、项目建设的实际困难。继续开展30名机关中层干部联系服务30家商贸企业、30个商贸项目的联企业、助项目、优服务、促发展“330”专项行动,梳理政策汇编500册,送到政策、宣讲政策、争取政策,为企业发展、项目建设提供“面对面”服务。积极为商贸企业,重点项目争取国家、省市专项扶持资金4836万元。
展望篇
按照开拓大市场、发展大流通、推进大开放的要求,牢牢把握“拓市场、促消费,调结构、促提升,强保障、促和谐”工作主线,进一步建立完善统筹城乡的现代流通网络、内外对接的品牌营销网络、安全有序的应急保障网络,努力构建现代化、体系化、便捷化的商贸流通体系和消费服务体系。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商贸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实施50个商贸业重大项目完成投资50亿元以上。
提升发展强产业。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不断优化完善城乡商业各类设施配套,重点推进一批商贸功能区、商业特色街区、商业综合体、产业集聚区建设,推动大型商贸企业布点农村市场。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编制完成并组织实施《湖州市电子商务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湖州市电子商务发展规划》(2014年-2020年)。积极开展电子商务国家示范城市创建工作;组织实施电子商务示范县区创建;继续推进“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着力培育一批重点电商平台、电商企业和电商服务商。推进产业项目建设。进一步建立完善商贸流通业投资项目库,跟踪服务商贸流通领域“浙商感召、湖商回归”项目,重点抓好一批重大项目竣工开业。培大育强重点企业。积极培育省市重点流通企业,提升发展老字号、餐饮品牌企业,努力培育浙菜产业化基地,着力培育家政服务龙头企业。提升发展商品市场。加快推进我市专业市场建设标准化、交易方式现代化、运营管理专业化、配套服务系统化、市场经营品牌化、规范管理常态化,加快南浔建材、织里童装及三县市场的集聚区建设,发挥大市场的集聚效应。积极推进省级再生资源试点城市建设工作。
创新模式拓市场。电子商务拓市场。实施网络销售工程,重点在淘宝网“特色中国”业务板块建设“湖州特色馆”或“县区特色馆”;实施网络分销和批发工程,重点在阿里巴巴“中国产业带”业务板块,建设“区域性产业带”;实施网络零售工程,重点依托天猫等网络零售平台开设网络旗舰店;实施电子商务进万村工程,计划建设250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品牌营销拓市场。深化现代品牌营销体系建设,鼓励支持品牌企业建立健全营销网络,增强产品营销能力,扩大湖州产品市场份额和品牌知名度。产销对接拓市场。搭建平台帮助企业利用展会有效开拓国内市场;继续跟踪服务对接企业的产销对接情况,深化推进农超(餐)对接工作。
健全网络促消费。做深“引导消费”。进一步推进商旅、商文等产业互动消费;组织开展大型消费促进活动;组织开展品牌消费促进工作;大力发展网络购物消费。做细“便利消费”。大力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社区“双进”工程,积极推进城乡统筹现代商贸服务示范镇与农村现代商贸服务示范村创建工作。努力扩大信用消费;加快促进家政等生活服务消费。做实“保障消费”。加强“菜篮子”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完善“菜篮子”产品市场调控体系,有效保障市场供应,保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
办好实事惠民生。保障“米袋子”市场供应。进一步加强储备粮轮换管理,确保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完善规范“订单粮食”工作,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等政策性粮食购销工作。积极筹措军供粮源,确保军供数量、质量、服务到位。保障“菜篮子”市场供应。全市落实3.8万头生猪活体(其中市本级2.8万头)和市本级140吨冻肉储备。组织开展“菜篮子”商品直供直销。组织实施新建“湖州农副产品物流集散中心”项目。保障市场应急供应。进一步建立健全市场监测预警机制和粮食、蔬菜、猪肉等重要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预案,建立完善市、县区、企业分级响应应急机制,及时有效处置灾害性天气等各类市场突发事件,确保市场供应平稳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