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酷暑日,砺兵正当时。去年对抗演习“红军”六负一胜的朱日和训练基地,近期再度成为人们瞩目的焦点——
从6月1日开始,来自7个军区的10支合成旅轮番与北京军区某机步旅自主对抗、捉对厮杀。这一次,他们将会交出怎样的成绩单?
揭幕之战,由南京军区某步兵旅率先打响。记者连日来随队采访感到,这支第一次征战内蒙古草原的“红军”总能让人眼前一亮——铁路卸载,千人百车动若风发,一气呵成;战场机动,各梯队均准时抵达集结地域,无一延后;隐蔽待机,全程实现依车建所、分散配置……导调人员发现,这些在去年演习中曾令“红军”疲于应对的环节和课目,如今“红军”部队却应对自如,窘况不再。
同样的观感,也出现在随后登场的沈阳军区某步兵旅和北京军区某步兵旅身上。“红军”调理评估组组长、朱日和训练基地副司令员尹朝阳告诉记者,与去年的参演部队相比,这两支“红军”部队在兵力投送、组织战斗等方面均有长足进步,尤其在上级加强配属的新型作战力量运用上,以往不敢用、不愿用、不会用的情况大为改观。
对“红军”表现最有发言权的,当然是他们的作战对手。在“蓝军”旅参谋长陈军看来,今年前来过招的“红军”部队显然有备而来。在已经结束的3场实兵对抗中,“蓝军”虽然都最终取胜,但每一仗都打得异常艰苦,全然没有了昔日那种压倒性优势。
同样的场地、同样的“蓝军”,为何时隔一年差别如此明显?
让我们把目光转回2014年夏天的朱日和。据总参军训部领导介绍,在那场代号“跨越”的实兵对抗演习中,不仅打破了“红必胜蓝必败”的思维定式,也为全军部队进行了一次实战化训练的真实演示。导演部和“蓝军”精心准备的复盘检讨材料、战斗力评估报告和演习视频图像资料,经由参演“红军”带回所在军区,立即产生辐射效应,在天南地北的座座军营,“问题导向、重在检讨”的实战化练兵热潮持续兴起。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在去年的演习中,南京军区某装甲旅暴露出陆空力量协同不力等问题,这让某步兵旅认识到自身也存在同样的不足。为此,旅党委与临近的某陆航旅结成训练对子,专攻精练。此次砺兵朱日和,该旅旅长温拥军熟练指挥配属的空中分队与装甲火炮集群一体运用,打出了一幕精彩的立体攻防战,被总部领导和训练专家一致点赞。
前往去年对抗演习中唯一获胜的“红军”部队——沈阳军区某机步旅取经,某步兵旅指挥员没有过多地请教“制胜之道”,而是把主要精力集中在那些失分较多的课目上。问及原因,旅长赵善桐告诉记者:“对抗训练,既要知道赢在哪里,更要明白输在何处。演习中暴露的短板弱项,才是影响战斗力的‘软肋’。”此次接受对抗检验,该旅最大限度避免重蹈他人的覆辙,使老装备打出了新威风。
“红军”越打越成熟,作为磨刀石和陪练员的“蓝军”更要愈战愈强。作为我军第一支专业化模拟蓝军,曾令对手难求一胜的北京军区某机步旅,也在实战的硝烟中成长壮大。
今年年初,“蓝军”旅长换将,“信息化团长”满广志走马上任。此次演习,该旅新配属了空军、陆航、电抗、特战等作战力量,插上了信息化翅膀,迄今3场实兵对抗,他们分别为“红军”模拟了3个不同对手、构设了3种不同阵地,而且每一场、每一个回合都是按照潜在对手战斗力指数相当的要求确定兵力编组、按照性能等效的要求模拟武器装备、按照作战思想和战法运用一致的要求组织作战行动,最大限度地做到形神兼备、攻防兼备,使“红军”连吃败仗。
改变令人欣喜,但远未到鼓掌喝彩的时候。记者连续旁听3场复盘检讨感到,演习中一些老问题尚未解决,新问题不断出现,个别老大难问题甚至积重难返,这意味着,我军组织指挥能力和体系作战能力建设任重道远。
经驻训学会打仗,从这里走向战场。凝望朱日和,记者相信,只要我们坚定地选择在实战硝烟中砥砺成长,能打仗打胜仗的能力就一定能够逐步增强。
575927-6866-1-聚焦大国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