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高层之声 | 领导干部话国防 | 聚焦大国防 | 国防广角镜 | 老兵新传 | 军人风采 | 基地巡视 | 国防法规 | 他山之石 | 国防咨询台 | 国教论坛 | 国防文苑
打造民兵机动应急“拳头”
发布日期:2017-05-04 字号:[ ]


当前民兵应急力量主要按照市建营、县建连、乡镇建排模式分级编建,编组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点,力量规模和专业种类受到当地动员潜力的制约,遇有重大突发情况时,依靠自身力量难以有效应对,可考虑建设一支集中全省优势资源,由省统一指挥、全域使用的省级民兵应急力量,机动支援全省内重大应急行动,发挥决战决胜的关键作用。

坚持任务牵引、集优整合。集全省潜力之所长、补市县力量之所短、建遂行任务之所需,是组建省级民兵应急力量的根本目的。省级民兵应急力量编组,应集中全省优势资源进行集约编组、优先建设,确保在专业和能力上形成绝对优势。要针对省域内面临的主要现实威胁,系统分析潜力资源储备的优势与不足,深入挖掘专业有优长、发展有保障、任务有需要的力量,采取跨区抽编、择优选编等方式进行系统整合、攥指成拳,打造与市县应急力量功能耦合、能力互补的综合性力量。

坚持向心布局、辐射全域。重大自然灾害和各类突发事件,对处置力量的到达时限、数量规模提出了很高要求,必须按照便于收拢集结、便于快速机动、便于遂行任务的原则科学布势。要坚持突出重点、就近就便,将大部分兵力部署在省会城市及周边地区、沿疆沿海重点城市,同时根据现实和潜在威胁,兼顾其他地区和方向,形成聚焦重要目标、环形辐射的力量布局,确保遇有情况,省级应急力量可以成建制或部分快速到达处置。

坚持突出高新、功能集成。省级民兵应急力量是构建新型民兵力量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引领民兵建设的发展方向,必须着眼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和支援保障信息化战争的双重需要,紧盯高精尖领域,依托新兴产业、行业系统、科研院所和军工企业,大力发展网络攻防、电磁频谱管控、测绘导航、气象水文、高新武器维修等新质动员力量。同时,充分考虑成建制遂行任务时自身保障问题,应编组交通运输、饮食、医疗、通信等专业保障分队,有效提高体系行动能力。

坚持一流标准、全面抓建。省级民兵应急力量代表全省后备力量的最高水平,必须坚持高起点建设、高标准落实,做到教育、训练、管理、作风、保障“五个一流”。深刻把握民兵力量的根本属性,加强思想政治建设,落实各项教育制度,创新教育方法,打牢思想根基。按照严于大纲、高于大纲的要求抓好基础训练,结合工作岗位开展专业训练,常态化组织综合演练,提高遂行任务能力。突出军事化特色,依法从严管理,确保队伍严格正规。深入学习条令法规、党史军史和我军光荣传统,大力培育令行禁止、雷厉风行、英勇顽强、团结协作的良好作风。坚持将省级民兵应急力量纳入军地联合保障范畴,在人员、装备和经费上给予重点保障,确保装备器材齐全配套、经费使用足额高效、基础设施规范完善。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网上教育、训练、管理和下达指示、报送情报信息,引领民兵队伍信息化建设的全面发展。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