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了,孩子的安全不能“放假”
“为了捡拖鞋,一名学生不慎跌落水中,失去了年轻的生命。”日前,市民姚先生致电党报热线称,每年的6月至8月是少年儿童溺水的高发季节,尤其在农村地区,还有无人看管的江河、池塘等野外水域,“今年频繁强降雨,希望能通过报纸提醒家长,一定要告诫孩子,在河岸边或游泳时务必注意安全。 ”
原来, 15岁的小豪拿到了期末成绩单后,就与同学相约去长兴某水库下游的涧滩玩耍,然而涧滩的岸边虽然很浅,只没到小腿,可水底有很多鹅卵石,极其容易打滑。玩耍的过程中,小豪的拖鞋不慎掉进了水里。
看到自己的拖鞋漂在水面上,小豪虽不会游泳,但目测了一下后,觉得还挺近的,应该比较安全,就下水去捡,谁知中途打滑,整个人突然跌入了水中。岸上的几名同学也都不会游泳,见小豪落水,几名同学不断呼救,附近钓鱼的男子赶紧跳入水中施救,可为时已晚,小豪的身影已不知去向。随后,专业的打捞人员连同村民和村干部一起下水寻找,晚上7时30分左右,小豪才被打捞上岸,但已无生命体征。“家长们一定要告诫孩子,绝不能到水库、江河、湖泊、海滩等非正规游泳场所游泳,更不能到水草繁杂、挖沙河道等危险水域游泳。”对此,民警还特别提醒,发现落水者要积极呼救报警,千万不要贸然下水营救。
溺水后该如何自救
记者了解到,溺水后,不要试图通过挣扎使自己浮出水面,那样只能适得其反。此时最重要的是屏住呼吸,放松全身,同时去除身上的重物。因水有浮力,身体沉到一定程度,没有负重的人体就会向上浮起。
发生溺水、等待救援时,学会“水母漂”——吸气后全身放松俯漂在水面,四肢自然下垂,似水母般静静漂浮,待需要吸气时,双手向下向外压划水,顺势抬头吐吸气,随即低头闭气恢复漂浮姿势,以等待他人救护。而四肢乱动,拼命挣扎,大喊大叫,反而会浪费体力、导致溺亡。
小腿抽筋而致溺水,应该深呼吸后屏气,同时将痉挛下肢的拇指持续用力向前上方拉,使拇指跷起来,直到痉挛停止。对于其他部位的抽筋,要充分按摩和伸展患处,同时要找机会上浮,充分呼吸。
如果被水草缠住的时候,要冷静,深吸气后屏气钻入水中,用双手帮助慢慢解脱缠绕,切勿挣扎,否则越挣扎可能会被缠得越紧。
看到有人溺水如何施救
首先立刻大声呼救,让更多的人参与急救,同时拨打“120”,让专业急救人员尽快到达现场。不会游泳的千万不能下水救人,即使是会游泳的人甚至是游泳健将也不要盲目下水,因为水情不同,水下可能有很多未知因素。除非万不得已,不要单独下水营救,最好由受过训练、水性好、熟悉和了解水情的两三个人同时下水,且不能穿鞋和过多衣服。
在溺水者还清醒时,为他提供漂浮物和拉扯物,如木板、绳子、树枝等。对于还在挣扎的溺水者,要采用从后部接近的方法,先将溺水者头部托出水面,尽快使其呼吸空气。
救出溺水者后,尽快去医院实施进一步检查治疗。对经现场急救已经恢复的,除非经医生允许,不能让其擅自回家。因为伤者在12小时内仍有可能发生暴发性肺水肿和脑水肿或重症肺炎,处理不当也会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