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高层之声 | 领导干部话国防 | 聚焦大国防 | 国防广角镜 | 老兵新传 | 军人风采 | 基地巡视 | 国防法规 | 他山之石 | 国防咨询台 | 国教论坛 | 国防文苑
中秋节的记忆
发布日期:2017-09-12 字号:[ ]


幸福,是一种感觉;而幸福的感觉往往是因比较而存在的。现如今,我之所以对中秋节充满期待,倍感温馨和幸福,是因为在我的记忆仓库中,一直珍藏着1962年那个难忘的中秋节——它像一个衡量幸福的参照物,时时在我对今天的咀嚼和比较中获得难得的满足。

去年到老连队做客,正赶上中秋节。在同官兵们一起聚餐时,我发现那盘闪着油光的红烧肉迟迟无人问津。连长解释说,如今连队生活好了,大家对大鱼大肉不那么感兴趣了。我摇摇头说:“我什么时候都对肉充满兴趣。”同桌的官兵们看我津津有味地吃着红烧肉,不约而同地向我发出询问的目光,于是我便在饭后的谈心会上,又一次讲起1962年的中秋节……

我的家是冀中平原上的一个村庄,虽然祖祖辈辈都过着贫穷的日子,可对过中秋节特别重视。每到中秋节来临,家家户户总要割几斤猪肉,打一些月饼,再置办些瓜果梨桃什么的。记得我小时候学的第一首童谣就是关于中秋节的:“八月十五月亮圆,西瓜月饼供神仙,打酒割肉像过年……”

1962年的中秋,正值国民经济困难时期,乡下的老百姓平日连高粱面、红薯干都吃不饱,甚至过年也吃不上白面馍和猪肉饺子,哪里还有过中秋节的心思。正在这时,学校的校长在全校大会上宣布了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今年中秋节,学校要把师生们喂的那口猪杀了,大家在中秋节那天上学时带上干粮,中午饭一起在学校吃,饭后还能分到月饼。这消息对于一年到头不沾一点荤腥的我来说,吸引力简直太大了。

中秋节那天,我带着两个菜饼子早早赶到学校,一想到中午那顿可以吃到肉的饭菜,连上午的4节课都没上好。好不容易盼到第4节课的下课钟响,全校近千名师生像潮水一样涌向食堂前的广场。这时,食堂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长的一队拿着搪瓷饭盆打饭的学生。按照学校的要求,每8名同学为一个小组,每个小组出一个代表打饭。记得我作为我们班第5小组的打饭代表,排的是第20名。

经过大约半个小时的排队等待,终于轮到我了,只见大师傅抄起大铁勺,连往我的饭盆里盛了两大勺肉汤,顿时,那久违的香味直往我的鼻子里钻。我兴奋地把满满一盆肉汤端到我们小组的所在位置,然而,当小组长拿起小饭勺在饭盆里搅了两下、正要往围成一圈的同学碗里盛肉汤时,却不由得皱起了眉头:一盆汤稀溜溜的,汤下面有一些白菜叶子,汤上面漂着几片白色的肉片。小组长小心翼翼地分着汤,力求每个碗里都有两三片菜叶、一两片肉片。分到我碗里的是几片菜叶、一大一小两片白肉,我舍不得将肉片吃下去,就先就着菜饼子喝汤,再把那块指甲盖大小的肉片放到嘴里。还没来得及品尝肉的滋味,那肉片就随着菜汤咽下去了。当饼子和汤迅速进肚之后,我才把那片较大的白肉片放进嘴里。我舍不得咀嚼,更不忍咽下,于是就一边吸着上面的猪油,一边幸福地想:肉真是好东西,大概是世上最好吃的东西罢。我像含着水果糖那样,慢慢品着肉片的滋味,将它一点点含化,每次咽下的只是带点荤腥的唾沫,直到我到水井旁刷完碗筷,那块白肉在我嘴里还有黄豆粒般大小。

下午,我果然又分到了月饼,可惜因为月饼少人多,只分到半块。半块也比没有强呀,能闻到月饼那甜腻腻的香味,已是十分幸运的了——全家老少8口人连这月饼味都还没福闻到呢,想到这里,我鼻子一酸,到嘴边的月饼又被我放回油纸包。傍晚放学,我将半块月饼带到家里,塞给病在炕上的母亲。母亲将我的手推回,示意让我吃,我推说吃过了,就把月饼掰下枣大的一块放到母亲嘴里。只见母亲的嘴嚅动了两下,就把它像糖一样含了起来(就像我中午吃饭时含着那片肉一样),又轻轻在我耳边说:“让你爷爷和妹妹们也尝尝吧!”说完,母亲脸上滚下浑浊的泪珠……

一晃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一片肉和半块月饼过中秋的故事虽已“老掉牙”了,可每当看到儿孙们将不爱吃的肉食、月饼等美食毫不吝惜地扔掉时,我还是忍不住跟他们再讲一遍这个故事。今天,我又在生活大大改善的部队餐桌上翻起陈年老账,或许聪明的官兵们会在这个故事中,找到“珍惜现在”的字眼罢。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