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跳糖、糖片、巧克力”里有名堂!
警惕伪装的新型毒品毒害青少年
“现在网上流传说有些毒品被伪装成零食,是真的吗?”昨天,市民宋先生致电党报热线反映,最近一段时间,媒体已曝光了多位艺人吸毒的消息,让人唏嘘不已。他听说现在有些毒品被伪装成零食,担心会让青少年上瘾。
记者从市公安局禁毒支队了解到,近年来合成毒品消费市场进一步扩大,已成为对我国危害最大的毒品问题。毒贩们已经不再“满足”于过去的海洛因、大麻等传统毒品,而是“积极”地在制造一些新型毒品。
今年4月,江西警方就查获了伪装成橙汁跳跳糖的新型毒品。“这种毒品遇水即溶,即冲即饮,与各种饮品混合后口味都不发生变化,甚至香味都相似。”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民警告诉记者,但这类新型毒品后劲很强,喝一次两天大脑都会处于兴奋当中。另外,一些不法分子还把毒品伪装成巧克力、糖片等零食,吃完之后感觉挺好,但长期食用就会逐渐地使人成瘾。
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民警介绍,毒品的成瘾性主要取决于其精神依赖性,即对毒品产生强烈的心理渴求,又称心瘾。合成毒品毒性强烈,直接作用于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一次足量尝试就可产生快感,表现出比海洛因更强烈的精神依赖,更易成瘾。苯丙胺类兴奋剂等合成毒品具有强烈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会对大脑神经细胞产生直接、不可逆的损害,导致急慢性精神障碍。这类毒品还会对心血管产生兴奋作用,导致急性心肌缺血和心率失常,严重的可产生惊厥、脑出血和猝死。
一些不法分子经常将若干种合成毒品混合在一起兜售给吸毒人员,毒品的相互作用很容易导致过量中毒,有致命危险。合成毒品滥用者易出现兴奋、狂躁、抑郁、出现幻觉等精神病症状,从而导致行为失控,造成暴力犯罪和艾滋病、性病传播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大部分吸毒者面色灰暗,精神萎靡,言行异常,而且不需要睡眠。”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民警告诉记者,目前我市吸毒者以18至35岁的青少年居多,这部分人群没有固定工作,长期混迹社会。被伪装的新型毒品很可能是一种趋势,虽然我市目前没有查处过,但是一旦触碰此类毒品,就很难戒掉,而且对于自身的智力、健康都有很大的影响。
在此,党报热线也提醒广大市民:作为家长,应加强防范,不要被这些看似零食的毒品,迷惑了孩子的眼睛;对于青少年,一定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抵御毒品的能力。当别人用毒品来引诱、安慰时,一定要意志坚定,坚决拒绝。(湖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