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高层之声 | 领导干部话国防 | 聚焦大国防 | 国防广角镜 | 老兵新传 | 军人风采 | 基地巡视 | 国防法规 | 他山之石 | 国防咨询台 | 国教论坛 | 国防文苑
上海市连续4届成功举办军民两用技术促进大会
发布日期:2016-12-06 字号:[ ]


  11月17日至18日,上海世博展览馆向全国各界展示了来自军地2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的500余项科技含量高、应用前景广的军民两用科技成果。
  这场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上海市国防动员委员会会同国家科技部、工信部、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中央军委科学技术委员会、解放军东部战区联合举办的“2016第四届上海军民两用技术促进大会”,共签署了“空天光电技术创新”等4项军民融合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了120余项军民科技融合项目,举办了4场专题报告、5场高峰论坛,推进了“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和“军民融合协调创新中心”两大项目建设。
  上海市国动委副主任、上海警备区政委马家利告诉记者:“随着新一轮军事变革到来,世界各国纷纷抢占国防科技创新这个现代战争制胜高地,上海自2010年起连续四届成功举办军民两用技术促进大会,找到了路径、标定了准星、奠定了基础。”
  因势而生,交流变通途
  每一次科学技术形态重大变化总是带来武器装备研发质的飞跃,带来战争模式的变革发展。11月17日,记者随参观团走进大会展区,从航空航天到海洋陆地,小到智能芯片、大到飞机船舶,各式各样新型装备琳琅满目。
  早在2010年,该市国动委就认识到:高技术武器装备虽然不是打赢现代战争的决定因素,却是兵家抢占的制胜高地。在市国动委的指导下,市科技动员办公室多次组织军地各届以促进军民两用技术合作交流为主题的调查研究。
  一份报告显示:美国约80%的航空航天企业、70%以上的原子能企业、60%的船舶企业、40%的电子企业、34%的机电设备和机械制造企业,均从事军品研发生产。而另一份调研报告则显示:2015年,上海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比重已达26.7%、近半数专利授权都由民营企业获得。深入一线的调研,使该市加快推动军民科技融合的认识高度统一,建立军民两用技术合作交流平台的决心更加坚定。
  很快,该市就依托上海科学院、上海科学技术开发交流中心、上海技术交易所成立上海军民两用技术促进会、华东五省一市军民两用技术促进联盟,统一组织领导和开展军民科技融合工作。11月,该市在国家科技部、工信部和原总装备部的大力支持下,举办了“2010年上海首届军民两用技术促进大会暨项目对接会”,共发布军民两用技术项目197项,国家相关部委、十大军工集团、科研院所等30家单位签署了18个军民合作项目,以及39个军民两用项目推广转化合作服务协议。
  首次大会的胜利召开及其取得成果也在全国形成广泛影响,走军民科技融合发展之路受到军地各界广泛认同。有部队领导评价:军民两用技术促进大会有效破解二元体制形成的樊篱,打破了军用技术与民用技术的交流瓶颈,有效促进了武器装备研发生产的转型升级。
  因势而盛,创新促通途
  军地结合部是创新要素集聚、最具创新活力的地方。在大会海洋装备展区,几款新型机器人让记者长久驻足。某智能科技公司负责人介绍:这款便携式水下机器人可进行管道检查、搜索未爆弹体;这款水下机器人可以深潜到100米以下进行搜救和反恐……
  某生物制品公司展示的“魔术”更加神奇:把调和的浆体注射入粉碎性骨折的股骨中,20分钟就在体内固化,3个月后便可负重行走,这就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自固化磷钙人工骨项目;股动脉被割断后,鲜血喷溅而出,用一种白色粉末按住创口,数分钟后便完全止血,这就是已赶超国际水平的新型纳米介孔止血剂项目。
  记者在各展区越看越兴奋,越看越骄傲。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国家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发展,上海市先后成功举办四届军民两用技术促进大会,一届比一届层次高,一届比一届影响大,一届比一届成果多,共签署了“军民融合射频识别产业技术发展合作协议”、“空天光电技术创新”等14项战略合作协议,实物展示和信息发布军民两用科技成果2300余项,重点扶持军民两用技术(产品)项目500余项,实现军民融合产品产值达2000亿元,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融合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因势而远,制度保通途
  今年3月,上海市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军地协调小组第三次全体会议将上海军民两用技术促进大会制度化纳入年度重点项目,拟制了健全完善军民两用技术对接交流机制实施意见,规范了大会的组织领导、需求对接、军地协调、资源共享、监督评估5个机制,全面推动军民融合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建设和军民融合国防科技协同创新中心建设。
  据悉,围绕上海军民两用技术促进大会制度化建设,该市科技动员办公室还启动了多项军民科技融合创新制度机制平台建设。
  部市会商合作平台。采取主题报告、项目签约、信息发布、洽谈对接、现场展示等多种形式,签约了“高新装备联合保障框架协议”等39个合作协议及项目,推动了北斗导航技术、射频识别技术、成像探测技术等重点项目,直接经济效益达百亿元。
  空天军民两用技术专项平台。聚焦深空探测、国防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建设、城市安全防范等方面,共立项数十项,总投入近10亿元,在一些技术领域和方向上取得了前沿技术的制高点,申请专项近百项,培养数百名军民两用硕士以上人才。
  “民参军”扶助平台。创新设立军民两用技术成果转化专项基金,定期组织企业“参军”培训,在知识产权保护交易、企业取得参与军品生产资质等方面提供帮扶,鼓励和扶持一大批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参与军品研发生产。
  力量统筹共用平台。组织涵盖导弹、雷达、舰艇等多个专业数千人的科技保障队伍,建立了火炮、车辆、工程、防化等专业保障基地,筹建了装备维修培训和装备检修“两个中心”,构建了寓军于民、联合共育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平战结合、常态运行的装备动员体系。
  上海军民两用技术促进大会立足上海、联动长三角、辐射全中国,从深度和广度上探索实践军地两大板块对接,在实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战略中长效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