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鹭谷里飘茶香 致富路上领头羊
白鹭,山谷,茶香,当这三者出现在同一地方,你会想到怎样一幅景象?采茶时节,我们驱车来到山峦叠嶂、碧水潺潺、茶香雾绕之地——吴兴区妙西镇白鹭谷。一位优秀退伍军人、白茶种植大户夏有贵如今正扎根在这片美丽的土地上,挥洒着辛勤的汗水,带领村民创造出一片属于他们的新天地。
一次偶然机会结缘茶叶种植
得悉我们到来,忙得焦头烂额的夏有贵匆匆赶来。“实在不好意思,这两天真是太忙了,几乎每天只能睡两三个小时。 ”尽管从采茶开始,没睡过一个囫囵觉,但清瘦的他依旧腰板挺直、目光执着、步态稳健,无不透露出军人应有的素养。
简单寒暄之后,手中一杯刚沏好的白茶便端了上来。一边品着茶,一边听他聊起与白茶结缘的故事。 1995年底,在安徽铜陵消防支队服役3年的夏有贵光荣退伍,期间干过保安、当过协管,工作比较安逸、收入相对稳定,但他始终怀有一颗不安分的创业之心。那年年初,无意中从工友那听说白茶销售很火的信息,经过一番深入的市场调查后,他便萌生了种植白茶的念头。“白茶销量虽好,但我们这块地以前从没尝试过,大规模种植能行吗?”对于乡亲们的疑问,夏有贵也比较谨慎。 90年代末,他从妻子娘家溪龙乡带回几十棵白茶苗,先在自家屋后试着种了起来。经过精心栽培和打理,茶树长势良好,第二年3月,他将采下的茶叶送到安吉县农科所进行检验,茶叶质量得到了技术人员的充分肯定。这下,夏有贵心里就更有底气了。
他迅即向银行贷了近8万元的款,承包了村里一块30亩左右的山地,筹划着开垦山地、种植茶苗。为节省资金,他还向技术人员和老种植户请教栽培技术,学习自己培育茶苗、管理茶山、炒制茶叶。第二年茶叶卖出后,他没有急着还清银行贷款,而是投入资金将种植面积扩大到近100亩。
一派军人作风打造白茶品牌
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茶叶销路成了新的问题。由于他的茶叶没有精美包装,也没有独立品牌,初入市场难有一席之地。为了把这些品质上乘的茶叶销售出去,夏有贵只能把茶叶装进蛇皮袋,背在身上往周边市场的茶叶店里钻。除了安吉、湖州的茶叶店,嘉兴、苏州、上海等地的茶叶店他也差不多都跑了个遍,夏有贵朴实的形象、坚毅的品质给不少买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当过兵的人打交道,我们内心比较崇敬,买卖比较放心”,现在已成为夏有贵的固定客户们如是说。
回忆起当时背蛇皮袋推销茶叶的艰辛,不少场景夏有贵至今都记忆犹新,“2003年5月,我带了几十斤白茶去嘉兴跑市场,不巧正好赶上非典,去的时候还不是很紧,但到了那边一下子情势就紧张很多。由于没带身份证,也回不了家,只能待在那里。那时候,我便从早到晚都泡在茶叶市场,硬是把嘉兴各个市场都跑了个遍,深入了解市场行情,积极推介自己茶叶,也结交了不少合作伙伴。”
由于种植的茶叶得到了市场广泛认可,固定客户越来越多,销量也越来越大。 2005年,他便申请了“妙喜牌三癸白茶”商标,正式创立了自己的茶叶品牌。“目前,我的白茶价格每斤总比别人高出50多块钱,但客户还是抢着要。”说起自己的“三癸白茶”,夏有贵就特别自豪:“除了我们技术上把关严格,更重要的是我们白鹭谷的土质好,这里都是黄沙土,所以炒出的茶带有一种金黄色,泡出来的茶总有一股淡淡的甜味……”
采访的1个小时左右时间,每隔三五分钟就会有客户打电话过来订购茶叶。“一个江苏宜兴的老客户,昨天从下午一直等到凌晨四点,把当天炒好的300多斤茶叶全部买走了。”在感受到夏有贵的兴奋之余,我们也看到了他眼里的红红血丝。
一份赤胆豪情带动群众致富
“自己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算富。”周边的村民眼见夏有贵通过白茶生意走上了致富之路,也开始慢慢尝试着种植白茶。为帮助茶农少走弯路、尽快致富, 2006年他创办了青龙山茶叶合作社,投入资金新建了3000平方米的茶叶加工房和辅助用房,鼓励广大村民扩大白茶种植,并义务宣讲种植知识、传授实际经验,指导茶叶加工、帮助搞好销售,较好地实现了种、产、销一条龙服务,极大地消除了村民的后顾之忧,充分调动了大家的种植积极性。目前,该镇在夏有贵的先行示范和有力带动下,已有120余户家庭种植了3500亩的白茶,年产茶叶近7万斤,产值3000余万元,帮助茶农们走上了富裕之路。茶叶采摘期间,合作社还解决了周边省市8000余人的就业问题。一项项荣誉也接踵而至,近年来夏有贵先后被授予“全国科技星火带头人”“全国绿色小康户”和省市“党员创业中心户”“十佳青年”“百名优秀农村青年”等称号,成了远近闻名的种茶大户。
对于其他茶农纳入“三癸白茶”品牌的茶叶,他都坚持严格把关,只有达到品质要求才能贴上品牌标签。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参观了厂房现代化的炒茶机器设备,“每天下午四点钟左右,采茶工们就会把鲜叶集中到这里,我便和几个炒茶师傅开始通宵炒茶,一直要炒到第二天早上九点钟。 ”话说间,夏有贵抓起一把刚摘下的鲜叶,倒到机器里娴熟地炒了起来,“我是一级炒茶师,也带了不少徒弟,但每天还坚持亲自上阵,为的就是把好炒茶技术这个最后的关口。”
采访快结束时, 500多位采茶女工挎上茶篓整装待发上山采茶,我们也跟上夏有贵和采茶女工们的脚步,来到满眼苍翠的千亩茶山上,采茶女工们灵巧的双手上下翻飞,成了茶山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突然之间,想起在山下喝过的白茶,刚入口时细细咀嚼,略显苦涩,慢慢品着,又带着一丝清香与甘甜,不知这是否便是夏有贵及其乡亲们如今尝到的苦尽甘来的滋味呢?(湖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