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挺的制服、昂扬的姿态、得体的举止……武警上海市总队三支队四中队官兵,担负着重要外宾、内宾来沪住所警卫任务。每当外宾、内宾一下车,映入眼帘的就是这群被誉为“哨位名片”的武警哨兵。4月下旬,笔者走进这个群体,探寻“哨位名片”背后的故事。
执勤连着使命,要始终绷紧纪律这根弦
炎炎烈日,汗如雨滴。
一次,一名上级领导在哨兵蒋峰面前止步。只见哨位上的蒋峰军姿挺拔、汗湿军衣,一只蚊子正趴在他颈部叮咬……上级领导心疼地拍打掉蚊子,连连称赞:“小伙子,好样的!”
像这样坚守哨位的镜头,在四中队并不少见。“执勤连着使命,要始终绷紧纪律这根弦!”这已经成为中队全体官兵的自觉行动。
中士何齐明每天对讲机不离身,吃饭时放在碗旁,睡觉时搁在枕边。一次执勤,一名自称是记者的男子要进入警戒区,当何齐明准备查验时,这名男子态度蛮横不肯配合。何齐明保持理智,按照执勤规范有礼有节地完成了查验。
“哨兵既要展示部队的良好形象,又要保证外宾、内宾的绝对安全,不仅需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更要确保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妥善处理。”中队官兵按照打仗标准抓勤务训练,妥善处理多起执勤中的突发情况。
哨位就是窗口,一言一行都要为国增光
“请出示您的通行证!”战士吴志伟用标准的某国语、挺拔如松的军姿,向某国代表团展示了中国武警的良好形象,代表团成员纷纷竖起大拇指。
此前一个月,部队接到任务:为某国代表团来沪住所担负临时警卫任务。代表团人员多,每天进出住所都要查验,可代表团配备的翻译少,语言沟通上有困难。
“哨位就是窗口,一言一行都要为国增光!”为保证高标准完成任务,该中队指导员肖鹏带领两名排长查询相关书籍、请教专业翻译,将执行警卫任务时可能用到的外语整理成册发给每名战士,采取集中学习和课余巩固提高等办法,确保每名战士能用外语执行勤务。
学外语只是该中队做好警卫工作“课外功”的一个缩影。他们根据执勤警卫工作需要,将日常交流的要求和技巧整理成《执勤警卫中N个怎么办》,做到人人了然于心、个个运用自如,赢得了外宾的好评。
人人都是标杆,任何时候都不能有短板
战士秦佳彬刚入伍时,有的课目跟不上“趟”。他每天加班加点练军姿,专挑烈日下练眼神,睡前还要对着镜子练敬礼。正是这样日复一日的刻苦训练,秦佳彬执勤时做到“行如风、坐如钟、站如松”,成为中队的“标杆”。他说:“哨位神圣,人人都是标杆,任何时候都不能有短板!”
为确保人人过得硬,中队在训练中积极探索、积累经验,逐步总结出一整套训练、考核体系:围绕上哨、站哨、换哨、下哨“四哨”基本动作,严抠细训,确保动作规范、表情自然、节奏合拍;为每名官兵建立训练档案,定期考评,结合任务固强补弱,确保人人合格;在专家指导下,组织官兵了解掌握警卫对象所属国家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礼仪常识,确保每个官兵与外宾接触时言谈举止得体大方。
“练兵就该像四中队这样!”支队政委李杰说,他们先后7次被评为基层建设先进中队,两次荣立集体三等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