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城市通病,为了破解这一世界性的难题,2012年,我省宣布启动全省治理城市交通拥堵工程,吹响五年治堵的“冲锋号”。11月1日,全媒体大型直播访谈《向人民报告——市长谈治堵》第二站,走进湖州电台直播间,常务副市长杨六顺,和全省听众朋友一起讨论城市治堵,公开问计于民,集中向人民报告。
上午11点,《向人民报告——市长谈治堵》节目在FM105湖州之声正式开启直播,作为继杭州之后节目到访的第二个城市,在50分钟的节目中,常务副市长杨六顺与听众和网民展开互动,详细介绍了湖州五年治堵经验和未来发展规划。
主持人
杨市长,您能谈一谈,通过5年拥堵治理,目前湖州市区的交通状况怎么样?
杨市长
首先感谢广大市民对我们工作的理解肯定和鼓励。湖州交通运行状况相比大城市,应该说还是不错的。根据我市交通运行指数系统发布的数据显示,市区交通运行状况为“基本畅通”。前面讲到,局部的“时段性、路段性”拥堵情况也比较明显,所谓时段性,就是在上、下班的高峰期,所谓路段性,比方说学校、医院以及节假日期间旅游景区,也会出现比较拥堵的情况。
但是通过5年的拥堵治理,我们在机动车快速增加的大背景下,基本缓解了交通拥堵这样一个加剧的态势。这个态势是控制的,但是总体交通运行状况离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对交通畅通的需求还是有差距的,需要我们进一步找准症结,精准施策,加大治理力度,进一步提升我们交通的畅通水平。
主持人
杨市长,您认为造成湖州局部拥堵的原因和症结在哪里?
杨市长
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各个城市之间有共性也有个性,就湖州而言:
首先,机动车增长过快。据统计,截至去年底,全市机动车保有量达到99.8万辆,即将突破百万辆大关。过去五年,全市私家车保有量从29.4万辆猛增到66.8万辆,翻了一番多。尽管我们全力加快道路和停车设施建设,但仍然跟不上汽车快速增长的保障要求。
另外,我们的城市空间布局还不够完善。湖州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城市,水网密布,老城区道路资源和拓展空间有限。我们的教育、医疗等优质服务资源还大都集中在老城区,进一步加剧了中心城区的结构性交通拥堵。
还有就是,公共交通作用没有充分发挥。市民选择公交出行的意愿不够强,目前湖州坐公交的人群大多是老年人和学生,年轻人更愿意选择私家车出行,公交分担率在全省还处在较低水平。我们的公交系统服务水平还不够高,缺少BRT、轨道等大中运量快速公交系统。”
主持人
杨市长,针对这些问题与症结,五年来,湖州治堵都做了哪些工作?
杨市长
好的,2012年全省启动治堵工程以来,我们湖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全面实施规划、建设、管理“三位一体”综合治理措施:
公共交通方面:五年来,全市新增投放绿色公交车辆1223辆,新建和改造公交停靠站741个、公交首末站26个,中心城区公交线路由原来的28条增加到现在的57条,公交服务能力有了较大的提升。今年,市区还实施了公交车辆纯电动化、移动支付和城乡公交一票制“三个全覆盖”工程。购买纯电动公交车700辆,将城市、城乡公交车全部调整为纯电动公交车。据测算,每年可减少碳排放4万吨,节能、环保效应还是相当可观的。
基础设施方面:这几年,我们大力推进道路新建改建工作,打通断头路、扩展瓶颈路、疏通卡口路,五年来,全市新建改造城市道路302公里,打通“断头路”59条,改善拥堵点51处,新增停车位9.5万个。由二环南路、三环西路、三环北路、三环东路共同形成了“百里外环线”,避免了外部交通与城市内部交通的交叉重叠。
交通管理方面:近年来,交警部门针对重点区域,如学校、医院、商贸区等交通拥堵路段,采取了“一点一策、一路一策”式的精细化管理措施,对9个区块实施了循环交通组织,22条道路实行了单向通行管理,部分路段进行信号灯“绿波”协调控制,交通秩序的群众满意度达到了89.9%。
主持人
说到科技化严管,我们也注意到,最近湖城增加了很多开车打手机、行人闯红灯的智能抓拍设备,杨市长能不能跟我们介绍一下。
杨市长
近年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正在改变着我们的日常生活,在交通治堵上也必须与时俱进。
这几年,我们加快推进科技手段在城市治理、交通严管和公众服务方面的应用,搭建起了城市交通数据开放平台,加快了交通数据向研究成果和应用产品的转化。建成了城市交通运行指数系统、交通诱导及停车诱导系统、公交智能调度和公交运行监测系统,推广人行横道闯红灯、开车接打手机自动抓拍系统、无桩租还公共自行车、交通违法网上处理平台等一系列智能化应用,效率提高,效果明显。
微信平台网友提问
湖州织里童装闻名世界,早些年拥堵情况比较严重,不知道现在情况怎么样?
杨市长
湖州织里可以说是在湖州市范围内最具发展活力,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它产生的效益和一个中小型的县级城市差不多。它最大的优势就主要是产业优势,童装产业占据了全国的1/3。所以叫全国童装看织里。因为童装在现阶段还是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所以织里的人相对比较集中。人多了,车也就多了。去年以来,织里镇,吴兴区,响应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采取了一系列的务实有效的措施,据我了解,湖州织里镇的整个城市管理,提升到一个全新的水平。织里镇的交通也有了极大的改善。
微信平台网友提问
希望湖州的电瓶车能加强管理。
杨市长
为了使湖州整个城市更干净、更文明、更有序、更美丽,在整个城市管理当中,我们也有序的进行了一些专项治理。前段时间我们湖州对中心城区摩托车进行了区域限行,这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得到了市民的积极支持,主动配合。电瓶车使用普遍,轻便高效,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是要确保安全,然后政府要加强管理,广大市民要积极配合,接下去这部分工作将广泛听取市民们的意见。
听众 张先生
我每天早上上班,在青铜路与龙王山路交岔口这个口子比较堵,几乎每天都是。请问杨市长,有没有好的措施来缓解一下这个地方的拥堵状况。
杨市长
这个路口的确比较拥堵。有先天不足的原因,也有前期规划安排不是很合理的问题。现在受周边环境条件限制,改造起来也非常困难。
市治堵办、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交警支队对这个路口的拥堵治理也做了专门研究和安排,计划对路口进行扩宽改造,增加进出车道,提升路口通行效率。交警部门也提出了交通组织优化方案,具体方案还在进一步细化完善中。希望能通过路口改造、优化循环交通组织等措施,进一步缓解青铜路与龙王山路交岔口的拥堵状况。
听众 张先生
杨市长,我还想问一下,之前我在网上看到,湖州要规划城市轨道交通,是真的吗?
杨市长
是的,轨道交通总体方案法定程序已经通过。中心城市共规划4条、总里程约145公里的轨道交通线路,整体呈现“均衡构架、南北互动”的轨网格局,串联湖州老城、东部新城、南太湖新区、高铁站片区、织里、南浔等各城市组团,轨道交通将有力支撑湖州各片区间的一体化发展战略。目前方案已经定下来了,正在做各项规划,2019年、2020年争取能够审批、2021年开工建设,计划是这样,但是我们希望能早则早,能快则快。
听众 钱先生
市区很多路口长,红绿灯时间短,我们年轻人走路过街都来不及,年纪大一点的可能更加危险。
杨市长
你说的问题在湖州市是存在的,市区一些路口比较宽,行人在过街时确实会存在这个问题,需要我们在道路规划、建设时进行人性化设计:新的路口我们要充分考虑到这个问题,老的路口要有计划地改造,改造要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和规范,设置行人驻足区,让行人有足够的空间等待二次过街。同时要规范设置交通信号,道路交岔口信号灯在设计时要根据行人驻足区,分次通行,并采取措施减少行人过街时间。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在重点路段,我们要科学规划建设地下通道、天桥等立体人行过街设施,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主持人
杨市长,从我们市府的角度上来说,接下来的五年,我们在交通治堵上有怎样一个总体的考量和目标,作为您有怎样的思考?
杨市长
未来五年,湖州市将以“绿色、畅通、安全、高效”为总目标,全面深化城市治堵工程,城市交通的总体评价满意度保持在90%以上,公交分担率达到30%以上,建成区路网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7.4公里以上,交通安全设施设置规范率达到99%以上。全市要新增道路400公里以上,新增停车位4万个,主城区公交车万人拥有量达到12标台以上,建成区公交站点500米半径覆盖率达到100%,城市主干道机动车守法率达到99%,非机动车和行人守法率达到92%以上,加速完善“内通外畅、绿色便捷、安全有序、优质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
杨市长
我们除了要把自身内部的交通保持通畅,湖州也非常重视同外部交通的高效无缝的对接,借这个机会我也给听众报告一下。
最近我们在做两大工程,一个工程是从上海经过吴江到我们湖州的,叫湖苏沪高铁。曾经一位老领导说湖苏沪高铁是湖州人民最大的梦。由于这个高铁跨了三个行政区域,前期工作难度很大。前期国家发改委科研已经批复,今年我们可以开工。明年跨三个省市的道路都能前线真正的动工建设,建设周期可以规划安排到四年。我们湖州将真正进入高铁时代。
我们到虹桥机场,像南浔到虹桥机场可能不需要30分钟,我们市区到虹桥机场可能只要30多分钟。那么这样就真正是湖州在长三角的腹地优势得到凸显,真正能够同上海实现同城化发展。这个对我们湖州来说是下一轮发展当中,最大的潜力和最大的优势。
与此同时,我们也非常注重长三角一体化推进过程中同苏锡常的对接。我们在我们省里面统一部署、我们积极配合下,苏台高速公路(苏州到台州)也即将开通建设。将来湖州到苏州的里程将减少30公里。将来我们到苏州跟到杭州一样,用时便捷程度将是一样的。第三个工程就是我们湖州到杭州西高铁也即将开通建设。在杭州举办的亚运会之前将开通运营,这样我们湖州将真正进入高铁时代。进入高铁时代给湖州的发展将是最大的动力。
微信平台 出租车驾驶员 姚先生
杨市长,我是一位出租车驾驶员,我希望在旅游集散中心有个出租车上下客点,想建议在旅游集散中心右转车道可以右转和左转。
杨市长
这个很具体,说明出租车驾驶员是自己的切身感受,今天我们交通部门有同志都在,会把这个问题带回去,马上研究、协商这个问题,我们也想同这个姚司机能够联系得上,共同商量。
听众 吴女士
杨市长,我听说龙之梦乐园将于明年正式对外运营,乐园里面有酒店、古镇、大马戏、动物世界等非常多的游玩项目,游客量估计也很大。我想问一下,这么大的一个项目,到时候开园会不会造成比较严重的拥堵?
杨市长
龙之梦项目是我市引入的一个世界级大型旅游综合体,年客流量预计达到3000万人次,对城市建设、旅游发展、城市形象等有着的重大意义,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交通压力。
在项目建设之初,市委、市政府就非常重视,提出了“理念上主动服务、行动上快速服务、责任上落实服务”的工作要求。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我们启动建设了湖长二通道、李图公路(李家巷到图影)等一批道路,计划建设4个停车场换乘中心、3个临时停车场换乘中心,为私家车提供停车换乘服务。
在公交服务方面,我们将开通公交专线和旅游客运专线,同时正在着手启动公交专用道建设,一期建设17.8公里,二期建设38公里,优先保障公共交通,提升公交运营水平,为旅客提供优质的无缝对接公交服务。
智能化管控方面,我们正在抓紧建设区域智能化交通指挥中心和园区内部智能交通系统,对交通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和指挥。同时,建立完善旅游高峰期应急响应机制,设置监测点和应急交通组织方案。
现在龙之梦乐园正在加紧建设当中,年底前部分项目开放,明年六月份可能要全部开放。作为我们政府连同企业一起,要为企业的交通服务好。也要保障我们湖州市民的交通顺畅。
主持人
杨市长,有听众提出了一个其实是每个城市都会遇到的老大难问题,就是是交通问题当中的停车难问题,我们想请杨市长简要的给我们讲一讲停车难,该怎么去更好的管理,这个从我们市府的角度是一个怎样的考虑。
杨市长
城市拥堵可能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行车难,一个是停车难,解决停车难具体的可能有多种办法,主要的就是两方面,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增加停车场。第二就是对现有的停车场通过改造,通过技术支撑,怎么样提高停车场的使用效率。应该说我们要有专题的研究,也将有序的实施。
主持人
这次新一轮五年治堵,我们的角度从机动车治堵转变成了提升人的出行效率、质量。我觉得这是一个相当大的变化。那么,接下来在政策导向、社会支持等方方面面该如何去支撑、适应这个理念的变化?接下来,我们也来听听专家学者有什么建议。
戴洋 市规划设计院城市规划所所长
正如杨市长前面提到,五年来,我市交通制度的成绩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目前我市正处在产业的一个上升期,人口的一个潜力期,同时也是我们城市的一个发育期,这么一个三期叠加的重大战略机遇期。治堵工作任重道远,必须科学的选对交通发展模式,通过制定有针对性的交通战略来防治和破解我们交通拥堵的问题。
首先,我个人认为要强化规划引领打造公交都市,也就是说我们要倡导绿色出行,充分落实资金、公交路权等一些相关政策,加快建设我们的城市轨道、快速公交、常规公交等构成的多规模、多模式的一个公共交通体系 ,完善我们的城市绿道,改善我们的慢行环境,引导我们居民的绿色出行。
其次,我们要加快构筑内外交通畅达的一个城市综合交通网,比如说新建城市快速路,完善干路网,加密支路网,打通我们的一些断头路,改善我们交通的一些微循环,高效衔接区域的一些高速公路和市域的干线公路。与我们湖州自身的带状组团程序的相匹配的城市路网体系,全面提高城市道路的承载能力和我们道路的一个运行效率。
另外我个人认为,我们还需要突出一些需求引导,完善智能化的停车系统建设管理。就是说需要我们实施差别化的停车供给和停车收费政策,引导小汽车合理的一些使用,以差别化的停车收费政策来引导,特别是我们中心区的一些停车需求。还要在车位和公共车位的基础上加大停车系统的管理完善停车诱导的一些系统,提高我们停车设施的利用率。
最后,我们要提升城市交通智慧的管理水平,充分利用我们要提升城市交通智慧的管理水平,充分运用我们智能化信号灯的系统,包括路权动态分配的一些系统、一些科技化手段,进一步提升交通管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的水平实现我们传统管理向现代化管理的转变。
主持人
杨市长,刚刚这是专家的观点。我们在交通治堵当中接下来的五年是不是也会有这样的考虑,会让更多的专业的交通方面的专家加入进来,同时也让每一个交通参与者有这样的渠道有这样的平台来共同治理城市的交通呢?
杨市长
我们接下来,在交通治堵方面,有两条越来越觉得重要,越来越重视,一条就是交通治理要全民参与,要“开门”治堵,另外,我们社会发展进步到现在的阶段,工作越来越细化,我们要倡导在实践当中,安排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情,要充分听取专家的意见,使我们的治堵工作更加有效,更加事半功倍。
希望湖州的交通越来越通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