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高层之声 | 领导干部话国防 | 聚焦大国防 | 国防广角镜 | 老兵新传 | 军人风采 | 基地巡视 | 国防法规 | 他山之石 | 国防咨询台 | 国教论坛 | 国防文苑
渔家兄弟“摆渡兵”
发布日期:2015-07-27 字号:[ ]




  沈阳军区某部所在的寿龙岛上,有这样一对渔家兄弟,他们义务为守岛官兵摆渡30年,航行2万余海里,他们就是李德友和李德辉兄弟。
  夕阳西下,余晖洒向寿龙岛,李家兄弟的小渔船又一次载着战士返航,海面上留下一串波光粼粼的航迹。
  哥哥李德友现年53岁,布满老茧的手掌、刻满皱纹的脸庞,是他在黄海前哨摆渡拥军的岁月见证。
  “咱出海人可千万不能忘了守海的人。”说起与守岛官兵的缘分,李德友的思绪又回到了30多年前。
  那时的寿龙岛一片贫瘠,连一块像样的耕地都难找,更别说能吃上新鲜蔬菜。一茬茬守岛官兵艰苦奋斗,开垦出大片良田,搭建起蔬菜大棚,四川的辣椒、山东的大葱、河北的西葫芦等30余个蔬菜品种先后开花结果,昔日的荒岛变成了远近闻名的“菜篮子”,如今许多渔家小院里的“爱民井”仍涌动着汩汩清泉。
  “子弟兵真是好样的,真心实意为俺们办好事。”回忆起第一次为官兵摆渡的情景,李德友至今记忆犹新。那是1985年5月的一天傍晚,小王家岛的海防连战士赵喜武突发急性阑尾炎,需要立即转移救治。消息传到7海里外的寿龙岛。夜色中,李德友和几位渔家兄弟划着小渔船,顶着7级风浪奔向小王家岛,在军民的共同努力下,赵喜武得到了及时救治。打那一天起,李德友就与官兵们约定,需要用船时就在小王家岛上升一面旗,每次出海前李德友总要望一望。
  “子弟兵的恩情几天几夜也说不完,他们心里装的都是咱老百姓。”1990年,石城岛突发暴雨造成山体滑坡,石头和淤泥堵塞了道路,压垮了房屋。守岛官兵们奋不顾身地跳进半米多深的泥潭清理淤泥。当一位50多岁的大爷从废墟下被救出时,老人的手紧紧抓住战士的衣角,激动得热泪盈眶。
  1990年,弟弟李德辉从部队复员返乡后,便和哥哥一起组成了一对“摆渡兵”。在李家兄弟看来,海防官兵就是黄海渔民的守卫者。
  30年“拥军航线”传递鱼水深情,两兄弟的拥军故事仍在继续……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