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巍燕山高,潇潇易水寒,英雄五壮士,威震狼牙山……”驻足在“狼牙山五壮士连”连史馆,“狼牙山五壮士”的雕塑栩栩如生,撼人心灵,一首激昂的连歌将笔者带入那硝烟弥漫的抗日战场。 1941年秋,日寇对晋察冀根据地进行疯狂大扫荡。9月25日,日伪军3000多人兵分9路对狼牙山地区进行“铁壁合围”。为掩护人民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七连六班战士马宝玉、葛振林、胡福才、胡德林、宋学义采取边打边撤的方式,将敌人一步步引上狼牙山绝顶。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砸碎枪支,舍身跳崖。1941年10月18日,晋察冀军区司令部和政治部发出训令,要求在全区部队学习“狼牙山五壮士”英勇坚决的斗争精神,时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为“狼牙山五壮士”题词: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从此,七连被誉为“狼牙山五壮士连”。 战火已逝,英名永存。“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激励着一代代传人坚守气节、阔步前行。如今,“狼牙山五壮士”的雕塑挺立在该连连史馆内最耀眼的位置,成为连队官兵精武强能、奋勇争先的精神标识,砥砺着一茬茬“狼牙山五壮士连”官兵的忠诚和血性。 “每次站在雕塑前,内心就会平静下来。”连队中士阿洛达林告诉笔者,每当要参加重大演习活动、参加比武考核前夕,他都会到连史馆,在“狼牙山五壮士”雕塑前默默地站一会儿,“表表决心,同时也是给自己打打气,这样到了比武场上就会更有底气。”那一年的全团基础课目尖子验收,他上午参加5公里越野抱憾而归,在身体带伤的情况下,下午继续报名参加400米障碍项目,终于载誉而归。在该连,官兵每当获得荣誉,回到连队后都会第一时间到雕塑前报喜;有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或者犯错,他们也会独自到雕塑前检讨、反思自己。“‘狼牙山五壮士’的雕塑已成为官兵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重要载体。”指导员朱宏伟说。 继承是最好的缅怀。走进“狼牙山五壮士连”二排,直入眼帘的是被官兵挂在床头的“狼牙山五壮士班历任班长”铭牌。“狼牙山战斗后,为纪念先烈,学习先辈精神,连队就将新组建的六班命名为‘狼牙山五壮士班’。”指导员朱宏伟介绍,“狼牙山五壮士班”班长由全连能力素质最全面的士官担任,成员也由表现最突出的战士组成。在该连,战士们都把能去“狼牙山五壮士班”当兵当作一种荣耀。翻看连队历史,笔者发现历任“狼牙山五壮士班”班长都有军功章。第34任班长吉勾日且参加全军军事三项比武,荣获团体冠军和个人单项冠军,被评为“全军爱军精武标兵”;第35任班长阳光,参加原军区特战侦查比武,被评为特战侦查专业尖子,2次荣立三等功;第36任班长黄小虎,16次被上级评为“训练尖子”和“神枪手”,带出了24名班长骨干、60多名训练尖子…… 英雄的精神造就英雄的连队,英雄的连队培育英雄的兵。笔者在该连荣誉栏上看到,自1994年以来,连队连续23年被集团军以上单位评为“基层建设标兵连队”。在该连营房后,有一片郁郁葱葱的“金牌林”,每当有官兵摘金夺魁,都要种下一棵紫荆花树。自1997年以来,全连先后有32名战士被破格提干或考上军事院校,340余名官兵被师以上单位评为“训练标兵”,一棵棵“金牌树”高低错落,成为官兵不懈奋斗的见证。去年,连队三班班长杜檾在层层角逐中脱颖而出,作为国家队代表赴俄罗斯参加国际军事竞赛,荣获“晴空·2016”项目比赛2个团体第一、1个团体第三和总分第二的佳绩,被评为“国际军事竞赛防空能手”,荣立二等功。 “纪念英雄,就是要从英雄精神中汲取前行的力量。”连长梁鲁林告诉笔者,在改革强军浪潮中,连队官兵有了更加强烈的紧迫感,官兵正积极探索步兵特战化、多能化训练新模式,拓展作战功能,提升新质作战能力。 707857-6876-1-国防文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