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案议案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湖州市两会  >  提案议案
五水共治 美丽湖州
发布时间:2014-02-12 08:57 信息来源:中国湖州门户网 字体:【

    水,是城市中最灵动的一抹颜色!

 

    马年伊始,市委、市政府首个全市性大会即治水治气推进大会,决定以“重整河山”的雄心壮志加大水环境综合治理,并提出将“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为内容的“五水共治”作为一场攻坚战、持久战来打。

 

    恰逢两会盛事,湖州这座与水息息相关的城市,作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试点,应该如何更深刻地应对这场治水攻坚战,也成为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

 

治水,要“治表”更要“治根”

 

    “污染在水里,根子还是在岸上。”作为来自环保部门的一位代表,杨卫贞直言不讳,他认为,市委、市政府开展五水共治攻坚战,不仅要“治表”,更要“治根”。

 

    对于去年以来我市开展的治水工作,杨卫贞代表深有感触,他说,我市在全省率先开展治水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效。然而,行动深入更需要认识深化,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湖州水环境不容乐观,比如:区域水质不平衡问题依然存在,东部平原河网和城市内河水质相对较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力较低、水体感观浑浊等问题依然突出。如果,我们听之任之,不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开展“五水共治”,“人生只合住湖州”将成为一句空话。“治水先治污,在少数污染严重的地方,还没靠近河流就能闻到一股臭味,河面上漂着一层绿油油的藻类,老百姓看了都闹心,怎么能不治?”长期从事“三农”工作的施国强委员说,除了脏河、臭河要治理,看不见的污染也要重视,一些“隐形”污染虽然看不见、闻不着,甚至需要仪器才能检测出来,却像潜伏在人们身边的“隐形杀手”,等到发现污染再治理时,为时已晚。

 

    沈建华委员则表示,治水,不仅是优环境、惠民生的“面子工程”,更是调结构、促转型的“里子工程”。要通过“五水共治”,倒逼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方式调整和生活习惯改进,从根本上提升发展质量,增强发展后劲,才能走出一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新路。

 

治水,要政府“铁腕”更要全民参与

 

   “‘两手抓’是我们经常使用的一个词语,治水,也要做到两手抓。”陈有才代表表示,政府调控、政策引导是治水的一只手,全民参与、企业联动是治水的另一只手。目前,治水多见政府之手在挥动,而社会之手却鲜少参与。

 

    访谈中,代表委员们都赞同“两手抓”的观点。施国强委员说,五水共治是一场“硬仗”,一旦动手就要铁腕手段、大干大治。去年,全市7000多条河道都落实了“河长”制,今年担任“河长”的领导干部们要按照“一河一策”要求制定打造样板、形成示范。

 

    沈建华委员则表示,治水光靠政府部门是远远不够的,还要通过市场规律和社会治理。当传统的治水模式无法应对新挑战,就需要通过政策调改这一“有形之手”,拨动市场调节的“无形之手”。在明确政府投入资金以外,广泛动员民间资本、机关干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参与,做到全市动员、全民参与、全力推进,大家都为建设美丽湖州作出积极贡献。

 

治水,要盯住眼前更要放眼长远

 

    治水,饮用水安全是个核心问题。“老虎潭水库日供水量约l8万立方米,已成为百万湖州市民的‘大水缸’!”身为人大代表和埭溪镇老虎潭社区党总支书记,陈有才对老虎潭水库水源地保护尤为关注。他认为,控源截污建设、改善提升库区周边生态环境是实施水源保护的有效举措,也是长久之计,必须制定一套完整的保护制度,强化水源地环境应急管理,严厉打击威胁水质安全的违法行为,确保饮用水水源的绝对安全。

 

    沈建华是来自基层的委员,对于治水,她表示,治水要从眼前做起,但绝非一日之功,如何做好眼前和长远两篇文章,这考验执政智慧,也考问执政理念。比如:市委、市政府提出把“消除城市内涝点”作为重点工程建设,新建一批排涝站,改造一批老旧排涝设施等举措,都和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政府花资金、花力气新建和改造排涝设施,更应该在之后如何维护上做文章,做好更要用好,才是长远之计。

 

    访谈中,代表、委员还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培养公民的节水意识。“湖州,因湖而得名,因水而灵动,但是水资源浪费现象却屡见不鲜。 ”杨卫贞代表指出,治水是“攻”,节水是“守”,我们每节约一吨水,就多出一吨水可用于发展经济,而每浪费一吨水,就多出一吨污水需要处理,因此,市委、市政府在不遗余力治水之余,也要加大对公民节水意识的培养,倡导全社会人人节约用水的新风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