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是一个特殊的月份。从“抗战胜利纪念日”到“九一八”纪念日,从“全民国防教育日”到“烈士纪念日”,伴随着新学年的开始,青少年学生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贯穿整个9月。 9月13日,河南省郑州市纬五路一小双语四年级将“少年中国说”爱国主义主题班会,从课堂搬进了坐落于河南省军区营区内的国防教育基地。四(2)班班主任赵爽说:“国防教育从娃娃抓起,我们要把‘精忠报国’这4个字,烙刻在孩子们的心坎上!”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 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毛主席塑像前,120名同学合唱国歌、重温少先队誓词,一张张稚嫩的脸庞神情庄严。 国防教育基地展馆内,一行行散发着战场硝烟的文字史料,一帧帧定格着革命烽火的斑驳影像,一组组凝固着英雄血肉的雄浑浮雕,吸引着孩子们的目光,讲解员把革命先烈不要钱、不要家、不要命的故事讲得荡气回肠。 “爸爸妈妈对我讲,决不能忘记太爷爷和他们那代人!”四(2)班学生彭宇澎没想到,在这里能看到自己的先辈。这是血脉重逢,更是薪火延续。彭雪枫是他的曾祖父,家里还存放着他当年的照片和遗物。彭宇澎给同学们讲述彭雪枫的英雄故事, 赢得一片掌声。 叔叔阿姨若相问,少年心向解放军。步入连队,同学们被嘹亮的口号声吸引,参观兵叔叔和兵阿姨的内务、看他们走队列、跟他们学敬礼,孩子们群情高昂。老师们说,这堂课点燃的热血、沸腾的激情,比平时课堂上说教的感染力大多了。 今天的主题班会,也是一堂“忧患课”。两天前,学校要求大家认真阅读七年级课文、法国作家都德写的《最后一课》:“我的孩子们,这是我最后一次给你们上课了。柏林已经来了命令,阿尔萨斯和洛林的学校只许教德语了……”一百多年前,主人公韩麦尔当亡国奴的血泪心声,深深敲击震撼着学子们的心灵。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此次班会的压轴题目是一封信——《写给10年后的我》。学生们以书信形式写给10年后的自己,谈爱国感受、军营体会、未来理想;作文备存到学校档案室,10年之后由个人领取。 寄存的不仅是一篇篇作文,更是一颗颗爱国情怀的种子。四(1)班学生胡天泽写道:“你好,未来的我,我是10年前的你。还记得‘少年中国说’主题班会吗?还记得你许下的从军报国诺言吗……” 青少年的精神家园里,我们播撒什么样的种子,就会结出什么样的果实。“红色课堂”里敲响家国情怀的“上课铃”,值得回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