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高层之声 | 领导干部话国防 | 聚焦大国防 | 国防广角镜 | 老兵新传 | 军人风采 | 基地巡视 | 国防法规 | 他山之石 | 国防咨询台 | 国教论坛 | 国防文苑
根除“黑广播”,用法律利剑净化电磁空间
发布日期:2017-03-13 字号:[ ]


写在前面

2月17日,全国无线电管理工作座谈会在广西南宁召开,此次会议研究了新年度电磁频谱管控形势,部署了管控任务,部分省市交流了打击“黑广播”的做法和体会。相关话题引起与会代表的广泛关注。

随着无线电通信事业的快速发展,城市电磁环境日益复杂,部队用频装备逐年增多,与此同时,私设“黑广播”影响飞行安全和部队训练的事件屡有发生,层出不穷的“黑广播”带来的安全隐患不容忽视。如何认识“黑广播”?如何打防并举、重拳整治“黑广播”?如何有效保障军民航空飞行安全?近日,记者采访了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以及全军预备役电磁频谱管理中心的相关专家和领导。

巨大隐患不容忽视

2016年12月22日,海军某飞行团组织飞行训练。这天7时许,参谋长李永文指挥地面塔台引导战机降落,突然听到空地指挥通话中传来奇怪的声音:“祖传秘方,神奇特效,3个疗程,包去病根,包去病根。”

“立即停用该波道频率!使用备用频率指挥战机起降!”李永文立即请示上级启动应急程序,并迅速组织技术骨干查找干扰源。后经相关部门查实,这一威胁飞行安全的罪魁祸首,竟是藏身于某小区楼房的“黑广播”。

“黑广播”是指未经广播电视管理部门和无线电管理机构批准、擅自设置并利用广播频率向社会进行播音宣传的电台。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刘利华告诉记者:“从各地无线电管理机构查处的案件来看,这些非法设置的‘黑广播’不仅对军事及航空通信安全造成较大威胁,也对正常无线电广播、通信业务开展等造成干扰,其危害不可估量。‘黑广播’在播放广告时易跳频到航空指挥频段,如被完全干扰,飞机很可能处于失联状态,如果飞机起降阶段处于‘黑广播’的影响半径,情况就更加危险。同时,‘黑广播’设备可以自行选择频率播放任意内容,辐射范围大,能够任意干扰和覆盖合法广播电台,一旦被别有用心的敌对势力加以利用,成为不法分子发布不良信息和进行反动宣传的平台,将造成巨大恶劣影响。”

从近年来查处的实际情况来看,“黑广播”已形成成熟产业链并有蔓延趋势。为还电磁空间一片“净土”,从去年开始,重拳打击“黑广播”的行动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工业和信息化部无线电管理局副局长宋起柱介绍说,国家和地方无线电管理机构、军队电磁频谱管理部门及各地公安机关等相关单位,多点联动、密切配合,对“黑广播”围追堵截、狠抓严打,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6年,“黑广播”案件较年初高发期下降28.1%。这期间,全国公安机关共捣毁“黑广播”窝点2811个,查扣“黑广播”设备3520台,查处违法犯罪人员883名,有效地净化了电磁空间,极大地保障了航空飞行安全。全国无线电管理机构共启用监测定位设备4.6万台次,出动监测人员5.4万余人次、无线电监测车1.7万余车次,监测时长达60万余小时,密切配合公安等部门查处“黑广播”违法犯罪案件3000多起。

屡禁不止花样翻新

2016年,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局和全军预备役电磁频谱管理中心在首都国际机场航线京津冀区域联合组织了一次“黑广播”打击治理专项行动。专项行动小组在河北廊坊一个居民小区的民宅内发现了“黑广播”的主机,发射机和天线均安置在室外,犯罪分子采取了人机分离、远程操作的办法,利用手机对设备进行远程控制。

为什么在如此高压打击的态势下,“黑广播”仍然存在呢?河北省无线电管理局局长邵建华坦言,私自安装“黑广播”可以说是一本万利,暴利之下,很多不法分子铤而走险。

当前,由于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交织影响,“黑广播”违法犯罪活动仍有生存空间,并且在设备升级、设置地点、发射方式等方面采取多种手段逃避打击,其违法行为也逐渐呈团伙化、专业化趋势,稍有松懈,便有死灰复燃、卷土重来之势。

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局安全处处长陈季华介绍,全国无线电管理部门在打击查处“黑广播”专项行动的过程中,发现犯罪分子为了逃避打击,犯罪形式有了新的变化。“黑广播”设备正向着无人化、小型化、隐蔽化发展,发射天线、发射机、播放器体积越来越小,并实现了无人值守、远程遥控。在安装位置上,由原来的出租房向电梯间、水塔房、广告牌等转移。在发射方式上,发射频率不断更换,甚至盗用合法广播频率或寻找正规频道进行插播。在设置手段上,不法分子采取加装智能门锁、设置无线报警器和远程开关装置,将发射天线伪装隐蔽等方式逃避打击。

齐抓共管综合治理

如何才能根除“黑广播”这个毒瘤?在全军预备役电磁频谱管理部队组织的预编单位领导座谈会上,全军预备役电磁频谱管理中心主任尹铁华谈到,必须加大对无线电设备销售途径的监督和管理,严惩为“黑广播”提供“黑设备”的“黑商人”,从产业链源头上对“黑广播”进行围堵,切断设备销售和购买途径。

2016年12月1日起,由国务院、中央军委公布修订的《无线电管理条例》施行。条例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惩戒力度,将擅自设置电台罚款上限由原来的5000元提高到50万元,罚金提高了100倍。同时,对非法无线电发射活动,要求暂扣设备,查封电台,实施技术阻断,提高违法成本。

“打击‘黑广播’是场持久战,军地之间必须同心协力、部门之间必须齐抓共管,始终保持常抓不懈的严打高压态势,还电磁空间一片‘净土’”,宋起柱说,“无线电管理部门要积极发挥技术优势,担负起发现、监测、定位‘黑广播’的职责,配合公安机关查封、拆除‘黑广播’发射设备,依据无线电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及时作出罚没处理。同时,协助公安机关对没收的无线电发射设备进行鉴定检测。”

值得一提的是,在打击整治“黑广播”行动中,全军预备役电磁频谱管理中心发挥了独特作用。中心政委徐堃介绍,他们利用隶属军委联合参谋部和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双重领导的军民融合“先天优势”,依托国家无线电管理领域的人员、装备和技术资源,在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局的牵头组织下,与京、津、冀、内蒙古无线电管理机构建立了打击“黑广播”联合行动机制,为治理环北京地区的“黑广播”布下了一张纵横交错的“天网”。再比如,G20杭州峰会期间,为有效消除影响民航飞行安全的干扰隐患,保护华北地区民航地空频率安全,预备役电磁频谱管理中心联合预编单位京、津、冀无线电管理机构出动了6个监测和执法行动分队,一体化开展工作,确保了参会政要专机无线电用频安全。

1月13日,为坚决遏制部分地区“黑广播”违法犯罪高发态势,国务院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在四川成都召开了打击整治“黑广播”违法犯罪集中行动动员部署会,这也标志着2017年新一轮打击整治“黑广播”违法犯罪集中行动正式启动,并将持续进行下去。

☞相关链接

保护频谱空间的法律规定

1、《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设施保护法》第二十七条:

在军用无线电固定设施电磁环境保护范围内,禁止建造、设置影响军用无线电固定设施使用效能的设备和电磁障碍物体,不得从事影响军用无线电固定设施电磁环境的活动。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第二百八十八条:

违反国家规定,擅自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或者擅自使用无线电频率,干扰无线电通讯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国务院、中央军委公布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自2016年12月1日起施行。该条例第七十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未经许可擅自使用无线电频率,或者擅自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的,由无线电管理机构责令改正,没收从事违法活动的设备和违法所得,可以并处5万元以下的罚款;拒不改正的,并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擅自设置、使用无线电台(站)从事诈骗等违法活动,尚不构成犯罪的,并处20万元以上50万元以下的罚款。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