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终点与起点的罅隙中驻足,“十二五”电力供给的帧帧过往倏然铺开。对于我市最大的能源生产企业——浙能长兴发电有限公司而言,这一路走来,是积淀的5年,亦是成长的5年,更是收获的5年。
5年来,浙能长电全体干部员工围绕“安全、清洁、善美”的发展宗旨,在浙能集团的领导下、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将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与企业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积极履行国企社会责任,探索出一条跨越式发展之路。
5年间,浙能长电完成发电量约为325亿度,相当于两个多葛洲坝的年发电量,及时弥补了我市乃至浙北电网的电力缺口;燃煤机组脱硝改造、通流改造、超低排放改造等工程一项接着一项上马,为我市“十二五”期间节能减排任务顺利完成作出极大贡献;利润总额共计8.1亿余元,大大实现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上缴税金9.5亿余元,有效推动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保能源供给义不容辞
展现电力“铁军”风范
对于长电公司来说,保证能源供应就是扛在肩上最大的使命和责任。
不久前,我市遭遇了超强寒流侵袭,城区等地温度创下了30年来的新低。雨雪冰冻灾害面前,保障稳定的能源供给,成为摆在长电人眼前,刻不容缓的头等大事。
一场与雨雪冰冻抗争的保电行动,全面吹响了“集结号”。
长电公司设备管理部、维护部、运行部加强了巡检力度和频次,时刻关注设备运行状态,全力保证为社会输出稳定的电能;燃料部与捷通公司积极配合,确保燃煤供应,为生产“加足口粮”;东南热力公司查漏消缺,确保蒸汽供应“源源不断”……全体长电人冒着雨雪和极端低温天气圆满完成了此次保供任务。
“紧要关头,必须不惜代价,得顶上!”说起能源保供这项中心工作,长电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孙金华说,“这是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任务,必须完成,没有退路。”
过去5年来,重任在肩的长电公司经历大大小小保供战役无数,每次都能不负重托,向人们展示“电力铁军”的风范。
时间回到2013年,一个必将被湖州电力史铭记的时刻,同样凝聚着不能被遗忘的故事。
这一年,因皖电东送工程的需要以及淮沪特高压工程施工影响,在4月17日至5月7日, 7月19日至25日两个阶段内,外电输湖量极大削减,湖州电网遭遇了史上最薄弱时期。期间,又值社会生产迎峰度夏期间,电力需求旺盛。
作为全市最大的电源支撑点,长电公司上下严阵以待,全力以赴。党员、干部以身作则放弃休假投身生产一线,操作岗位人手不够就临时调配,维护人员24小时待命……就这样义无反顾地担负起保障全市电力供应的中流砥柱使命。最终两个时间段都经历住了考验,为湖州电网安全立下汗马功劳。
除保供电外,随着长电公司供热、供冷、供热水“三联供”模式的开发,让蒸汽像水、电一样进入了城市公共领域,不仅使用户享受到了降低成本的制暖、也加速了企业小锅炉、小烟囱的淘汰整治。“区域空调”项目总投资1.3亿元,计划建设3座能源站,其中1号能源站自2011年10月投运以来,截至目前已经发展了80家热用户,累计销售蒸汽达4.75万吨。 2号能源站规划覆盖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制冷高峰期预计用热量可达20吨/小时。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3年电力迎峰度夏期间,长电人承担了总投资25亿元,作为省政府“十二五”电源抢建项目之一的浙能长兴天然气热电联产工程机组建设,不论是在工程进度还是施工质量上,都创下了当时同类工程的历史记录。
两台天然气发电机组顺利投产,在年设计时间3500小时的情况下,可利用天然气发电15亿千瓦时,不仅为当年浙江电网顺利度过极端高温天气立下汗马功劳,也彻底改变了湖州地区单一的燃煤发电模式,为长电公司迈入综合型绿色电厂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节能减排“长电样本”
5年投资超10亿
在去年的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明确指出:“将推动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其中“超低排放”就是由浙能集团首创并且率先成功推行的燃煤机组清洁化生产新技术。这一技术,已在浙能长电公司成功落地。
去年12月27日,该公司3号燃煤发电机组烟气超低排放改造工程通过72小时连续满负荷试运行考验,正式交付投产。这标志着总投资近4亿元的燃煤机组烟气超低排放改造初战告捷。
据省环境监测中心对长电公司3号燃煤发电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监测结果显示:在72小时满负荷试运行期间,其烟尘平均排放浓度3.4毫克/标准立方米、二氧化硫12.1毫克/标准立方米、氮氧化物28.2毫克/标准立方米。这一结果,足以媲美天然气机组排放水平。
太湖南岸,“绿色能源”看长电。此言不虚。
实际上,长电公司这四台矗立在长兴县东大门十多年的燃煤发电机组,已在节能减排的道路上奋进了十多年。
早在“十一五”初期,长电公司就完成了四台机组的全脱硫改造,之后相继进行了电除尘高频改造,烟尘、灰渣治理,取得了显著成效。
进入“十二五”,该公司又在全省最早规划开启了总投资2.94亿元的机组脱硝工程,至2014年5月12日,四台燃煤发电机组的烟气脱硝改造全部完成。总投资1.18亿元的机组通流改造也于当年陆续推进。为了这片碧水蓝天,长电公司不遗余力。
呵护青山绿水,不仅要治气,也要治水。
在该公司厂区的东南角,记者看到有三层楼高的中水回用工程,占地面积大约半个足球场的大小。就是这一隅之地,却有着惊人的吐纳能力。“工程使厂区水源直接与长兴县污水处理厂相通,将城市中水吸收进来,进行深度处理后收为己用,设计规模日处理水量达6万吨,是长江以南地区规模最大的中水回用工程。”该公司安建环部主任马旭峰说:“截至去年底,利用城市中水总量已超 5800万吨,几乎相当于六个西湖的水量。”该工程的投用也让长兴县城绝大部分生活污水实现了再利用。
不仅如此,去年2月,该公司含煤废水处理系统改造工程全面投运,燃料系统全年超过80万吨的含煤废水实现循环利用。这也意味着通过脱硫废水、再生废水、机组排水槽废水等回收再利用后,已全面实现废水达标排放,并向废水零排放目标迈进。
“5年来,我们在节能环保上的投入超过了10亿元,为践行传统火力电厂转型绿色能源供应商做出了努力尝试。”孙金华说。
微暖接力棒棒相传
托举善美力量
“生活的艰辛是前进的动力,无私的帮助是感恩的源泉。我们将更加努力学习,快乐生活,用优异的成绩回报你们的爱,回报社会和学校的关怀,以感恩的心践行大学生应当承担的责任……”这是一封感谢信,出自湖州师范学院受助的一位贫困学生。
“爱人者,人恒爱之”,这是长电公司每年3月在全公司职工发出“春风行动”倡议书中的一句话。“履行社会责任是我们企业的应尽义务,我们会把资助和培养贫困学子成才作为公司的长期责任,将这份爱心使命坚持和继续下去。”这是全体长电人的心里话。心系慈善事业,履行社会责任,开创帮扶新模式,是长电公司一直以来坚持不懈的善举,也是该公司倡导并践行的企业文化。
2007年1月,平凡的岁月见证感动心灵的时刻。经湖州师范学院体育学院牵线,长电公司以捐助品学兼优的贫困大学生为对象的“春风行动”启动。在各分工会的倡议下,爱心潮一时间涌动在公司的每个角落,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响应,踊跃捐款,首期募捐就得善款36000余元。
自此之后,这样的募捐场景每年都在长电上演,三月的善捐潮成为了该公司企业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浓浓爱心在春寒料峭的季节里传递着温暖。
八年的捐赠情,一路有爱。“作为一家国有企业,我们始终牢记企业的社会责任,我们除了为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电力支撑,为环境保护事业积极贡献以外,一直关心社会上的弱势群体,尽我们所能帮助他们。”孙金华说。
至去年,“春风行动”已汇集29万爱心款共资助了145位师院学子,长电人的助学善举一次次圆了一批批寒门学子的学习梦。
善美,一直是长电公司所有职工孜孜以求的一项事业,除了“春风行动”之外,该公司青年志愿者的爱心公益活动也在持续进行中。
今年元旦前夕,该公司德能志愿者队在市夕阳红托老所开展了“送礼物,献祝福,情暖元旦”志愿服务活动,给老人们送去真诚的祝福。夕阳红托老所是德能志愿者队的“常驻基地”,成员们定期便会来到托老所看望这里的老人,与他们谈心,解决他们的需求。不仅在托老所,在城市社区、中小学校,也经常能看到德能志愿者队的身影。
另外,该公司团委“爱心大篷车”活动已经连续五年走进蓝天民工子弟学校。五年来,该公司团委持续向该校困难学生捐助学习用品、体育用品、生活必需品,还帮助建立了“爱心图书室”等,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学习环境尽一绵薄之力,让这些家庭困难的孩子们得到社会关注和关爱,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发展不止,担当不息。长电公司以一个责任发电企业的担当与胸怀,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助推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