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报热线提醒市民,遇到有人中暑,周围人务必及时将患者带离热源环境,找阴凉的地方散热,有工作服的尽量脱去,采用冷水、酒精擦拭全身的办法给予物理降温。尽量少喂患者矿泉水、白开水,否则容易引发低钠血症,可适量补充盐水。
“这段时间天这么热,我总是避免12点到15点最热的时间段出门,如果一定要外出,就擦好防晒,随身帽子、墨镜、遮阳伞样样俱全,却难免被嘲笑爱‘臭美’,怕晒黑。”日前,市民周女士致电党报热线,反映自己有点懊恼,“我想让专家来评判,这样的‘装备’是否有必要?”
记者从市气象台了解到, 25日至28日,湖城平均气温约39℃,最高达到了39.4℃。连续多日的高“炎值”,一波高过一波的热浪似乎没有停止的迹象,让市民纷纷抱怨“被烤焦”。
但这并非是玩笑。本周,市120急救中心日均出车量已经增加到了45次左右,比平时提高近30%,原因不少与天热有关,明确因中暑送医的患者有10例,年龄段约在36岁至71岁之间,“主要以男性为主,多为室外露天作业人员,其中6例为重度中暑。”工作人员这样说道。
28日上午,一名70多岁的老人因重症热射病被紧急送往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进行抢救。原来,家人在早上起床时才发现老人已陷入昏迷,全身皮肤发热,体温达到了40℃以上。急诊科的嵇主任告诉记者,目前老人需要呼吸机辅助通气,还伴有血压低、脱水、心脏功能不全等循环衰竭症状,没有脱离危险期,情况尚不稳定。事实上, 27日下午,急诊科重症监护病房还收治了一名50岁的四川籍男子,病情也同样危重。
“建议市民在高温天气全力做好防护措施,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嵇主任坦言,谈起中暑,人们往往有些“轻敌”,认为不过是人感到头昏乏力,口干舌燥,只要到阴凉处休息下,补充些水分即可。但参考我国《职业性中暑诊断标准》,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重症中暑。“重症中暑就包括了热射病,因高烧引起的昏迷可能会对脑部造成永久性的损伤,留下后遗症,甚至死亡。”他说。
据了解,中暑产生的原因主要和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和通风条件有关,长时间工作或强体力劳动,又没有做好充分的防暑降温措施时,人就更容易发生热射病。
医生建议,在这段时间,市民还是尽量减少室外活动为佳,平时多喝水,适量吃一些应季的水果,如西瓜等,饮食当以清淡为主。子女在家要督促老人,不必过于节约,如果觉得长时间封闭的环境太闷,空调可时开时关,关闭时打开风扇,开窗通风。市民要避免剧烈运动,尤其是有基础疾病或60岁以上的老人,早、晚锻炼建议停止。
室外露天作业人员要有选择性地避开每天日晒最强的时间段,或者及时到阴凉的地方休息,“有人可能觉得戴帽子太热,但这是预防阳光直射,保护头部的好办法。”嵇主任这样说道。
党报热线也在此提醒市民:若在路边遇到他人中暑昏倒,请及时扶起,否则过高的地表温度会直接造成皮肤烫伤。此外,中暑后,周围人务必及时将患者带离热源环境,找阴凉的地方散热,有工作服的尽量脱去,采用冷水、酒精擦拭全身的办法给予物理降温。值得一提的是,尽量少喂患者矿泉水、白开水,否则容易引发低钠血症,可适量补充盐水。(湖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