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多种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家院互融、银龄互助、政府购买服务、专业组织承接……让老年人“不离亲 不离家”,在家门口享受幸福养老生活。
老人吃饭不用愁
4月13日下午,一阵悠扬的民乐声从余家漾社区居家养老照料服务中心一间活动室传出,推门而入,只见10余名爱好民乐的老人,或拉二胡、或吹笛子、或弹琵琶,好不热闹。
63岁的施阿英是服务中心的“常客”,她告诉记者, 2014年上半年照料中心成立后,除了周日闭馆,她几乎天天“泡”在这里,唱歌、跳舞……时间安排得满满当当,晚年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最让施阿英高兴的是,现在每天的午饭也解决了。“出门左转就是社区食堂。在这里只要刷个卡,就能轻松解决吃饭问题,一荤两素只要10元钱,便宜又干净。”施阿英说,像她这样年满60周岁的老人可享受9折优惠, 70周岁以上老人可享受8.5折优惠。
“老人其实跟孩子一样,要有伴,有人陪着一起玩,现在每天来照料中心活动的老人有100多人。”余家漾社区工作人员宋如瑜告诉记者,很多老年人文艺团队队员,没事就来中心练习,有时还会参加集体演出。有了喜欢做的事,老人们脸上的笑容也多了。
今年2月,我市首批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等级评定结果出炉。余家漾社区居家养老照料服务中心被评为四星级。
目前,全市有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1085个,实现基本服务全覆盖。
享受“定制”养老服务
推进社区照料中心专业化运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的运行管理服务。开发区福康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与仁皇山五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签约,实现社会化运行,服务质量大有提升。
上午8点半, 66岁的徐锦水像往常一样,和同伴们说说笑笑,一起走进仁皇山五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他说,这里是老人们的安乐窝,整天歌声不断、笑语盈耳。
“早上大伙一起跳健身操锻炼身体,下午再来一局羽毛球、乒乓球。”徐锦水特别喜欢照料中心热热闹闹的氛围,“城里人不大爱串门,现在左邻右舍每天一起打打牌、唱唱歌,邻里关系增进不少。”
让徐锦水感到贴心的是,照料中心还设立了医务室,老人随时过来都可以进行基本的身体检查,比如量血压、测体温、量血糖等,并为他们建立健康档案。
在仁皇山五社区居家养老中心,老人们除了更容易找到共同语言、收获更多关怀,这里还为老人量身打造贴心的“定制服务”。
“中心成立前,我们就到老人家里入户调查情况,看看老人们更注重哪些方面,然后针对每位老人提出的需要,尽可能多地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养老服务。”福康居家养老负责人储雪艳说,针对老年人对健康保健知识兴趣比较浓厚的特点,中心每个月定期组织通俗易懂的健康知识讲座。
打造20分钟养老服务圈
2012年起,我市大力推进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设,整合社区卫生、文化等资源,完善日间照料、康复保健、用餐配送等服务内容,为有需求的老人提供短期住养服务和日间照料服务,初步形成20分钟居家养老服务圈。
在安吉县报福镇报福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老人们围在一起下棋、打牌、聊天,其乐融融。“从家里走过来只有5分钟,中午这里供应5元中餐,很便宜,我基本上每天都来,这种养老待遇真是太好了。”村民吴阿根说。
据了解,在安吉,大多数老人都有集中养老的意愿,但多数不愿意离开本地。为了让这些老人更好地享受养老服务,我市探索提出“银龄互助”服务型模式。报福镇报福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走的就是这个路子,通过组建老年协会,在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建立“银龄互助”服务社,吸收低龄、健康、热心老年服务事业的老年协会会员,采取“一助一”或“多助一”形式,对本村(社区)范围空巢、孤寡、病残老人开展清洁、谈心等上门服务。
目前,全市已有853个农村老年协会开展“银龄互助”活动,组织老年人开展互帮互助、以老助老的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健康、低龄老人帮扶空巢、高龄、病残、失能老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已初步建成。(湖州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