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儿子巡逻时是不是酷毙了?”
“妈妈你看,边防是苦,可也有她独特的、无与伦比的美!”
……
没想到,《十层大山上的青春》真的火了!这部讲述驻守在中越老三国交界十层大山下的戍边官兵故事的纪录片,去年底在中央电视台《军事纪实》栏目播出后,在战士和他们的亲友中持续发酵。
同时火起来的,还有岑老兵和他的DV小组。
老兵名岑周,南部战区陆军某旅上士,俱乐部主任兼DV小组组长。官不大,本领却不小。高级摄影师,两次荣立三等功,曾获“优秀士官人才奖”……
即便没有这些荣誉,单看他那和蔼的面庞、炯炯有神的双眼,一种沉重的厚实感便油然而生,让人觉得:老兵是个有故事的人。
2006年,还是上等兵的岑周作为新闻报道员去连队收集新闻素材,眼尖的他盯上了荣誉室里的一沓信件。原来,连队官兵多年捐助驻地贫困学生,这些都是孩子们寄来的感谢信。翻阅一封封信件,看着那歪歪斜斜的字迹,老兵的眼睛湿润了,内心萌生了一个想法:要用镜头记录下这一切。他找来同为摄影爱好者的3名战友,挎着一台仅有的破旧摄像机,上路了。
刚开始他们就麻烦不断:播音员周鑫面对镜头经常“短路”,半天憋不出一个字;岑周摄影时手抖个不停,最多时一个片段连拍了8次才成功;后期制作,电脑时常死机,没有经验的他们常常忘了保存……不足10分钟的短片,最终历时12天“千呼万唤始出来”。
处女作《386封感谢信》着实粗糙,却大受赞赏,因为在那之前,没人相信几个兵能鼓捣出来这东西。更让人意外的是,经过反复修改,短片竟作为反映八千里边防文化长廊建设成果的重要作品参与了展播。
尝到了甜头,DV小组正式组建。“野路子”出身,不怕,老兵说了,不会就学。期间,中央电视台《超级战士》栏目组来单位拍节目,他们抓住这难得的“深造”机会,像“跟屁虫”一样全程“取经”。然而,更多的时间,他们只能自己摸索。可喜的是,随着单位建设力度的加大,小组的设备也逐渐升级——摄像机、麦克风、收音器也渐渐齐全……
“《初生牛犊》记录了新兵的青涩,《走不出的青春岁月》展现了老兵的不舍,微动漫《丰碑》在全军和国动委两级获奖,还有《丛林猛虎》《第401次巡逻》……”看着柜子里的张张影碟,岑老兵如数家珍,充满爱意。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看着手下爱将岑周早早生了白发和他那越来越驼的背、越来越高的发迹线,单位领导专门定下规矩:加班不能超过凌晨一点半。
再苦再累老兵都不怕,可有件事却萦绕心头,许久未曾散去。
2012年,他们协助中央电视台拍摄《翻越十层大山》巡逻纪录片,想着能在中央电视台露脸,官兵们早早通知了亲朋好友准时收看。可没想到,因为纪录片真实地还原了官兵巡逻时的艰辛,看到蚂蟥谷、野猪林等官兵习以为常的险境,心疼孩子的父母、爱惜丈夫的妻子哪个受得了?
“儿,多险啊,要不咱就回来吧?”
“那种鸟不拉屎的地方,你还留恋什么?要是你出了什么事,我和孩子怎么办?”
……
留恋什么?面对“窝”了快12年的山沟沟,岑老兵深知危险和艰辛并不是她的全貌,这里有许多让人着迷的东西,而这些不为外人知也难为外人知。战士不敢让家长前来探望,岑周也一直阻止家属来队,打电话都是“好好好”。后面拍摄的《雨林秘境》,单位组织了集体观看,可没有谁再通知家里人……这一切,就像铁爪一般揪着老兵的心,难以释怀!
直到去年,中央电视台又来拍摄,老兵就像抓住了救命稻草,一股脑地抛出了自己的观点。编导不但采纳了他的建议临时改变拍摄主题,还对老兵赞赏有加:“我们思维固化了,总觉得艰苦值得‘炫耀’,却不知官兵可以以苦为荣,更可以以苦为乐,长年的坚守靠的不单是牺牲奉献,这次我们就要挖掘出那牺牲之外的东西来!”
没承想,老兵还因此过了一把编外导演的瘾,全程提建议出谋划策。于是,便有了文首那一幕。更让人意外的是,纪录片播出后,老兵的家属哭着打来电话:“这么多年,才懂你!如果要继续留队,我绝不拖你后腿。”
原来老兵也有“私心”。因为《翻越十层大山》这个纪录片,老兵的家属给他下了离队“命令”,可老兵硬着头皮偷偷交了留队申请,选晋了上士。本想着家属会慢慢妥协,可眼看上士期满,等来的却是最后通牒!
如今,老兵笑了:“让走是你,让留也是你,部队是咱家开的啊?那得靠本事说话。”“啊?那咋整?”电话这头,老兵乐得更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