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高层之声 | 领导干部话国防 | 聚焦大国防 | 国防广角镜 | 老兵新传 | 军人风采 | 基地巡视 | 国防法规 | 他山之石 | 国防咨询台 | 国教论坛 | 国防文苑
让联合思维成为“条件反射”
发布日期:2017-05-04 字号:[ ]


随着我军联合作战指挥体制的建立与规范运行,联战联训的瓶颈已被打破,日前诸军兵种联合演训如火如荼,军种联的意愿日益增强,官兵联的行动更加自觉,可谓是联出了甜头、联出了效益、联出了战斗力,新体制的“改革红利”正在逐步显现。然而,演训复盘点评,各级反映较多的问题,还是联合的深度和广度尚未达到最佳理想状态,总感觉相互间陌生感、距离感还没完全消除,“心有灵犀一点通”的默契还是少了些。不少观点认为,要想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局面,迫切需要对中高级指挥员多来几场“头脑风暴”,亟待战略战役机关和中高级指挥院校共同研究推动解决。

实际上,这还远远不够。未来联合作战,体系对抗特征日趋凸显,不仅中高级指挥员,处于战场前沿和作战末端的基层官兵,也是整个作战体系中不可或缺的基本要素,体系功能的充分发挥,既取决于指挥员的联合指挥能力,也离不开基层官兵的联动能力,任何岗位人员联合意识与联合素养的缺乏,都会对联合作战体系运转产生不良影响,严重时会导致体系功能整体失调甚至瘫痪。有人说,21世纪的战争是“班长的战争”。2011年6月,美军在阿富汗瓦塔普尔山谷实施的“落锤”行动,联合作战编组已经下沉至连排战术分队,基层军官和士兵在空地联合火力打击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近几场局部战争看,像美军击毙本·拉登的“海王星之矛”行动,俄军在克里米亚、叙利亚实施的军事行动等,均具有战略级决策、战役级指挥和战术级行动的特点,对基层官兵的联合意识与联动技能提出了更高要求。此外,联合作战指挥人才并非与生俱来,潜质要求高,培养周期长,绝非一朝一夕可以造就,不仅需要进一步加强对现有中高级指挥员的培养,更需要提前布局、及早育苗、预先储备、优中选优,任何层级的部队和院校都不能置身其外。如美军就强调,“各军种、各部队都要把联合训练放在最优先位置,强调从基础的单兵训练开始就向士兵灌输‘本能的联合思维’”“在单个人员训练领域,强调单个人员养成联合思维习惯,熟知联合作战的理论、概念、战法和指挥体制,进而逐渐形成全军的联合文化。”

未来战场,无战不联,无联不胜。今天的基层部队官兵,都有可能成为未来战场上的指挥员、联合行动的执行者,能不能将联合基因植根于基,把联合素养打牢于始,制约和影响着未来联合作战的指挥中枢和作战体系的高效运转。“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只有从源头着手,从基础抓起,从“兵之初”开始,一招一式、一步一动,把联合思维植入官兵头脑,塑造联合素养,才能为未来联合作战输送合格人才。因此,无论是各类初级院校还是基层部队,都应把学员和官兵的联合思维培塑作为重要职责,在学全本军兵种专业知识和练精岗位技能的基础上,适度开设一些联合作战理论、联合作战样式、联合作战《条令》与训练《大纲》等学习内容,邀请专家讲解诸军兵种在联合作战中的作用、战术级联合作战行动要求和联合作战经典战例等,并通过组织到其他军兵种基地参观见学、在网络对抗演习中安排军兵种角色互换、依托重大活动以及在联合实兵演练中摔打磨砺等方式,多措并举、多管齐下,真正从人才培养源头上把联合意识融入血脉,让联合思维成为官兵的“条件反射”,才能充分满足未来联合作战需要。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