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日来,南浔区“五水共治”办联合水利部门组成核查评选小组,对各乡镇、开发区小微水体生态整治示范点进行现场核查、评分评优。“2018年评选出的200个小微水体示范点全在此次考核之列,我们按得分高低进行筛选,至少淘汰20个以上。”南浔区“五水共治”办有关负责人说,根据目前的考评进展,结果将于本月公布。
2017年以来,全区通过“百点示范、千点剿劣”,化污点为景点,建成了一批房前屋后、村边路旁的小微水体生态整治示范点,示范点犹如一个个珍珠,点缀着水晶晶的南浔。为确保已经建成的示范点水质不反弹、景观常秀美,该区从去年起对示范点进行复核评优。“优秀的小微水体所在行政村将获得以奖代补资金5000元至2万元,调动了积极性,促进长效管理落到实处。”该区“五水共治”办有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示范点现场主要核查水质提升情况,绿化、美化、洁化情况,生态修复措施及长效管理情况,截污纳管及排水口设牌情况,水系沟通情况,等等。“从核查的情况看,绝大多数小微水体都能做到以上这些标准。”区“五水共治”办工作人员说,值得一提的是,许多小微水体示范点结合美丽乡村建设、休闲产业等,成为了一个个美丽景点,释放出了美丽效益。
位于练市镇荃步村中心位置的小微水体路四圩河道,今年结合“报恩文化,水乡人家”为主题的美丽乡村小镇(精品村)建设,打造成了一个环湖湿地公园,以此为中心的荃步景区已通过国家3A级旅游景区验收,游客络绎不绝。“没想到,把水治好了,不仅提升颜值,还能带来人气。”村级“河长”陆祥说。
南浔镇息塘村“采菊东篱”项目里的章浜池塘原来是个死水塘,通过清淤泥、挖土坝、种荷花、建小桥,池塘成为了项目中的美丽一景。“游客路过池塘总会夸赞一番。”息塘村村干部顾云妹说,水清景美也给村里带来了新气象。去年,项目接待游客达35万人次,村民因此增添了收入、解决了就业。
为推进小微水体长效管理落到实处,该区深化网格化精细管理,全区小微水体“河长”实现了全覆盖,“河长”每周对网格范围内所有小微水体巡查不少于1次,发现问题立即协调解决。同时,将小微水体长效管理纳入月度考核中,压实责任、巩固成果。“除了评优奖励、‘河长制’、考核等手段,加强水体长效管理还需依靠智慧监管。”该区“五水共治”办介绍,各乡镇、开发区依托第三方机构,经常性开展水体水质监测,实时掌控水质动态,为长效管理提供基础依据。同时,该区运用无人机、视频监控、GPS定位等科技手段实行动态、全面监管,确保小微水体监管无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