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高层之声 | 领导干部话国防 | 聚焦大国防 | 国防广角镜 | 老兵新传 | 军人风采 | 基地巡视 | 国防法规 | 他山之石 | 国防咨询台 | 国教论坛 | 国防文苑
保护频谱资源就是保护战斗力
发布日期:2017-03-13 字号:[ ]


电磁频谱是一种稀缺的战略资源,在未来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上爆发的多场局部战争都是以首先瘫痪敌方指控系统,夺取制电磁权开始的。可以说,电磁频谱已从机械化战场上支援保障的“配角”,变成信息化战场上直接影响胜负的“主角”,名副其实地成为助推新质战斗力提升的“魔幻之手”。

电磁频谱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使现代战争的触角从“陆、海、空、天”伸向第五维空间——电磁战场。时至今日,电磁频谱技术已广泛用于预警探测、情报侦查、指挥通信、导航定位、电子对抗、武器控制和气象测绘等各个领域,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除了刺刀和手榴弹,几乎所有武器装备都要用到电磁频谱,都要占用频谱资源”。军事专家普遍认为,电磁频谱存在于作战全时空,作用于战争全要素,贯穿于作战全过程,是一种无形的战斗力,并且是可以与火力、机动力相提并论的新型战斗力。

形象地说,电磁频谱好像一条宽阔的信息高速路,频率就好比高速路上划分的一条条行车道,武器装备要正常使用就必须按规定频率“各行其道”。为避免合法武器用频“串道”、非法设备用频“占道”导致“撞车”,就必须对电磁频谱进行科学有效的管控,否则将会造成“交通堵塞”,影响武器装备效能发挥,严重的可能使之丧失战斗力。

1982年5月4日,英阿马岛之战,号称英国海战利器和舰队骄傲的“谢菲尔德”号巡洋舰因卫星通信系统与对空警戒雷达系统电磁不兼容,出现频率“撞车”,无法同时工作。该舰舰长在使用卫星通信时不得不关闭对空警戒雷达,因而未能及时发现来袭的阿根廷“超级军旗”战机及其发射的“飞鱼”式导弹,最终导致排水量4000余吨、造价近2亿美元的超级巡洋舰葬身海底。

目前,人类能够利用的电磁频谱在275吉赫兹以下,且主要集中在30赫兹至40吉赫兹范围内。其中,3吉赫兹以下的最优质频谱资源应用趋于饱和,我军大部分用频武器和国家78%以上的民用无线电设备都集中在此。总体看,可以开发使用的优质频谱资源越来越少。近年来,随着改革强军战略的不断深化,我军武器装备建设呈现出井喷发展态势,电磁频谱作为无形战斗力的特性日益凸显。与此同时,频段越来越拥挤,频谱需求越来越旺盛,频谱资源供需矛盾的现象也越来越突出。从这个意义上讲,保护频谱资源就是保护战斗力。

值得警觉的是,敌对势力和不法分子非法占用大量稀缺电磁频谱资源,利用“黑广播”,破坏电磁空间秩序,扰乱公众视听,干扰武器用频,对经济社会生活、国防和军队建设造成了极大危害。

科学有效管控频谱资源,首先,必须深化军民融合,强化顶层设计,合理分配资源;其次,应加快技术创新,积极开发高端频谱,先手抢占频谱资源;此外,还应科学高效管控,积极整合闲置频谱资源,大力推进频谱资源的共享共用,严打非法占用频谱资源行为,切实让电磁频谱资源这一无形战斗力,成为信息化条件下体系作战能力提升的“倍增器”。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