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高层之声 | 领导干部话国防 | 聚焦大国防 | 国防广角镜 | 老兵新传 | 军人风采 | 基地巡视 | 国防法规 | 他山之石 | 国防咨询台 | 国教论坛 | 国防文苑
选苗搭架,让优质兵冒出来
发布日期:2016-07-01 字号:[ ]


  编者按 思想退兵,顾名思义,就是因新兵个人思想方面的原因,不愿服役,经部队批准的退兵。对于各级兵役机关来说,把兵员送到部队,决不是一送了之,减少思想退兵是必须面对的新课题。今年是省军区系统改革深化之年,征兵工作同样面临新旧体制转换、磨合的新挑战。如何应对挑战、解答好课题,甘肃省庆阳市的探索实践值得借鉴。
  6月下旬,记者在甘肃庆阳市所属各县区看到,征兵工作人员头顶烈日忙着进村入户,与应征青年、家长、邻居、村干部和学校老师“五见面”,目的是全面了解应征青年的思想底数。庆阳军分区政委郑晓红告诉记者,将思想政治工作做在前头,是向部队输送好苗子的关键。
  近年来,新兵送走后,人武部领导最怕的就是接到部队打来的电话。因为,这种电话往往是通知人武部派人前往商量思想退兵事宜。仅2012年,该市就发生了11起思想退兵问题,而新兵怕苦怕累是退兵的主要原因。
  走之前都是豪言壮语,没几天就打了退堂鼓,这让负责选兵送兵的兵役机关脸上挂不住了。西峰区人武部部长吕伟告诉记者:“按照上级规定,新训期间的思想退兵不属于责任退兵,可是我们还是脸红冒汗,毕竟退兵问题对部队建设的负面影响太大。”
  手里有大学文凭,公安部门审查过关,体格也强健……可这一定就是当兵的好苗子吗?“现在青年想法多、主意大,思想素质短时间难以全面考察,看不见摸不着啊!”吕伟对记者说。
  如何才能切实掌握应征青年的思想底数?庆阳市决定建立针对应征青年思想素质的考察、培育、评价体系。2014年,在军分区的牵头组织下,预征对象建档工作正式启动。通过深入开展征兵宣传动员、加大入伍前教育训练力度、严格落实惩罚规定和创新拓展约束惩治范畴等办法,军地联合考察应征青年入伍动机、了解其心理状况、掌握思想动态,确保在定兵环节对应征对象的思想素质做出相对客观准确的评价,做到“三不送”,即:掌握真实入伍动机,对三心二意的不送;加大役前集训力度,对怕苦叫累的不送;讲明事后责任追究,对态度不明的不送。
  与此同时,各级征兵办变一季征兵为四季准备,变坐等报名为上门找兵,通过跟踪管理考察,面对面掌握本人现实表现、入伍动机和家长的态度。
  思想退兵中不乏大中专毕业生,家长解释:“看宣传片时觉得部队很好,可去了才发现连队训练苦,又管得严,孩子没有思想准备。”怎样缩短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庆阳各县区依托民兵训练基地适时组织应征青年开展适应性训练,提前对接军营生活。去年8月,华池县组织近百名双合格青年进行封闭式集训,干部职工与应征青年同编一个班排,一对一引导应征青年树立吃苦耐劳、严守纪律、当兵打仗的思想意识。集训结束,对其中2名态度不坚决、吃苦精神不强的青年,坚决予以淘汰。去年,该县送出的60名新兵没有一人思想退兵。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2年,甘肃省就颁布实施了《征兵工作实施细则》,明文规定对思想退兵和拒服兵役的,处以当地义务兵年优待金4至5倍罚款,2年之内不得被录取为国家公务员,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规定很明晰,然而在落实过程中却打了折扣,个别地区甚至没有落实。究其原因,主要是执法责任主体不明,各部门相互推诿,缺乏联合执法的具体程序和办法。针对这一问题,去年,庆阳军地联合下发《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全市征兵工作的实施意见》,重新进行了明确。与此同时,该市还将拒服兵役受处罚情况纳入公民信用体系。
  “每次家访,我们都要讲清这些后果,对那些言谈中透露出无所谓态度的适龄青年和家长,我们坚决将其从名单中拿下。”镇原县城关镇武装部长寇建军告诉记者,过去自己在家访时总是拣好的方面说,而忽视了“打预防针”,其实明确了权利义务,实事求是地讲清利弊得失,更能引导青年理性面对选择。
  “让我告诉你一个真实的军营,请你呈现一个真实的自我。”如今,该市征兵办邀请优秀官兵回乡为应征青年现身说法时,人武部领导的“开场白”都少不了这句话。
  去年,省征兵办公室给庆阳市下达110名条件兵的征集任务。承担任务的3个区县严格按照考察、培育、评价一整套程序走,结果当年这批新兵中无一例思想退兵。而全市思想退兵问题,虽然还没有完全杜绝,却也较前些年大大减少。
  6月9日上午,记者在正宁县平川村救援现场看到,县人武部政委段卫国将盖好印章的《应征公民政治审查表》分别交给13名应征青年。前些天,当地遭受强降雨,在正宁县抢险救灾的民兵队伍里多了些年轻的身影,他们就是刚刚报名的应征青年。段卫国告诉记者:“这13个兵苗子,就是我们事后从自发参与救援的人群中选拔出来的。”
  “只要功夫下到,好苗子还是能看得见摸得着的!”庆阳军分区司令员、市征兵领导小组副组长李军如是说。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