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才接到的那个电话,对方说我涉嫌洗黑钱时,我也是有所警惕和质疑的。但是,之后一个个‘警方’电话打来,我一下子就懵了,差点就把卡里20万元汇进对方提供的‘安全账户’,真是太惊险了。”日前,家住市区都市家园小区的赵先生告诉党报记者,幸亏几个民警及时出现,向他说明了真相,才避免了财产损失。
记者从吴兴警方了解到,最先发现赵先生可能接到诈骗电话的是位于市公安局内的市反诈骗中心,这是我省首个专门打击网络通信诈骗犯罪的中心。 9月2日上午,该中心工作人员在对诈骗电话的日常监控中发现这一情况后,第一时间试图联系赵先生,但是对方手机一直处于保持通话状态,很有可能是在与诈骗分子通话。于是,他们便立即联系辖区朝阳派出所出警进行劝阻。
朝阳派出所民警杜平接到指令后,立即赶至赵先生的家里,发现其妻子徐女士独自在家,她告诉民警,刚刚家里许久未响起的座机突然来了电话,自己丈夫接了之后就匆匆出门了。然而,徐女士多次拨打丈夫随身携带的手机,一直都是“对方正在通话中……”。
在徐女士联系丈夫的同时,杜平让同事帮忙核查,确认赵先生已经在辖区某宾馆登记入住,于是便立即赶往该宾馆。果不其然,当杜平敲开宾馆房门时,赵先生还在与对方通话中。“座机难得有人来电话,结果对方说我涉嫌洗黑钱,要我将卡里钱全部转移至他们提供的安全账户,还要求我开个房间,再按照他们的指示操作。”见到民警后,赵先生如是说,要不是民警及时找到他,他正准备到附近的ATM机上汇款了。“赵先生其实算幸运的,及时被发现和劝阻,才没有受骗上当,其他几位受害者可就没有那么幸运了。”吴兴区公安分局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近期,许多市民反映家里座机接到“公安”电话要求配合调查,请求警方核实,其中就有3人被骗钱财。这3起案件中,受害人的年龄、职业都不尽相同: 21岁的小卓被骗3500元、 46岁的蔡女士被骗7.72万元、 78岁的王奶奶被骗1.45万元,被骗的过程几近一致:先是座机接到电话说要停机,后自称北京公检法机关的工作人员要求其转账,最后受害人通过“无卡存款”方式向对方汇款……赃款实时到账,等受害人反应过来再报警,公安机关已无法截住款项。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吴兴区,德清县、南浔区等地也相继接到类似报警,并有多人遭受财产损失。警方表示,犯罪分子拨打电话冒充公检法诈骗时都会找个由头,如果市民听到对方说到“手机话费巨额透支、身份信息被盗用、邮包有违禁品、个人资料被冒用涉及案件、涉嫌犯罪洗黑钱、检察院通知、上网查看通缉令、安全账户、不要和别人说”等诈骗“台词”时,就要多个心眼了。
为此,警方郑重声明:公安机关人民警察办案调查,一律通过上门或者请当事人到派出所等公安场所的方式面见,绝不会通过电话或者网络直接调查处理,更不会要求当事人汇款、转账。与此不符的,公民可视为涉嫌诈骗行为,可直接拨打110报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