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湖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打色。
2004年,湖州率先探索实施绿色GDP考核。2005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安吉余村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这些年来,湖州坚定不移践行“两山”理念、不断拓宽“两山”转化通道,绿色发展之路换来了产业更强、环境更美、百姓更富。
如今,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早已成为湖州上下广泛共识,全国各地来湖州考察、学习、交流的团队络绎不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也从湖州走向了全国,为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湖州经验”和“湖州模式”。
绿色GDP考核让干部潜绩显现
2004年3月23日,新华社以“干部政绩考核在浙江‘遭遇’变革”为题报道了我市在干部政绩考核中取消GDP指标一事。5天后,央视《新闻联播》又以“考核不重‘GDP’干部转变政绩观”为题再次报道了此事。报道中介绍:浙江湖州在干部政绩考核中取消了GDP指标,新的考核标准提高了对财政总收入、群众生活质量、环境保护和政府办事效率等内容的考核比重,这是地方政府告别GDP崇拜、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积极变化。湖州因此被认为是淡化GDP考核的“先行者”,在全国引起了广泛关注,这也为之后国家生态环境部和国家统计局在北京、天津、浙江、河北等十个省市启动绿色GDP试点工作、逐步建立我国绿色GDP核算体系提供了“湖州经验”。 具体实施中,市委、市政府把资源、生态等环境约束性指标纳入对区县的综合考核。其中,生态环境指标划分为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循环经济等3大类,细分为美丽乡镇创建、水生态文明建设、“四边三化”等20项具体指标,形成了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和成效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采取“个人述、群众评、组织考”的方式对干部进行考核,注重发挥生态考核的激励和导向作用。考核结果与干部年度考核等次直接挂钩,同时作为选拔干部选任的重要依据,对生态文明建设中表现优秀的干部给予提拔重用,对造成重大生态环境事故的实行“一票否决”。
推行绿色GDP考核后,带来的正面效应日益显现。各区县在招引新项目的时候,在固定资产投资的时候,都必须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和对资源的消耗等情况。另一方面,通过考核绿色GDP指数,也实现了生态发展由“潜绩”向“显绩”转变,使保护“青山绿水”、改善生态环境、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等这些过去“看不出”的干部工作业绩,变成看得见、可评价、可比较,从而推动了选人用人由“重经济发展”向“重科学发展”转变,让那些不求一时之功、但求永续发展的干部不吃亏、受重用。
在绿色GDP考核的引领下,我市还陆续建立了水源地保护生态补偿、矿产资源开发补偿、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等制度,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互促进的新路子。
绿色生态才是持续发展的最大本钱
在开展绿色GDP考核之初,一家公司有意向在湖州某经济开发区投资2000万美元,建设一个年产30万吨道路沥青的项目。这在当时可是一块诱人的蛋糕,但经过环评和审查后,市级相关部门发现此项目可能带来环境污染,环境风险大。后经市政府常务会议讨论,此项目被否决。“对于破坏环境、污染严重的项目和企业,就算产值再大、税收再高,我们也不欢迎。”曾任市政府副秘书长、市生态文明办主任,现任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的倪跃田介绍说,当时,全市上下除了加强对新引进项目的审核力度,同时也加大了对纺织、印染、造纸、化工、蓄电池等易污染行业的数百家企业的整治提升力度,整治不到位的及时淘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在湖州大地上逐渐显现。
在安吉县余村村原党支部书记鲍新民的记忆里,由绿色GDP考核带来的基层干部工作思路的转变让他印象深刻。“依靠炸山开矿和经营水泥厂,余村一度成为‘安吉首富村’,20世纪90年代末村集体年收入曾达300万元。老百姓钱包虽然鼓起来了,但生态环境也被破坏了。矿区烟尘漫天,常年一片灰蒙蒙,许多村民都不敢开窗户;因为被厚厚的粉尘覆盖,缺少光照,竹林里的笋一年比一年长得小……”鲍新民回忆道。
在绿色GDP考核的推动下,余村痛定思痛,决定关停污染企业,向绿色发展转型。于是,鲍新民带领全村人一边悉心呵护绿水青山,提升村庄环境,发展乡村旅游业;一边兴办集体企业,鼓励村民开办竹凉席、转椅等家庭作坊。村里挤出所剩不多的集体资金修复冷水洞水库;拆除溪边所有违章建筑;改造老厂房、旧农居,率先推行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实施村庄绿化、沿线亮化、道路硬化、庭院美化工程,全面系统改造提升人居环境。
2018年,余村旅游业井喷式增长,参观者和游客达80万人次,村民人均年收入近45000元。2018年9月,余村通过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验收。如今,由绿色GDP考核带给这个浙北小山村的绿色蝶变,已化为建设美丽中国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鲜活范本。
在“两山”理念指引下阔步前行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到安吉余村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为湖州深化绿色GDP考核指引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更加坚定了全市上下持续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步伐。
“青山作画屏,绿水绕人家。”全国人大近日组织“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团来湖,作为成员之一的新华社记者李平在深入采访后,以这样优美的诗句对湖州绿色发展的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地处南太湖之畔的湖州,近年来通过不断护美“绿水青山”、创新绿色制度、培育共建共治共享生态格局,生态建设成效显著,正成为长三角地区的生态屏障和绿色家园。
去年5月23日至25日,全国党媒社长总编“两山”理念诞生地湖州行暨中国报业“绿映神州”论坛活动在湖州举行。百名社长总编分赴我市吴兴区、南浔区、德清县、长兴县、安吉县、南太湖新区等地进行采风,一线体验“绿印湖州”的魅力。
山更绿,水更青,天更蓝,空气更清新,在安吉余村一下车,采风团成员立即被眼前如诗似画般的生态之美所感动。“真不敢相信这个‘卖风景’的美丽乡村是从曾经‘卖石头’的村庄蜕变而来的。”宝安日报社常务副总编辑魏守伦对余村的转型之举竖起了大拇指,“为保护环境,余村与过去的发展模式决裂,痛下决心关停矿山和水泥厂,走上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既保护了绿水青山,又做大了金山银山。余村走出的‘绿富美’新路子,非常值得学习,我要把这儿的先进经验带回去。”
今年5月10日,中国报业教育发展联盟第二届理事会暨全国首届小记者“两山”研学启动大会在湖州启幕。来自中国报业协会、中国报业教育发展联盟理事单位、各省报协领导,全国各地报社社长、总编及采编骨干和相关研学机构、研学基地负责人等,齐聚一堂,共话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成为交流中出现频率最高的一句话,大家都对湖州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表示肯定和赞赏,表示回去后将通过各自的媒体平台进行广泛宣传,用可参考、可借鉴、可复制的“湖州经验”来推动各地经济高质量发展。
今年六月,安吉县入选2019年联合国世界环境日活动现场考察点,迎来了联合国环境署高级代表、国合会代表等100余位嘉宾。德国联邦环保署署长克劳茨贝格尔实地考察后表示,这几年,中国的发展非常迅速,但没有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相反,很多省份尤其是浙江的一些地方都在加大力度发展绿色产业,湖州安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加拿大国际可持续发展研究院高级顾问、国合会原外方首席顾问汉森谈道:“绿色发展是全球课题。我多次来湖州,与十年前相比,这里有了很大变化,环境更美了,人民的生活方式更绿色环保,产业也进一步发展,这都得益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山’理念,为推动全球的绿色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湖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