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庙即城隍庙,位于市区北街,俗呼“庙里庙”,与飞英塔的“塔里塔”、潮音桥的“桥里桥”齐名,并称“湖城三绝”。
湖州城隍神可追溯至后梁清泰九年(公元934年),封为阜俗安戍王,至南宋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知州赵叔涔建城隍庙。庙前之街即称阜安坊。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又加封城隍神为威灵公。湖州府城隍神原没有姓名,至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陆稳撰《湖州府城隍劳公神庙碑》,方有尊劳钺为湖州府城隍神的记载。劳钺,江西德化人,成化八年(公元1472年)任湖州知府,为人正直,秉公执法。民间相传劳钺因治蝗虫之灾而殁于任上,百姓祈其“生为良吏,殁为明神”,故尊为城隍神。府庙大殿前悬“劳公祠”匾额,也称劳公神庙,即为“庙里庙”的由来。
府庙为四合院式群体建筑,有前后两进。前进有门楼五间,后有戏台;后进为供奉城隍神的大殿,歇山顶,翼角高翘。1994年对府庙进行重修,庙前新建牌坊一座;庙门三券,券门两侧均置抱鼓石,另置石狮一对;大殿前建月台,周置石阑,月台前建大角檐石亭,称延和亭;大殿后东西两侧各建碑亭一座,东亭中立清乾隆五十三年(公元1788年)《重修城隍庙记》碑。西亭中立1995年《重修湖州府庙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