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头条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湖州  >  文字头条
情系南太湖绿色助赶超
发布时间:2019-11-06 08:32 信息来源:中国湖州门户网 字体:【

——访原太湖旅游度假区旅游发展局副局长李东民

       “这里以前都是做餐饮的渔船,每年都要向太湖排污10多万吨。为了让太湖不再受污染,我们实施了渔民上岸工程,经过几年打造,形成了你们现在看到的集旅游、度假、娱乐于一体的渔人码头……”记者日前来到南太湖新区党群服务中心采访原太湖旅游度假区旅游发展局副局长李东民时,他正在向来自重庆市巴南区的党员干部介绍太湖南岸从当年破旧小渔村到现在璀璨蝶变的过程。“这个党群服务中心也是浙江生态文明干部学院现场教学基地,我现在是这里的讲解员。作为南太湖保护和开发的践行者,同时也是这场蝶变的见证者,我想通过讲好南太湖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这些年这里的变化。”李东民说。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为了加速发展,一批高污染企业在太湖南岸落地生根,粗放型经济的发展模式,虽然带来了经济量的增长,但是环境污染也随之而来:湖水由清变浊、蓝藻从少到多,南太湖的生态环境越来越令人堪忧。

       工业化建设是否要让太湖承受污染之痛?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为南太湖人指明了方向。2006年8月2日,习近平到南太湖调研,乘坐海巡艇对太湖进行了长达数小时的现场考察。随后,他发表了4600多字的重要讲话,对太湖的保护开发利用做了详细的阐述。“至今我还清楚记得习近平总书记说过的话。‘南太湖的问题一直是我心中的一个重要的问题。湖州因湖得名,可如今到了湖州不见湖,如果湖州再不把太湖保护利用开发好,湖州就得改名字了。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保护也是贡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三句话既是鼓励,也是鞭策,为我们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清晰的方向。”李东民说,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警醒了南太湖人,使大家意识到生态资源是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湖州的最大优势,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从那之后,南太湖人坚持把“绿水青山”作为衡量开发建设的标准,做出了新一轮的规划,忍住转型期的阵痛,10多年如一日攻坚破难,走出了一条保护与开发并重的绿色发展之路。

       这些年来,太湖南岸实施了生态修复、岸线综合治理、污染源整治、渔民居住上岸、基础配套建设五大工程。同时,坚守生态底线招引项目,特别是退堤还湖建设的月亮酒店、腾笼换鸟将老厂房改造成湖州影视城等项目,被中央媒体点赞为“退出来的进步”。几代南太湖人的智慧和汗水让南太湖赢得了尊重和地位。环境的改善也带来了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旅游收入,带来了金山银山。

       2016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接见湖州双拥模范城代表时,又嘱咐湖州“一定要把南太湖建设好”。这句话又一次激发了南太湖人在“两山”理念指引下奋进前行的动力和信心。

       今年6月2日,作为浙江省大湾区“四大新区”之一的湖州南太湖新区正式挂牌成立,南太湖人践行习近平总书记“一定要把南太湖建设好”的重要指示精神,有了更广阔的舞台。

       “一定要把南太湖建设好’是总书记的谆谆嘱托,也是南太湖人的殷切期盼。在南太湖新区初设的现在,这对我们是全新的考验。生态保护没有止境,我们永远在路上。我们将不忘初心,坚守绿色发展的底线,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一定不辜负总书记对我们的期望,相信南太湖的明天在南太湖人共同的努力和拼搏之下会更美好。”李东民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