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湖州资讯  >  头条信息
做好生态文明水文章 展示五水共治新形象
发布时间:2016-03-22 08:39 信息来源:中国湖州门户网 字体:【

  今天是第24届“世界水日”,也是第29届“中国水周”的第一天。今年,“中国水周”的宣传主题是“落实五大发展理念,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今天,市水利局以“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为契机,围绕“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推进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据悉,世界水日宗旨是唤起公众的节水意识,加强水资源保护。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生态立市”方针,把水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事关民生、事关发展的中心工作来抓,生态文明建设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湖州不仅是“两山”理论的诞生地、中国美丽乡村的发源地、“生态+”的先行地,更是全国地级市中首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和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生态是湖州的一张金名片,水是生态文明的基础组成部分,绿水青山都离不开水,因此生态文明要继续走在前列,必须念好生态治水经。
  融入生态理念注重水系联通
  作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我市牢固树立“生态自然、因地制宜”的理念,高度重视水系沟通,系统改善区域防洪、生态、环境条件。比如我市正在实施的太嘉河、环湖河道整治、苕溪清水入湖等工程,就是对全市范围内东、西苕溪等十条骨干大溪大河实施系统整治,打通湖州与太湖的引排通道和湖州南排入海的主动脉,沟通骨干河网水系。在水系连通的基础上,实施生态清淤,建设生态护岸,加强河道绿化,布置人文景观,形成了一大批“水清、流畅、岸绿、景美”的生态示范河道。
  坚持示范引领推动以点带面
  我市在建设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中,注重选取一批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示范项目,先行启动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如建设长田漾湿地生态修复工程,示范推动全市湿地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建设环湖河道整治工程罗溇段,示范推动骨干河道的生态建设;建设南浔兴隆村、德清联合村、长兴宅里村等一批省级生态河道示范工程,示范引领生态河道建设;创建节水型灌区、企业、小区、学校,示范推动各行各业节水,加快节水型社会建设。
  同时,按照“全市一试点、一县一侧重”的示范要求,创建示范县区,安吉县建设全省水生态文明试点县;长兴县建设全省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县;德清县建设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县。
  念好生态治水经一汪清水绕湖城
  2013年8月,我市被水利部列为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 2014年6月,试点实施方案通过水利部审查由省政府办公厅批复实施。根据批复的试点实施方案,我市试点期三年(2014年-2016年),以“1346”行动计划为总载体,主要任务是落实一项制度,创新三项机制,实施四个百亿,实现六大目标:即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推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注重经验积累,创新水工程生态建设机制、水环境生态保护机制、水资源生态管理机制;实施骨干河道生态整治、城乡河网生态修复、太湖水源保护、水资源配置四大百亿工程。
  聚焦项目主体加快试点步伐
  我市建设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实实在在的项目为支撑,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试点城市建设的主要抓手,加大财政投入,加快建设步伐。去年以来,我市多措并举,加快工程进度。如在工程征地拆迁方面,建立了乡镇包干制,将拆迁任务包干到情况更熟悉的乡镇、村一级,市政府加强协调督促,加快扫清了施工障碍。在工程进度方面,与各施工单位均签订了赶工补充协议,强化奖惩激励和督查问责,倒逼施工单位施工赶工。截至去年底,全市水利投资任务完成率达到了142%,名列全省第一,有效加快试点建设步伐。
  强化机制创新落实长效管理
  机制创新是试点建设的关键,形成一套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水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是试点建设的重要任务。我市在建设水生态文明试点城市中,高度重视机制创新,努力探索建立一批长效的工作机制。除了抓好“三项机制”创新任务外,去年,成功申报了全国河湖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市,积极开展河湖管理模式改革创新,力争通过几年时间,把面广量大的城乡河道分级分批管起来。同时,积极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体制改革,把水利工程纳入标准化管理的轨道。(湖州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