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高层之声 | 领导干部话国防 | 聚焦大国防 | 国防广角镜 | 老兵新传 | 军人风采 | 基地巡视 | 国防法规 | 他山之石 | 国防咨询台 | 国教论坛 | 国防文苑
家书尽显中国维和警察的侠骨柔情
发布日期:2015-08-03 字号:[ ]




  “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驻扎在“非洲雨都”利比里亚的中国第3支维和警察防暴队官兵纷纷写信向家人表示问候。一封封家书飞越半个地球,不仅传递着离别苦、相思情和对祖国家乡的挂念,更处处洋溢着每一名防暴队员肩负光荣使命的自豪与骄傲。
  风雨兼程 不忘初心
  29岁、参军近10年的孙钰博,现为中国第3支驻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三分队七小队驾驶员兼战斗员。
  在给父母的信中,孙钰博介绍了战友们在非洲垦荒种菜的轶事。“尽管这里大多是沙土地,高温炎热,雨季的大雨和遍地的害虫又增加了种植难度,可没有什么能难住我们英雄的防暴队员。尝试了很多次,我们终于种出菜来了。前不久,我们居然吃上了西瓜,可甜了。空心菜、黄瓜、丝瓜、豆角也会偶尔光临我们的餐桌,虽然只是打打‘牙祭’,但劳动所得,吃进肚子里,别有一番滋味。”
  小孙把平时没来得及说的心里话在信里一股脑儿全倒了出来:“爸、妈,你们的儿子已长大了,他不再是那个需要你们牵着小手才能跌跌撞撞往前走的娃娃,不再是那个调皮捣蛋总惹你们生气的少年郎……这么多年,作为儿子我好像忘了说一句话,‘爸、妈,我爱你们,很爱很爱!’。”
  “爸,少抽些烟吧,儿子很担心你的身体;妈,多给自己买些好吃的,别总舍不得花钱……看到你们幸福才是我最大的幸福!儿子一直想成为你们的骄傲,所以这么多年从没放弃过心中梦想,努力地像小树一样茁壮成长,希望在某一天能撑起一片天地。小时候,你们是我的依靠,如今,我就是你们的依靠!”
  惦念小家 心系大家
  44岁的乔丽华1996年入伍,现为中国第3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后勤分队医生。这是她结婚17年来,第一次给爱人写信。
  信中说:“还记得离别时你拥抱我那份不舍和眼角溢出的泪花吗?……转眼间,来到远离祖国1.3万多公里的西非战乱国家利比里亚已4个多月,这里的自然条件及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防暴队就像一个大家庭,领导和每名队员都很照顾我,我在这里生活得很愉快。你不用担心。以你对我的了解,我是那么坚强、自立,适应能力那么强,没有什么困难可以难住我。”
  17年来写给爱人的第一封信,没有缠绵悱恻的儿女情长,字里行间透露更多的竟是乔丽华对利比里亚这个非洲小国发展状况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担忧。
  她写道:“上世纪末发生的严重战乱把这个国家的一切都毁掉了。利比里亚人民生活得很艰难,没有农业生产,也没有工业建设……经过了解,他们还有一个奇怪习俗,就是在人死后全村人都要亲吻死者的身体。正是因为这些原因,去年这里埃博拉疫情肆虐,人民饱受痛苦。”
  身为母亲的乔丽华也念念不忘女儿的教育。“如果有机会,建议让我们的孩子来这个国家感受一下。在祖国这么幸福的国度里生活,很难想象世界上还有那么多孩子生活这么困苦,食不果腹,衣不遮体。来这里感受一下,可以培养她的爱心及国际主义精神,说不定以后投身国际主义事业也有可能。”
  中国形象 中国力量
  36岁的王健1998年入伍,现为中国第3支赴利比里亚维和警察防暴队一分队教导员。在给妻子的信中,王健讲述了防暴队处理的一起大规模骚乱事件。
  5月26日,防暴队辖区内最大的棕榈树种植园GVL公司发生大规模骚乱。暴徒手持砍刀石块,打、砸、抢,还劫持了3名公司高管和前去谈判的2名联合国工作人员,以此要挟GVL公司与当地政府满足他们提出的条件。
  王健写道:“接到警情后,咱们中国防暴队迅速行动,第一个赶到事发地点。当时情况非常混乱,暴徒混杂在人群中,难以辨别;人群中不时有人朝我们扔石块,砸在我们的盾牌、头盔上砰砰作响……面对危险,我们果断处置,驱散了骚乱人群,成功解救包括联合国工作人员在内的所有人质,顺利平息了此次骚乱。”
  “说到这里,我想同样身为军人的你现在一定更能理解,我为什么要来维和了吧?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崇尚荣誉的民族,我们从来都不只为自己而活。”王健还告诉妻子,中国军人正在以自己的行动赢得尊重:“在这里,就连高傲的美国大兵在遇见我们中国军人时,都会恭恭敬敬向我们敬礼。”
  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不辱使命,为国争光,来自武警山东边防总队的维和官兵们,义无反顾地坚守在维护世界和平的最前沿。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一代中国军人的血性与担当,而在封封家书里展现出的则是作为儿子、妻子和丈夫的侠骨柔情。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