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之一”,在预备役部队战斗力标准检验中,是个常态而又困惑的数字。
根据训练大纲要求,预备役部队组训3年为一个周期,一年训练三分之一。施训周期长、兵员流动大,如何每年既训练“三分之一”,又能保持部队完整战斗力? 近年来,江西某预备役团紧盯战斗力生成短板,助推战斗力生成提速,积极寻找破解“三分之一”困惑的“金钥匙”。
牵住“牛鼻子”抓源头——
在位率从85%到95%
预备役部队兵员寓军于民,平时工作在地方,流动性大。人员在位率,成为预备役部队战斗力生成的“牛鼻子”。
前些年,一次灭火行动,让该团尝到过这样的“苦果”:驻地发生森林大火,团里接到地方政府请求前往支援,但由于汽车连6名预编驾驶员中有2名已经调离单位,只能临时聘请地方驾驶员进行补充,导致应急分队比预定时间晚了一个小时到达灾情点。
灭火行动结束后,团党委“一班人”总结教训:汽车连在一个单位编兵,虽然便于集中管理,但由于兵员来源渠道窄、流动性大,在位率不够稳定。
提升战斗力,首先要提升在位率。去年开始,这个团着力在盘活驻地资源、扩大编兵范围上下功夫,走出3步好棋:
——打破“区域限制”,在驻地18个县(区、市)开展了“知兵、见兵、联兵”活动,发放《预备役官兵信息采集表》近3万份,包括工作单位、年龄、专业等统计数据,摸清驻地兵员底数;
——打破“编组限制”,针对一个建制单位在一个县(区、市)或乡(镇)编组造成的兵员不足的问题,积极探索走开“跨区分片”编组路子,采取“小建制、大范围”的方法,在多个县(区、市)或乡(镇)编组一个建制单位,把长期在位兵员编入预备役;
——打破“岗位限制”,让地方党政领导腾出“战位”,把懂指挥、能打仗的兵员编入指挥岗位。仅去年该团先后有7名军事技能过硬的预编士兵被提拔为预任排长,清退了9名乡镇领导,兵员质量有了大幅提高。
“打破束缚限制,基层才会充满生机活力。”团长蔡联平告诉记者,今年9月,该团汽车连参加全师统一组织的点验,兵员在位率从去年的85%上升到今年的95%,退伍军人比例达到了81%。
破除“肠梗阻”抓途径——
参训率从78%到92%
兵员是基础,训练是关键。没有参训率,战斗力只能是说在嘴上、挂在墙上、写在花名册里。
前年夏天,该团就遇到过一次这样的尴尬:上级派出工作组到团里检查,发现预备役官兵的参训率只有78%,22%的预备役官兵有的因为单位不批准,有的因为工作忙走不开。
“入队训练连人头都不能落实,部队战斗力怎么提升?”团党委“一班人”打起背包深入一线,问计于兵,问计于基层。
“提前征求编兵单位意见,把生产与训练时间错开”“无法参训的,团里安排时间补训”“工作忙的,团里安排送训下连”……基层预备役官兵的意见建议,顿时让党委“一班人”茅塞顿开,他们一改以往“大集中”“齐步走”的传统训练模式,确立了分区域、分时间和分层次、分专业“化整为零”的组训思路——
“捆绑式”训练。打破人员编组的传统方式,把85%的退伍军人与15%的非退伍军人捆在一起训,捏在一起练,合在一起演,使没当过兵的预备役官兵在较短时间内成为合格的战斗员。
“订单式”训练。通过分时间、分专业将训练时间内容制成菜单样式,下发各编兵单位进行选择,采取编兵单位下单、团营连三级接单的方式组织训练。仅去年,该团就组织完成了13批次共1500余名预备役官兵的“订单式”训练。
“预约式”训练。由编兵单位提出训练需求,团分区域、分层次派机关干部和各营连长携带训练器材“送训下连”确保兵员训到、时间训足、内容训全、效果训实。去年以来,这个团先后派15名机关干部和8名营连长到28个连队进行点对点组训,参训率达92%。
在此基础上,这个团还采取结对跟训、挂钩参演的方式,把剩下的三分之二兵员纳入到团队重大演训活动中,确保一年内全团兵员基本都能训到,从而大大缩短了部队的训练周期。
盯住“链条子”抓机制——
合格率从72%到94%
有了在位率和参训率,合格率就是破解“三分之一”难题的最后一道坎。合格率直接反映兵员的训练效果,如果平时训练不到位、不过硬,就难免应急时“掉链子”。
提升合格率,不仅要靠编组,还要靠制度。为此,该团深入挖掘军地资源,从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机制入手,不断激发预备役官兵的训练热情和动力,为加速战斗力生成提供重要支撑。
抓奖惩制度。该团依据训练大纲制订了《军事训练奖惩实施细则》,对训练考核奖惩的方法、程序、标准进行了细化,区分机关基层、干部战士、现役预任不同层次,共5类48项奖惩措施,把训练态度、训练实绩、进步幅度立为奖优罚劣的硬尺度,作为单位评先评优、官兵成长进步的硬杠杠,对阻挠预备役官兵参训的单位和考核不合格的预备役官兵,进行通报批评并给予相应处罚。
抓考核制度。去年,他们联合赣州市委组织部出台下发了《预备役军官考核实施办法》,明确把军事训练作为预备役军官年终述职考评的重要内容,使军事训练由“软指标”变成了“硬任务”。同时,他们还制订了《预备役军官管理暂行规定》《关于加强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的意见》等10多个文件规定,用制度准则规范预备役军官操守。
抓联动制度。去年4月,该团联合赣州市委、市政府专门出台了《预备役部队战时快速动员实施办法》,同时,他们还要求基层营连与预编地域政府机关联合发函,向各编兵单位寄发了《预备役官兵参训意见函》,签订《预备役官兵参训协议书》,设立预备役官兵“训练信息数据卡”,为加速部队战斗力生成提供了政策支撑。
今年5月,该团某营5连指导员杨其信带领官兵参加了上级组织的军事考核,所有课目考核合格率从去年的72%跃升到94%。虽然杨其信任职时间不长,但几次在重大演训、急难险重任务中表现出色,经团党委研究并报上级同意,提升他为该营副教导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