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发布
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报道  >  2017市两会  >  两会发布
七届市政协常委会工作综述
发布时间:2017-04-20 11:18 信息来源:中国湖州门户网 字体:【

        自2012年换届以来,政协第七届湖州市委员会走过了五年辉煌历程。

        这五年,戮力同心、砥砺前行。

        这五年,开拓创新、奋进赶超。

        这五年,春华秋实、硕果累累。

        五年来,七届市政协常委会在中共湖州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牢牢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紧紧依靠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按照“维护核心、围绕中心、突出重心、凝聚人心”的基本工作思路,集思广益助发展,凝心聚力促和谐,倾情履职惠民生,为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倾注了心血汗水、贡献了力量智慧。

       深调研 精献策当好“智囊团”

       围绕中心、服务发展,是人民政协履行职能的第一要务。过去五年,市政协常委会精心选择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综合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努力当好市委、市政府的“智囊团”。

      “十三五”期间产业发展的重点选择与路径研究、促进文旅融合加快发展休闲度假旅游、科学布局突出重点建设中心镇、优化中心城区发展空间布局、上海自贸区对我市发展机遇与挑战、大力扶持和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围绕这些事关全局、影响长远、惠及百姓的重大问题,市政协累计形成了12份建议案、 27份协商纪要、 35份调研视察报告、 169份大会发言,得到市党政领导批示100余人次。同时,还先后就全面深化“法治湖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十三五”规划建议、“补短板”、第八次党代会报告等市委重大决策,精心组织开展专题政治协商,提出意见建议。

       特别是聚焦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坚持紧扣“水课题”,做好“水”文章,每年选择一个课题开展协商议政,共形成5个重点课题报告、 12份大会发言、 89件政协提案、38期社情民意信息, 3900多人次政协委员参与“五水共治”民主监督、163名政协委员担任各级“河长”,向各级治水办和有关职能部门报送意见建议1200余条,在全国政协系统内开创了“绿色履职”的先河。“三改一拆”“四边三化”、浙(湖)商回归、“两化”融合、产业转型升级、城乡一体、“四个年”活动实施、“六重”工作推进等,一大批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出现在政协的履职清单中,成为广大委员关注的热点。据统计,五年来,全市各级政协组织、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共提出提案1633件,其中被采纳、基本采纳和列入计划采纳的有1598件,占比达97.9%,为党委政府制定政策措施提供了大量有益的参考依据和意见建议,有力地助推了党政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

       听民意 重民生筑牢“连心桥”

       以民为本,履职为民,是人民政协应有的工作情怀。过去五年,市政协高度关注民生热点,围绕人民群众关心关切的就业创业、就医就学、困难帮扶等问题,积极为民发声、为民建言、为民代言,在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

       五年来,市政协常委会通过信息反映渠道,及时反映社情民意,共编发各类《社情民意专报》 732期。规范设置农村公路交通标识、稳定农村社区医生队伍、健全工伤赔偿政策、解决因病致贫返贫、完善外来务工人员未成年子女医疗保险政策等一大批“接地气”的基层信息得到了党政领导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真正取得了解民忧、帮民困的实效。

       广大委员先后围绕困难群体帮扶、学前教育布局、民办教育发展、公立医院改革、“失独家庭”救助、居家养老服务、城乡一体化供水、公交体系完善、农村集镇提升、老小区整治、 E邮站推广、政府阳光热线运行、互联网信息安全、外来人口服务管理等课题,认真开展调研,细心问需于民,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推动了一批民生工程的落地实施。

       科技助民、医疗惠民、法律护民、文化利民、扶贫济民等为民服务“五大行动”深入到全市广大农村地区、少数民族村,累计走进城乡社区农村312个、举办各类活动300多场次、赠送图书和科普资料3.4万余册、捐助款项1100多万元、惠及群众近10万人次。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的身影出现在慈善捐赠、希望工程、抗台救灾、扶贫结对、送温暖献爱心、党员干部进社区等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为民服务“五大行动”被省政协树为“政协履职为民,委员服务群众”的十大品牌。

       勇探索 善创新拓展“新舞台”

       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是人民政协进步发展的活力之源。过去五年,市政协常委会始终坚持与时俱进、主动顺应趋势、探索履职载体,开辟了多个履职“新平台”,构建了“创新、多层、系列”的政协工作品牌。

       从2012年开始,市政协常委会探索创新了市委书记、市长与政协委员“面对面”活动,连续五年,先后围绕大力发展信息经济、着力推进市本级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等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举办了10期“面对面”活动, 287名政协委员与党政主要领导“面对面”直接建言,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能操作、可落地的真知灼见。“面对面”活动得到了全国政协、省政协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界的较好评价,以排名首位入选全省政协系统协商民主“十大创新案例”,《人民政协报》在头版头条予以深度报道,被全国政协遴选为“协商民主的探索与实践” 29个典型案例之一,成为我市推进协商民主的特色品牌。

       在坚持市政府领导领办重点提案、专委会督办重要提案、同类提案集中办理、提案办理情况民主评议等方式方法的基础上,在全省政协系统内率先创新建立了市委常委领办各民主党派、工商联集体重点提案机制,有力推动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农村公路养护、合理布局市本级普通高中等一系列重点难点问题的解决。这项工作得到了省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并要求在全省范围内推广。全国政协提案委领导还专程来我市调研,并将其写入《全国政协提案办理协商办法》。

       创新开展委派民主监督小组工作,先后向27个市级部门派出民主监督小组,共形成31份《民主监督建议书》。创新开展双月界别协商,先后围绕发展民宿经济、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创新农村社会治理等议题,组织界别委员与有关职能部门进行协商,为政协委员履行职能、展现风采提供了新的更大的舞台。

       聚各界 汇合力画好“同心圆”

       团结各方,凝心聚力,是人民政协发挥作用的一大优势。过去的五年,市政协始终牢牢把握团结民主两大主题,充分发挥团结各界、联系广泛的优势,多渠道、多层次扩大统战联谊、增进团结共事,形成了助推发展、促进和谐的强大合力。

       五年来,坚持市政协党组成员联系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制度,支持他们在政协履行职能、发挥作用、体现作为。密切与港澳委员和海外人士的联系,会同市海外联谊会共同举办港澳乡亲迎春团拜会等,激发他们支持湖州建设发展的热情与动力。加强与在外湖州商会、浙(湖)商和来湖投资的外地企业家的交流合作,主动走访台资侨资企业,为他们在湖创业兴业牵线搭桥。

       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开展全员学习培训,建立委员履职考评机制,完善履职数据库,通过组织调研视察、走访约谈、设立“委员之家”“委员工作室”、建立委员履职微信平台等形式,进一步密切与委员的联系沟通,不断提升委员“懂政协、会协商、善议政”的能力。

       发挥文史资料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独特作用,就非遗保护与传承、古村落保护与开发、太湖溇港水利遗产申遗与保护、陆羽《茶经》申遗、合力打响“丝绸文化之源”品牌等开展视察调研、献计献策,努力重现“湖州印记”。精心梳理了湖笔、丝绸、书画、茶、山水、农耕、民国、观音等8类具有代表性的本土文化,编辑出版《湖州文化探源》丛书,彰显“湖州文化基因”,进一步提升我市地方特色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最美人间四月天”。当2017年迎来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好季节之时,湖州大地已经开启了聚焦“两高”、聚力赶超的新征程。我们深信,在七届市政协打下的良好基础上,新一届市政协必将更加有力地推动我市政协事业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湖州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