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信息
当前位置:首页  >  湖州资讯  >  本地信息
我市加快推进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建设综述
发布时间:2018-12-06 09:14 信息来源:中国湖州门户网 字体:【

  社会组织是参与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的重要力量,社会工作是维系社会良好秩序的重要基石。
  近年来,我市把社会组织管理和社会工作作为助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注重创新,积极培育,强化管理,提升服务,使各类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人才积极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截至今年10月底,全市累计登记注册社会组织共2532家,其中:社会团体1397家,民办非企业单位1123家,基金会12家;直接登记288家。社工机构67家,南太湖社会工作领军人才89人,持证社会工作者达到2312人。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全市社会组织和社工人才广泛参与社会治理和服务,积极发挥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维护公共利益,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形成基层社会治理的合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
  规范运行 社会组织遍地开花
  爱飞扬公益下乡为老年人送温暖,看望长期结对的孤寡老人,开展了近30期周末陪伴活动;湖州滴水公益服务中心自2012年起连续7年通过开展“衣心衣意”冬衣募集公益活动,为青海省果洛州班玛县贫困儿童定向捐赠衣物5万余件;吴兴区幸福之家养老服务中心分组下村,进照料中心开展包馄饨、玩趣味游戏等活动;南浔区浔溪社会服务发展中心走入南浔思进学校,为来浔务工人员子女开展自护、科普和心理教育活动……入驻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多家社会组织在各自舞台上大显身手。
  以活动提服务,创载体提水平。今年以来,仅入驻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的19家公益组织,就开展了活动1155余场,服务对象近51769人次。活动范围不仅覆盖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民政重点领域,还涵盖了文明城市创建、社区治理、绿色湖州创建等领域。
  随着生活水平越来越高,群众在社会服务、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需求日益增长。各类社会组织作为社会自我管理的主体,已经成为市场配置资源方式的有益补充,成为政府凝聚社会资源、提供社会服务的有力帮手。
  如何发挥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同时对其进行有效管理?市民政局社会组织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认为,一方面要着眼于当前,采取综合措施,解决社会组织发展管理中遇到的迫切问题;另一方面,要未雨绸缪,采取措施从宏观层面研究、设计长远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制度框架。
  深化登记管理制度改革。全面启动登记信息管理系统,加大“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行政许可、备案、年检、评估等“最多跑一次”目录。完成社会组织公共信用评价数据、活动异常名录、违法失信名单、志愿者组织身份标识等信息上报工作。
  加强社会组织综合监管。重点对社会组织活动开展、人员变动、资产管理、领导干部兼职等情况进行严格审查。联合市教育局等对其所属41家民办教育机构进行专项检查,针对无证办学、超范围经营、虚假及夸大宣传等问题进行专项整治。联合公安部门打击整治非法社会组织,全市共劝散或取缔非法社会组织11家;联合六部门出台《湖州市社会组织资金监管机制实施办法》,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资金监管机制。
  推动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发挥综合党委兜底作用,市、县(区)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均实现实体化运作,截至目前,市、县(区)两级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共成立党支部26个。今年9月,市民政局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委两新工委举办全市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专题研修班,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传授党建工作政策和经验,切实提升社会组织党务工作者专业能力。依托县(区)、乡镇(街道)、城乡社区的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开展社会组织党群服务中心(党建孵化园)标准化创建工作。
  “我们既是管理者,也是服务者。”社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我市只要是符合要求,依法依规登记备案的社会组织,都会尽所能给他们提供帮助与支持。
  我市一直十分重视社会组织的培育壮大,专门成立社会组织服务中心,为萌芽型、初创型、枢纽型社会组织搭建了培育公益社团、提供初创服务、开展定向孵化、实施项目扶持、构建集聚效应的平台。近三年来,全市累计拿出福利彩票公益金2700余万元,资助社会组织公益项目近700个。市民政局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湖州市仁与公益组织发展中心,开展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项目、社会组织培育顾问督导项目、社会组织等级评估项目,已连续开展了三届“湖州市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累计资助项目170多个,资助资金达800余万元,提升了社会组织整合利用资源提供社会服务的能力,激发了社会创新和社会发展的活力。
  同时,优化社会组织发展环境。我市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社会组织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推进“三社联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性文件,进一步规范和提升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今年年初,在全省率先发布了《社会组织综合党委工作规范》《社会组织公益创投规范》《社会组织培育规范》三个市级地方标准,有效推动了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规范化建设。
  完善的孵化、培育和管理,让社会组织从“游击队”变成“正规军”。
  人才引领 社工队伍蓬勃发展
  德清县武康镇的老吴已经80多岁,独居近10年,如今身体一年不如一年,极少外出活动。“人老了,没人惦记,常常觉得失落,好在有这帮年轻人上门看我。”他说,几年来,社工隔三差五地上门来看他,他就拉着他们聊天唠嗑。“有人说说话,心情真好,社工就像家人一样。”
  老吴口中的像家人一样的社工来自德清县晨曦社工服务中心。为了帮助独居老人解决生活困境,社工们与老人结了对,帮忙搭建与其他老人交流的平台,鼓励老人参与社交活动,还邀请老人参与邻里中心的管理工作。“现在老人们有了困难,不再不知所措,而是第一时间联系社工,让我们倍有成就感。”该中心负责人李佳说,老人们会主动联系社工或者朋友求助,学会了自我调节,生活变得乐观积极起来。“社工”即“社会工作者”,他们来自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对我国各类职业来说,是一个年轻的职业,大多数人对社会工作者了解不深。其实,社会工作者是需要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专业服务技能的一批人,他们是专业服务过程中的协调者、资源链接的倡导者、助人自助的使能者。
  近年来,市民政局坚持以政策制度为保障,以人才培养为基础,以人才使用为根本,以人才评价激励为重点,加强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完善社会工作发展机制,推动我市社会工作朝着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方向迈进。
  鉴于此,为加快推进湖州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工作领军人才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市民政局根据《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和《湖州市民政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要求,从2017年起,启动“南太湖社会工作领军人才”培育工程,计划到2020年,建立一支200人左右的、适应湖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社会工作领军人才队伍,以领军人才带动全市专业社会工作者、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能力再提升。同时对获得省、市级领军人才称号的,分别给予两年内5万元、 3万元的培训经费补助。
  同时,市民政局联合市委人才办,持续发动各部门、各单位积极组织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工作,使我市社会工作发展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今年,全市新增持证社工971人,其中社会工作师247人、助理社会工作师724人,新增持证社工同比增长437%,全市持证社工累计2312人,同比增长58%。
  在湖州,专业社工机构和社工人才在养老、助残、济困、扶弱、社区矫正、禁毒以及社工培养等多个领域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对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提升政府公共服务效率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创新模式 社会治理谱写新篇
  在吴兴区湖东街道章家埭村活动室内,一场别开生面的编织比赛正在火热进行。乐家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志愿者演示后,村民汤宝珠与姐妹们立刻穿针引线。“因为村里人手不足,以前像这样的活动只是偶尔举办。 ”看着眼前其乐融融的一幕,章家埭村党委书记汤水根颇为感慨。他说,章家埭村今年在全区率先试点村集体经济购买专业社会组织服务模式,请专业人来管理专业事,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为老年人提供关怀照顾、健康管理等服务,为青少年提供课业辅导、素质拓展等服务……在前期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乐家”通过引入公益组织、志愿者团队,邀请辖区内医院、银行等单位,根据不同类型居民的各类需求,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
  在湖州,和章家埭村一样,越来越多的村(社区)探索引进专业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治理的新路径。近年来,我市以全国、全省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建设为抓手,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走出了一条具有湖州特色的基层治理创新之路。
  重视顶层设计。我市始终将城乡社区服务中心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和社区建设总体规划之中,引导公共服务资源有效配置。如,安吉县在建设农村社区时,根据人口数量、居民结构、区域位置以及社区居民实际需求,分类制定详细实施方案,创新设计了《农村社区建设与服务指南》地方标准,并将在年内升格为市级标准。
  完善“三社联动”合力推进机制。充分发挥部门协作,引导群团组织积极参与“三社联动”工作,利用各自优势打造特色社会组织,如团市委进驻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引导青年社会组织的培育,市妇联建立女性社会组织联盟,使得社会组织特色鲜明,分工精细。
  创新“三社联动”作用发挥载体。为促进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全市创新建设“幸福邻里中心”,计划自2018年起,利用3年时间,共建150家不同层级(乡镇街道级、村社区级、自然村小区级)的幸福邻里中心,为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城乡社区治理提供一个发挥作用的平台。建立社区与社会组织对话机制,由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牵头,每季度开展一次面对面座谈,立足“问题导向”,由社区书记主任讲需求提思路,社会组织负责人想点子谋项目,实现社区服务需求与供给无缝对接。
  如今,越来越多的社会组织,正在为各个领域、各个行业、各类群体提供丰富多样、功能完善的服务,社会工作者们也通过活动、专项服务等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社会组织已然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助推器”。(湖州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