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高层之声 | 领导干部话国防 | 聚焦大国防 | 国防广角镜 | 老兵新传 | 军人风采 | 基地巡视 | 国防法规 | 他山之石 | 国防咨询台 | 国教论坛 | 国防文苑
“烈火雄兵”李继文
发布日期:2017-08-28 字号:[ ]


水枪是武器、云梯是翅膀、警铃是冲锋号,从选择当一名消防战士的那一天起,“赴汤蹈火为人民,恪尽职守保平安”成了李继文一生无悔的追求。

李继文(1974年-2007年),湖州安吉人,嘉兴市公安消防支队平湖大队副政治教导员兼平湖中队政治指导员,武警上尉警衔。 1993年12月入伍,2007年9月13日在扑救火灾中壮烈牺牲。公安部追授“模范消防警官”称号,并追授“中国人民解放军二级英模”奖章;省政府追授“人民卫士”称号;被评为“浙江骄傲——2007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

结婚5年,和妻子相聚最长时间只有7天;距离老家车程3小时,回家次数却不超过10次;从军14年,在部队里受到各级嘉奖达12次……在灭火战斗中英勇牺牲的李继文,用行动诠释了一名军人的内涵。

盛夏时节,记者来到位于安吉县天荒坪镇西鹤村李继文的老家,追寻这名消防勇士的光辉事迹。“儿子虽然是个农村娃,但志气远大、责任心重。作为一名军人,遇到危险,就应该挺身而出,不怕牺牲。”回忆儿子生前的点滴,今年75岁的父亲李可开竖起大拇指。

李继文的家里至今还珍藏着他在部队里拍的一张照片。照片中,瘦瘦高高的李继文身着一身绿军装,英姿勃勃,他坚毅的眼神像在述说着短暂而不平凡的一生。

工作中,他是一面旗帜

救好每一场火,必须有过硬的基本功。李继文从跨入警营那天起,就一直把“当兵不习武,不算尽义务,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这一句话当作他从军的人生格言。

这样的精气神首先体现在日常的军事训练上,他的老乡、战友章育新对此记忆犹新。 1994年3月,他俩从新兵连训练结束后被一起分到了嘉兴支队直属二中队。在新兵训练中,李继文明明背部受伤,但仍坚持到训练场参加强度训练。后来检查发现尾椎骨严重骨裂,医生当即开出了两个月的病假条。为了不影响中队的成绩,李继文仅休息了一个星期就返回到训练场。最后,在32名新兵中,他是6名合格者之一。

还有一次,在翻越百米障碍训练中,李继文在翻越板障时,由于冲刺速度过快,不慎摔了下来,当场磕掉了一颗牙齿,顿时满嘴鲜血,脸色发白,但李继文没有接受治疗,便重新投入训练。

李继文文化基础好,加上训练刻苦成绩优秀,很快便在中队脱颖而出。1996年9月,李继文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南京消防指挥学校。 1999年和2000年,他先后两次被支队抽调负责组织执勤岗位大练兵集训,在高温天气下,和参训官兵一起忘我训练。

提干后,李继文把全部的精力都倾注在消防事业上。在妻子胡赞的记忆里,结婚5年来,和丈夫相聚的最长时间是7天,这样的7天只有4次,其中两次分别是婚假和产假。2007年5月,调到平湖大队工作后,距离自己家尽管只有10分钟的路程,但为了尽快地熟悉工作,李继文一心扑在工作上,经常是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都难得回家。

他所在中队连续两年被省消防总队评为基层建设先进中队,所在党支部也被支队评为先进党支部,其个人先后获得部队各级嘉奖12次。

生活中,他是贴心孝子

在战友眼里,李继文是一名文武双全的好战士;在父母心中,他是一个贴心孝顺的好儿子。

嘉兴距离安吉不到3个小时的车程,但14年的从军生涯中,李继文回老家看望父母还不到10次。“儿子责任心重。 14年,只跟我们吃过一次年夜饭,过年回家都是等其他战友过完年返回部队后,他才赶回来,往往到家已是大年初十以后了,住不了两个晚上,就跟我们说放心不下部队的事,要回去了。”想起儿子, 71岁的母亲葛银凤忍不住落下泪水。

葛银凤一直珍藏着一块珍贵的手表,她还清楚地记得手表的价格:150元,因为这是儿子去部队后省吃俭用给她买的第一份礼物。“虽然不常回家,但儿子很孝顺,人回不来,他就寄钱回来。”葛银凤说,“平常过节或是家里人生日,他都会打电话给我。天气不好,刮台风的时候,也会抽空打电话,提醒我们外出注意安全,关好门窗。没装电话机的时候就写信,后来,继文寄钱回来给家里装上了电话机。那时,接到儿子电话是我和老伴最开心的事情。”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李继文在当兵和上警校期间,尽管津贴很少,也极少向家里开口要钱,因为他知道父母赚钱不容易。李继文平时不上街,即使难得上街,也很少买东西,也不随便吃喝玩乐,战友不解,他说:“我们从小到大,都靠父母资助,现在长大了,又有了津贴,要懂得节约,懂得回报。如果不注意,这些津贴怎么经得起花,到时怎么对得起父母。”

警校毕业提干后,李继文有了工资,但他对自己依然很“吝啬”,对其他人却一直很大方。哥哥李继武说,弟弟是全家人的骄傲,家里的很多东西都是弟弟工作后寄钱回家添置的。小时候是哥哥护着弟弟,长大了却一直是弟弟在帮助哥哥。

铁血男儿还有着一颗温暖的爱心。几年来,李继文和战友们先后为孤寡老人、孤儿等捐款捐物6000余元。逢年过节,李继文都要带领官兵为老人送米送面、打扫卫生,照顾得比亲人还亲。

救援中,他是“拼命三郎”

在部队,李继文有三个“第一”之称:第一个到现场,第一个冲进火海,第一个面对险情。

2005年除夕夜,嘉善一家木业厂发生大火,李继文冒着生命危险勘察火场地形,及时遏制住凶猛的火势; 2007年年初,嘉善一小区居民楼里发生煤气泄漏,李继文又一次置身险地,搜寻到躲在厕所里的一位八旬老太……在李继文网上纪念馆里,一张张救援照片记录了他英勇无畏的短暂一生。入伍14年来,他先后参加灭火救援战斗近5000次,抢救遇险群众280余人,成为战友心中的“拼命三郎”。

对很多人来讲,2007年9月13日是一个毕生难忘的日子。当天凌晨3时许,嘉兴平湖市林埭镇喜福门木门厂发生火灾。浓烟笼罩在火场上空。为尽快扑灭大火,防止火势蔓延,身为一线指挥员的李继文一边组织指挥,一边带领水枪手潘志毅和何威对正在猛烈燃烧的木料堆垛实施正面攻击。

灾难就在这时降临了。突然,空中一根火花四溅的“火棍”迎面朝水枪手何威砸来。何威在一次采访中回忆说:“李指导喊了声‘小心’,一把推开我,并伸手挡开断落的‘火棍’,不料却立即倒地。我还没回过神来,只见伸手去救李指导的潘志毅也倒下了……”这根“火棍”就是夺走李继文生命的高压电缆线。

9月13日上午10时20分, 33岁的李继文、 20岁的潘志毅因伤势过重,抢救无效,英勇牺牲。但厂内的4名工人和周围的50余名群众全部被成功营救,安全疏散。

李继文牺牲后,长眠于嘉兴英雄园。公安部追授李继文“模范消防”警官、潘志毅“杰出消防战士”荣誉称号,并授予两人二级英模奖章。省政府追授李继文、潘志毅“人民卫士”荣誉称号。“继文跟我们在一起的时候,开口闭口谈的都是部队和战士。在他心里,战士的分量永远超过妻儿。”胡赞在一次采访中感慨说,“但是,继文让我知道什么是军人的责任。”

对于儿子此次的壮举,父亲李可开并不觉得奇怪,因为儿子从来都是把部队、战友放在第一位的。“当了消防兵,就应该以国家和人民为重,儿子一直是这样做的,他是我们全家的骄傲。”作为父亲,李可开深深地理解自己的儿子。(湖州日报)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