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高层之声 | 领导干部话国防 | 聚焦大国防 | 国防广角镜 | 老兵新传 | 军人风采 | 基地巡视 | 国防法规 | 他山之石 | 国防咨询台 | 国教论坛 | 国防文苑
粗暴“取关”退群,不是高明的办法
发布日期:2017-04-06 字号:[ ]


近期,不少军事类公众号运营者发现,粉丝数量呈现有组织地减少、阅读量持续下滑现象。这些公众号的读者主体多是部队官兵或军事爱好者。在调查后得知,“取关”(取消关注)和下滑的背后,是一些单位要求官兵必须取消关注所有非官方公众号,并退出各类交流群。

诚然,智能手机放开使用和自媒体兴盛,为官兵思想教育管理工作、军队失泄密工作等带来一定挑战。但整体来看,随着涉军自媒体兴起,国防话题涉及面、部队影响力都得到有效提高,增进了群众对军队的了解和理解,社会尚武拥军氛围更加浓厚。而且不可否认,军事类自媒体在传播正能量、抵制网络谣言、捍卫革命英烈等方面发挥了先锋作用。

对于一些单位对非官方公众号不分青红皂白的“一刀切”,也许有人会说,强制“取关”、退群是迫于形势,是部队严格管理思想教育的需要,但这实际上却是因噎废食。严格管理要管在“理”上,严在“格”中。对规定要求过分解读,对制度规定层层加码,容易造成矫枉过正。

“取关”是一种懒政思维。在教育管理上,仍然有人信奉简单粗暴的方式,以为“取关”公众号、退出微信群,让官兵闭目塞听,就少受外界的影响和干扰,就能防止思想波动、避免失泄密。殊不知,思想是最难束缚的,军人并非生活在真空,也不能与世隔绝。

“取关”是一种驼鸟心态。有人把网络舆论视作“洪水猛兽”,常常带着一种“惹不起、躲得起”的侥幸。总是在新事物来临、新思想席卷、新挑战逼近时,采取“驼鸟政策”,以为将头埋进沙土里就能装作什么都没发生,这种逃避无济于事。

“取关”是一种无能表现。我们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采取“取关”和退群的方式,更像是教育引导无力之后的无奈之举。正确对待来势汹汹的网络舆论、波诡云谲的意识形态斗争,不是不作为,也不是乱作为,而是主动出击、见招拆招,真正将制度规定化于兵心,才能切实规范官兵言行。

一枝独秀不叫春,百花齐放才是春。只有顺应互联网发展大势,勇于创新、勇于变革,才能让思想教育工作焕发生机,永葆青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