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湖城南郊的烈士纪念馆,庄严的氛围令人肃然起敬。这里,陈列着1000多名与湖州有关的烈士的图文资料。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牺牲、被记一等功的烈士王跃进的照片、立功证书、部分家书等赫然在列。“王跃进烈士是人民的好儿子,是我们湖州市的骄傲。他的成长道路,他对人生和理想的追求,他的光荣业绩,为全市人民、特别是为青年一代的成长树立了榜样。”这是1985年时任湖州市委书记吴文谦在王跃进烈士庆功会上,对这位英雄的评价。 尽管已经时隔30多年,但王跃进烈士的事迹和精神仍鼓舞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心怀信念穿上军装 王跃进出生于吴兴区埭溪镇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里条件不是很好,但艰苦的生活培养了王跃进坚韧的性格。 他从小就是个爱学习的孩子,自小学三年级起就一直是班长,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但由于母亲身体不好,姐姐也生了病,全家只能靠父亲一个人做工维持生活。为了减轻家里的负担,当时已经考上初中的王跃进在万般不舍的情况下放弃了学业,含着眼泪拿起了放牛的鞭子。 尽管没有再读书,但王跃进仍是一个知书达理的热心人。在劳动时,他总是勤勤恳恳,不辞劳苦,还经常帮助家里劳力缺乏的邻居义务干活,周围人有需要帮助的,他也总是二话不说伸出援手。 在学会了开拖拉机后,当时王跃进所在的生产队把一台拖拉机承包给了他个人,当年收入就有2000多元。在当时搞活经济政策的鼓舞下,王跃进凭借自己的勤奋能干,完全可以在农村先富起来。但1981年秋天,征兵的消息传到村里后,王跃进放下了手头的工作,积极报名应征。体检合格后,他还三番五次到乡政府人武部要求入伍。“有发家的,就要有保家的。我当三五年兵后,才20多岁,致富还有时间,让别人先富起来,我家迟两年怕啥。”面对舍不得儿子离开的父母,王跃进这样开解他们。“乡干部考虑到我家缺劳力,开始没同意,可他三天两头跑到干部家里去磨。他母亲舍不得他去,他就去找姐姐劝母亲。我想,他参军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过好日子,就同意了。”当年,王跃进的父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在提交入伍申请书时,王跃进写到:“我是一个青年,有责任履行神圣的光荣义务,站到保卫祖国的最前列,到最艰苦的地方去锻炼自己。为保卫祖国的安全,我可以献出自己的一切。” 就这样,王跃进毅然放弃了个人致富的机会,穿上了崭新的军装,跨入了解放军的行列。 关心战友挺身在前 到了部队,王跃进积极要求上进,在军事训练中严格要求自己,无论做什么工作,都积极主动、兢兢业业,战友们都称他是“小黄牛”。入伍不久,他就被评为先进个人和技术能手, 1982年又获得全团比武第一名。由于表现优秀,王跃进被调入解放军某部基准炮班担任副班长,刻苦训练的他很快就成为了一名全能炮手。 王跃进生前所在炮兵团政治处副主任汪汉碧当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王跃进心中有远大的理想,他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因此,无论在什么岗位,他都能干出出色的成绩。” 1983年,王跃进所在的部队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刚上阵的时候正是雨季,班里只有他一人带着雨鞋,于是这双雨鞋就成了公共财产,谁站岗就谁穿。当发现战友们的衣服湿了,王跃进就不声不响地用压缩饼桶做了一个火炉,趁别人睡觉时为大家烘烤衣服。在装填弹药的时候,他总是抢在别人前面,让别人两人抬一发炮弹,自己却一个人扛。 有一次,运输弹药的卡车翻车倒在路旁的稻田里,作为坐在车尾的安全员,王跃进被一块铺板压在身上,铺板上又压了不少炮弹。本来只要他身体挪动一下,就可以抽身出来,可是王跃进没有动,因为里面还有4名战友,他一离开,弹药就会砸在他们身上,后果不堪设想。王跃进咬紧牙关,强忍着巨痛,硬是坚持了8分钟,直到救援的战友们把弹药箱从他身上全部搬开。 每次阵地遭到敌人炮击时,王跃进总是在战友全都进入防炮工事后,最后一个进入,并站在工事的最外端。这是王跃进在用自己的身体挡住防炮洞口,为里面的战友增加安全系数。 王跃进付出了很多,但他从来不求什么回报。当时党支部鉴于王跃进的突出表现,决定在火线上第一批发展他入党。尽管入党是他梦寐以求的愿望,但王跃进还是一推再推,总认为自己还不够条件,班里评奖报功,他也总是把自己名字拉下来。 1985年1月5日,王跃进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入党志愿书上曾这样写道:“如果党组织吸收我,我要将入党作为新起点,更加发奋地为党工作。” 不顾病痛奋勇作战 参战以前王跃进长期在农场工作,患有严重的全身风湿性关节炎,但他从来没有因为病痛而退出战场。相反,身高只有一米六三、体重不到60公斤的王跃进在战斗中像一头猛虎,勇往直前。 在一次战斗中,王跃进一人连续填装了74发炮弹。由于长期填装,他的右手被磨出了多个血泡,他就戴上手套继续干,戴过的手套,只只都是血迹斑斑。当天傍晚,后勤排又补充了3车弹药,由于天黑路滑,弹药车开不到位,只好停在离弹药所100多米的公路上。经过一天的紧张战斗,大家已经精疲力尽,可是王跃进一人从车上卸下了50多发炮弹,来回走了5000多米。 还有一次,王跃进所在连队的阵地遭到敌人炮火的轰击,安排战友们进入防炮工事后,王跃进突然发现有12发炮弹还在炮位上,万一被敌人击中引起爆炸,整个阵地都有覆灭的危险。他一个箭步冲出工事,冒着炮火一次又一次将炮弹装进弹药箱,扛进弹药所。这期间,有一发敌人的炮弹在离他只有13米的地方爆炸了,一块1公斤重的弹片飞过来,距离王跃进只有几厘米,但他临危不惧,一直坚持把所有弹药安全转移进弹药所。 1985年2月中旬,王跃进所在的部队接到重返前线的命令。当时王跃进左膝骨质增生,行动困难,部队领导决定送他到后方治疗。他得知后找到领导,恳切地说:“请让我再参加一次战斗,等打完仗再住院也不晚。”在连里的誓师大会上,王跃进第一个上台表决心:“重返阵地,再立新功,一定要打出成绩来!” 1985年3月8日,战斗打响,王跃进所在班连发4弹,发发命中目标,受到团首长的表扬。接着,指挥部又发出了25发急速射的口令,王跃进顾不得膝关节的剧烈疼痛,坚守战斗岗位,向敌人阵地迅速地射出一发又一发炮弹,因为他明白,如果炮弹发射的速度减缓,落在敌人阵地的密度就会减小,就难以压制敌人的疯狂进攻。为了减少战友们的伤亡,为了整个战斗的胜利,他拼命将炮弹往炮膛里推……由于体力消耗太大,他的左腿开始支持不住,刚把一发炮弹推进炮膛,就无力地坐在了地上。炮响了,巨大的后坐力带动炮身向他撞来,王跃进顿时倒在血泊中。 3月10日下午,王跃进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壮烈牺牲,年仅22岁。 1985年8月13日,湖州市委召开王跃进烈士庆功大会,并作出了《中共湖州市委关于开展向王跃进烈士学习活动的决定》,他的英雄事迹在全市上下广为传诵,一个学英雄、树理想、见行动的热潮在湖州各地迅速掀起。(湖州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