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已经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制度性革新和产业化发展的历史转折,旅游产业也到了转型升级、构筑区域差异化品牌的发展时期。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是促进这两大产业发展的重要推进。而对于正在规划建设中的南太湖新区而言,更是实现其加速发展的现实要求。
一、推进文旅融合实现南太湖新区快速发展的必要性分析
推进文旅融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旅游者开始最求越来越高层次的旅游活动,对于融合多种元素的旅游产品的需求不断加大。不断丰富的旅游产品和旅游形式,符合市场要求,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又可以拉升文化产业的市场份额。从首批17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发展情况分析,大部分旅游度假区整体规划、整体建设、整体管理、整体营销,旅游产品丰富、特色明显,带有明显的地方文化特色。而度假区旅游产品目前没有打得出去的品牌,文化特色更显不足,导致旅游市场单一、走马观花居多。
推进文旅融合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在要求。从旅游产业角度看,传统的旅游将难以满足居民的需要,文化旅游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一种备受欢迎、形式多样的旅游方式;从文化产业角度看,文化产业到了加大资源整合力度、突破体制束缚、抢占市场寻求发展的历史阶段。通过旅游载体,能够充分传播发挥地方文化特色,推进地方文化发展。用一句话概括就是:文化产业向旅游产业提供文化内涵,旅游产业向文化产业延伸服务,两者融合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推进文旅融合是丰富南太湖新区内涵的显示需要。市发改委最新出台的南太湖新区总体方案中,将休闲旅游和文化创意两大产业作为南太湖新区“五大产业”里,休闲旅游产业和文化创意产业都占据其中。南太湖新区核心区块中,以旅游度假为主,而融合了地方特色文化(溇港文化、农耕文化、吴越历史文化、观音文化、生态文化、婚庆文化等)的旅游,无疑能够对创建全国唯一以践行“两山”理念、实现“两山”转化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提供更具有特殊政治意义、实践意义和时代意义的“湖州作品”。
二、太湖旅游度假区目前文旅融合现状
度假区的文化产业现状。度假区利用生态资源优势和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着力于发展文化产业,特别是近几年来,立足于蜜月小镇发展婚庆文化产业,目前已经引入华盛婚礼堂等一站式婚庆服务机构, 9月将举办首届南太湖婚嫁旅游消费博览会;引入花漾年华绿色小镇,主打湖州非遗等文创产品;引入湖州影视城,一期已经正式开园。今年,陆续引入青雨工作室、美仑美众创空间、大雅文化等文创类项目,正在装修或者已经开始进入运营。
度假区的旅游产业现状。自2015年成功创建为首批17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以来,湖州太湖旅游度假区进入了高速发展的阶段,新引进了湖州香木艺术馆、哈啦水乐园、湖州影视城、红木房酒店、康铂酒店等一大批旅游项目,旅游人气也越来越旺。
度假区文旅融合的项目。度假区不断与时俱进,研究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利用独特的文化资源,与旅游业相结合,形成了一批文旅融合的项目。比如基于水文化的哈拉水乐园,基于影视文化的民国影视城,基于玉石文化的月亮酒店,基于生态文化的“花漾年华”绿色小镇,基于宗教文化的法华寺景区等。
三、推进文旅融合实现南太湖新区快速发展的建议
注重规划引领,从战略高度规划文旅融合。从“以文促旅、以旅养文”的思路出发,对南太湖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进行有组织的研究,并且按计划、分步骤切实促进两个产业的融合发展。充分利用当前文化市场需求旺盛、发展动力强劲、扩展空间广阔、资源条件优越、区位优势突出等有利条件,结合旅游业庞大的规模、相对完善的产业体系、强大的市场竞争力、牢固的基础设施等条件,抓住旅游业亟须产业升级和文化产业亟须壮大的历史机遇,全方位促进二者的融合发展。
理顺体制机制,从政策角度保证融合发展。当前还很欠缺推动两者融合的产业政策,同时相应的地方性法律法规也未形成体系,从而难以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政府需要从根本上推动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完善。同时,体制机制不顺畅仍然是制约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不容忽视的因素。就度假区而言,文化产业归口党群工作部宣传条线,旅游业归口旅发局,大好高项目归口经统局,文化创意产业相对集中的蜜月小镇由有专门的小镇办,在管理上容易产生多头管理的问题,难以形成发展产业的整体合力,制约了产业发展的统筹规划和做大做强。因此需要研究建立文旅融合发展的行政机制,
加强多元投资,促进融合发展。目前我们已经有了相应的投融资渠道,比如正在筹建的银河湖州绿色产业基金,明确要求将一定比例服务于南太湖新区的产业项目;并充分挖掘绿色金融小镇内设立的基金,引导投入于新区产业;同时,积极争取湖州市政府母基金,加强同新区产业的对接。下一步,需要继续创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投融资服务平台,推动文化中介组织机构开展对文化资产的评估工作,促进文化资源与社会资本的有效结合。政府可以通过加强信用担保、连带担保等措施,促进银行等信贷机构和文旅企业之间的信息互动,借助金融产品扩大对文化产业的信贷支持。政府还需要加强对文化和旅游产业的信用评估机制,在相关项目实施前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和投入产出规模化核算,避免重复投资和无效投资,从而提高文化和旅游产业资金的使用效率。
加大人才引入,挖掘人才资源。目前市委宣传部在全市“1+N”人才政策基础上,出台了相应的文化人才政策,比如宣传文化优秀创新团队、南太湖文化人才等,都给文化旅游人才引入提供了强大的政策支持。同时,我们也需要拓宽人才招引渠道,充分利用人才中介等途径,招引文旅类相应的复合型人才。南太湖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成立人才工作站,为文旅人才的招引、管理、培训、交流等提供平台。另外,要充分考虑文化、旅游人才成长的特殊规律,为他们营造自由、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文化多元、信息丰富、便于交流的创意生态环境。(湖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