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民生
当前位置:首页  >  湖州资讯  >  社会民生
高标准实施精细化管理 全面提升综合执法效能
发布时间:2019-02-22 09:26 信息来源:中国湖州门户网 字体:【

  市综合执法局

高标准实施精细化管理 全面提升综合执法效能

  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去年以来,全市综合行政执法系统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贯彻落实“三个坚定不移”“一超两高”战略部署和市委“一四六十”工作体系,结合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实际,以深化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为抓手,以打造执法铁军为保障,提高站位、敢于担当,拉高标杆、狠抓落实,全面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为全力助推新时代高质量赶超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服务中心工作有新作为
  一直以来,工程运输车辆扬尘和撒漏等现象直接影响空气质量和道路安全,给百姓生活带来不便。根据我市大气污染防治相关部署,去年,全市综合行政执法系统启动工程运输车辆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对重点区域、重点路段设卡检查。“刚开始,车辆不加盖密封处理、行车中撒漏等现象较为明显,特别是混凝土搅拌车,在工地卸货后未经过冲洗就直接上路,对道路卫生产生较大影响。”执法队员黄少荣表示,随着行动持续推进,夜间文明施工、车辆撒漏等现象得到有效整治。
  据统计,在持续深化工程车“三化”管理过程中,全市综合行政执法系统加大日常巡查、管控力度,去年,参与联合执法人员达4万人次,查处各类违法行为1039起;实现工程运输车辆100%安装卫星定位系统, 583辆工程运输车办理建筑垃圾处置许可证和临时准入证;各县区深化“三化”机制建设,落实专用停车场74个,全市全域基本实现全覆盖。
  去年,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按照全市2018年大气污染防治要求,针对证照齐全的餐饮单位开展餐饮油烟集中整治行动。截至目前,有证餐饮单位油烟净化器安装率达100%, 1400余家重点餐饮单位建立油烟净化设施定期清洗制度,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开展夜间露天烧烤整治行动,取缔露天烧烤65家,立案查处19起;加强露天垃圾、秸秆焚烧日常巡查和教育宣传,加大执法力度,突出重要节点、重点区域,共计出动执法人员1万余人次,制止露天焚烧行为702起,立案查处31起。
  此外,我市去年积极推进水环境治理,建立污水排放档案餐饮店、洗车店、食堂5928家,完成20个餐饮集中区“污水零直排区”建设;加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查处取缔各种违法行为8650多起,集中拆除违法建设和户外广告设施面积共9860多平方米;清理各类“僵尸车” 3016辆,清理拆除桥下空间25座,面积达千余平方米;完成整治道路510条,“六乱”点位近3万个, 52个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任务已全面完成,目标时间进度名列全省前列。
  作为查违控违主力军和先锋队,去年,全市综合行政执法系统强化小区违建管控,对住宅小区违法装修、野蛮装修、违法搭建等行为开展专项集中治理,共拆除各类违建357.4万平方米,制止野蛮装修793起,并全力配合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助推城市有机更新。还全面完成犬类专项整治,全市去年共设置接种免疫点115个,设置犬只信息登记点1183个,完成犬只免疫11.32万只,完成犬只信息登记11.21万只, 98%以上犬只实现免疫登记挂牌,建设流浪犬标准化收容场地4个、临时收容场所28个,流浪犬规范收容;对不规范养犬行为执法办案247起,全面完成专项整治阶段性任务。
  精细化管理有新突破
  所谓精细化管理,是将城市管理的目光落在细节上,用“绣花功夫”抠细每一项工作。去年,全市综合行政执法系
  统在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基础上,扎实推进中心城区精细化管理,有效解决了一大批城市管理的难点、热点、痛点问题,
健全了常态长效管理机制,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和认同感。其中,突出顶层设计尤为重要,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根据市政府要求代拟出台《湖州市中心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实施意见》以及《考核细则》《问责办法》等配套制度,做好精细化管理的总体设计;按照“条块结合、属地统筹”的工作机制,明确部门和“路长”单位职责,落实街道社区和物业网格责任,全面组织实施精细化管理工作。
  在精细化管理过程中,全系统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整治行动。全面整治“五乱”现象,加强重点区域、重点路段、重点业态巡查管控力度,有效解决湖州职院“垃圾街”,白莲花路、吉山四社区马路市场,罗师庄、在水一方等社区脏乱差、大面积毁绿种菜、长效管理不到位等180多个重点难点问题,基本杜绝占道经营、车卖现象;开展户外广告专项整治,拆除修复破损广告232处,违规户外广告设施379处、1.5万余平方米,更新公益宣传广告296处,建设完成中心城区7块电子大屏;加大违停查处力度,行政处罚13.48万辆机动车,新增机动车泊位273个,施划非机车停车线2000余米,减少共享单车投放3万辆,查扣1.2万辆;加强人防工程监管,修复破损设施230处;抓好“牛皮癣”治理,改造提升社区公共信息栏,采取服务外包形式开展“牛皮癣”清理工作,“牛皮癣”乱张贴现象得到基本遏制。
  在精细化管理督查考核中,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共发现城市管理问题20.25万个,重点问题交办督办569项,精细化管理考核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并形成常态长效的管理和问责机制。
  与此同时,全市综合行政执法系统积极推进智慧城管工作。加快数字城管系统建设,实现市、县区中心城区全覆盖,并延伸至39个重点乡镇(中心镇),完成了互联互通、数据共享。提高了数字城管问题发现、派遣、处置效能,去年全市数字城管共发现城市管理方面的问题35.7万件,结案率98.95%。开发推广“湖城管家” APP,市民可通过手机在线举报城市问题,为执法办案、城市智慧管理和服务民生提供了数字化支撑。
  综合执法水平有新提升
  8年前,吴兴区爱山街道医院巷店铺出店经营现象严重,群众投诉多,其中6家商铺拒不配合整治。为避免冲突、清除顽疾,吴兴区综合行政执法局首次使用“非现场执法”,在现场勘验中,通过拍摄照片、固定视频证据,向相关部门调取证照,联系街道、社区干部和知情人作见证等方式,形成旁证笔录,对这6家店铺作出行政处罚,并最终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经过8年实践、探索和总结,目前,“非现场执法”模式不断完善,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在吴兴区试点“非现场执法”工作,不断探索“非接触性”执法在执法日常工作中的运用,并成功申报成为全国综合行政执法领域“非接触式”执法试点单位,完成一批重、大、难点案件的执法,其中,包括学府路整治中2500平方米违建拆除、 6辆工程车夜间违法倾倒1400余平方米建筑垃圾的处罚等。截至目前,共办理“非现场执法案件570余起,包含占道经营、违章建筑、随意倾倒建筑垃圾等类型。
  在创新执法模式中,全市综合行政执法系统积极推行律师驻队制度;严格执行违法建设失信“黑名单”管理制度,将违法建筑限制办理不动产登记和房屋交易手续的惩戒措施纳入我市信用联合惩戒措施清单;加强与法院等部门联动,加大零口供诉讼案件的执行力度,提高了执法效力和政府公信力。
  通过一系列努力,去年,全系统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健全行政决策机制,实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统一执法办案程序,细化处罚自由裁量基准,将230主项细化拆分为532条子项;推进网上办案模式,推行执法全过程记录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真正落实“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在执法过程中,服务的意识始终在每一位执法人员心间。近年来,综合行政执法人员坚持从单纯出发管理向规范化转变,推行公平执法、和谐管理、便民服务。在劝说教育同时,对占道堆放、出店经营的“帮一把”清理,对高龄老人设摊买卖的“劝一把”撤离,对自产自销季节性蔬菜的“送一程”规范等,通过人性化服务规范市容市貌。《湖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实施后,全系统组建18支徒步宣传队,开展“进社区、进单位、进校园”宣传,积极劝导各类不文明现象。
  今年,全市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这样干
  今年,全市综合行政执法系统将围绕市委“一四六十”工作体系,结合综合行政执法工作实际,围绕中心、突出主业、服务民生、打造品牌,努力实现执法效能、管理水平、队伍素质全面提升。
  据介绍,该局将围绕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这条主线,努力构建统筹城乡、跨部门跨领域的综合执法工作体系。具体来说,全系统将打好生态文明“保卫战”、小城镇整治“升级战”、三改一拆“攻坚战”、交通治堵“持久战”,开展“五乱”等专项整治,以创建精细化管理标杆城市和品质城市为目标,在建好“数字化”大脑、完善标准化体系、落实网格化责任、推行“法治化”管理、打造专业化队伍、健全社会化机制等方面下功夫,努力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和综合执法效能明显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队伍素质和部门形象明显提升。
  在创建特色亮点品牌方面,全市综合行政执法系统将进一步深化“非接触性执法”,全面推行公职律师驻队制度,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组建机关干部带头、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城市管理义工队伍,不断完善“城管服务箱”“阳光调解室”“西瓜地图”等便民举措,倾听民声、排解民忧,逐步打响“百姓城管”品牌。(湖州日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