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德清代表团审议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增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这正是我关心的。”昨天,德清代表团分组审议现场休息间隙,同为市人大代表的德清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关苗苗与雷甸中学教师赵丽平坐在一起谈论起基层教育的话题。
关苗苗介绍,为了让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德清职业中专斥资1亿多元建成60余亩的实训基地,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第一时间接触高端设备,强化动手能力。这正是该校产教融合的一个重要举措。“从政府工作报告中,可以看到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和支持,这让我非常感动。”
在谈及教育问题时,赵丽平提到了校车工程,“近年来,我市把推进实施‘国标校车工程’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作为一名农村基层教师,我深刻感受到校车的推广有效解决了农村小学生上学交通不便、安全难以有效保障的问题,确保了义务段中小学生的交通安全。”
关苗苗点头附议。她提出,除了义务段中小学生,目前全市三县两区高中段、包括中等职业学校仍不同程度存在着公共交通不畅通、事故多发等现象,且学校附近“三无车辆”“红头苍蝇”等现象频繁出现,给学校师生交通安全、校园周边环境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她说,下午审议时会提出这个意见,希望有关部门能尽快解决。
议论正热烈,市人大代表、德清县教育局教研室臧文彧的电话打了进来。由于身体原因,臧文彧没到现场,但她非常关心教育问题。电话中,她们探讨起政府工作报告,还说起“如何有效提高教师培训效率”的话题。
臧文彧表示,教师专业素养的高低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只有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进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要有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培训,因师而教。学前教育类、职业类、普高类都要有所区别,避免“一窝蜂式”培训。(湖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