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高层之声 | 领导干部话国防 | 聚焦大国防 | 国防广角镜 | 老兵新传 | 军人风采 | 基地巡视 | 国防法规 | 他山之石 | 国防咨询台 | 国教论坛 | 国防文苑
汇聚群众智慧破解改革难题
发布日期:2017-02-06 字号:[ ]




军队“脖子以下”的改革已经展开。各部队改革的“盖子”揭开后,大家看到的不仅仅是具体的改革方案,还会看到一系列需要解决的实际难题,比如人员的分流、营房营产的配属使用、历史遗留问题的解决等等。所有涉及改革的部队都会遇到一些难题,并且,一级有一级的特有难题、一支部队有一支部队的个性难题。这是正常现象,不要有畏难情绪,更不要抱怨,而要迎难而上、攻坚克难。

如何破解改革中遇到的难题?要靠智慧,要有智慧,要用智慧。改革中遇到的难题,大多是日常工作中不曾遇到的实际问题,凭以往经验和办法来解难不易奏效,因而特别需要我们开启智慧之门。例如人们所熟知的“曹冲称象”的故事,按常规思维,一杆秤难以称出大象的重量,因为大象是体型庞大的、不可分割的动物,但曹冲把不可分割的大象换成等量的可分割的石块,难题就迎刃而解了。还有“草船借箭”,依据古代生产条件,3天时间不可能造出10万支箭来,但是,诸葛亮没有被一个“造”字所困,而是用一个“借”字破解了难题。由此可以说,智慧面前无难题。

那么,解难的智慧从哪里来呢?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破解改革中遇到的难题,一定要充分汇聚群众的智慧。回顾我军历史不难发现,无论是在“雄关漫道真如铁”的峥嵘岁月、“山重水复疑无路”的紧要关头,还是在“风景这边独好”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军都特别重视汇聚群众智慧,并传下来了“千难万难,充分发动群众就不难”的名言。战争年代,我军从战役指挥部到参战部队的每个战斗班排都开“诸葛亮会”,广泛讨论破敌之策。抗日战争时期的“麻雀战”“地道战”“地雷战”,解放战争时期的“围点打援”“一点两面”,抗美援朝战争时期的“坑道战”“零敲牛皮糖”等战法,都凝聚了基层官兵的聪明才智。可以说,发扬军事民主,集中群众智慧,是我军打胜仗的一条重要经验。

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是和平时期的一场攻坚仗。现在,打这场战役的“战略”已确定,而攻坚克难的“战斗”要靠各部队自己来完成。各部队的实际情况各不相同,遇到的难题也不尽相同,有的“战术”可以借鉴,有的破题之策无处可借,必须靠自己想办法。各部队的解难思路要开阔,这个思路不行就换个思路。例如“司马光砸缸”,自己无法“让人离开水”,就想办法“让水离开人”,同样破解难题。

当然,开启智慧之门、破解改革中遇到的难题,必须严格遵守改革纪律,严格执行改革的方针政策,而不是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能搞变通,不能打折扣。我们要站在对军队负责、对历史负责、对党和人民负责的高度汇聚智慧,放在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的大局中去衡量解题办法,确保采取的解难举措既解决本单位的实际问题,又确保改革任务的圆满完成。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