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头条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态湖州  >  文字头条
建设美丽城市 共享美好生活
发布时间:2019-07-05 11:25 信息来源:湖州市人民政府 字体:【

  “放尔生,放尔命,放尔湖州做百姓。”《全唐诗》里一首《湖州里谚》,字里行间流露出湖州这片清丽之地对人的吸引力。

  时至今日,“人生只合住湖州”的盛名依然是这座城市的真实写照。特别是今年初,全市紧扣时代脉搏,积极回应人民新期待,对加快打造美丽宜居城市作了全面部署,进一步增强做湖州人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奔着要把湖州打造成长三角城市群的生态绿心、滨湖花园、人居典范、创业福地的目标,市建设系统扛起时代使命奔向美丽宜居,迅速热起来、动起来、干起来,努力把湖州建设成为人人为之向往的风光秀美之地、安居乐业之地、追梦圆梦之地。

居住更舒心

  卫生死角消失了、昏暗的路灯明亮了、乱停乱放的车辆归位了……5月开始,湖州万众房地产物业管理中心对吉山社区等42个准物业老小区,开展了环境卫生综合大整治,共出动人数1100余人次,清理垃圾5000余袋,清运车次900余次,修剪绿化210余单。同时对小区基础设施进行不断完善提升,维修窨井盖破损150余个,疏通地下管网严重堵塞100余处,维修路灯不亮140余盏,路灯修复后亮灯率达到100%,针对老小区毁绿、绿化裸露情况,因地制宜持续开展绿化补植及硬化工作,既美化了小区环境又方便居民停车。

  湖州中心城区的老小区,地段都很好,交通方便,但因为大多建成于上世纪末,房屋老旧,配套设施相对落后。 2013年,万众物业作为实施主体,对中心城区42个老旧小区实行准物业管理服务。自从有了“准物业”,之前卫生保洁难、维修维护难、治安防范难、停车管理难等问题迎刃而解。

  不仅给老小区带来样貌上的改观,城建工作更关注居民真实生活的需求。为了消除老年人上下楼的烦恼,我市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工作已全面展开,试点项目稳步推进。

  一边是改造老旧小区提升了居住环境质量,另一边是住房保障广惠民。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我市通过调整公租房准入标准,提高公租房保障水平。目前,我市拟出台2019年度《湖州市中心城区公共租赁住房保障实施细则》,提出将中心城区公租房申请的人均准入收入线从4.5万元提高到 4.9万元(达到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00%)的建议,使更多的中低收入家庭得到住房保障。

  如何打造受人才欢迎的美丽宜居城市,让他们认识湖州、喜欢湖州、留在湖州?加大人才购房奖励,是我市给出的又一个有力之举。根据《湖州市高层次人才购房奖励办法》和《湖州市本级新引进高校毕业生购(租房)补贴实施办法(试行)》精神,截至6月初,今年我市共核准高层次人才购房补贴2批12人计620万元、高校毕业生购房补贴5批次20人计86万元、高校毕业生租房补贴5批次22人计18.45万元。

  改善居民生活品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市建设局围绕高质量建设全国城市基层党建示范市要求,以全面加强小区物业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为抓手,将党建引领融入基层管理,构建多方联动的“红色物业”体系。目前我市已成立市物业行业党委,全市全面推进“红色物业”,物业管理水平有效提升,赢得了居民的肯定。

出行更便利

  “我每天要到南太湖新区上班,需要向北先到三环北路,经南太湖大桥往西,再从太湖路一直往北,才能到上班的地方,现在从湖山大道走,路程缩短三分之一。”家住白鱼潭小区居民陈先生欣喜地说,近段时间,湖州出行福利一波接着一波,为市民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

  6月6日,长度为5.18公里、辐宽50米、双向六车道的湖山大道北段正式通车,市民从湖城东部到太湖多了一个更便捷的选择。

  湖城东西向道路较多,南北走向交通枢纽比较少,作为南北向跨区域城市骨干道路,湖山大道全长24.1公里,起于滨湖大道长兜港大桥东侧,一路向南,终于南浔区菱湖镇沈家浜,与青菱公路相接。目前,湖山大道南段工程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计划年底前实现路基、桥涵的基本贯通,其全线通车后,贯通南太湖新区、中心城区、吴兴区和南浔区,将对周边产业的发展、提升城市能级带来积极意义。

  6月29日,湖长二通道全线通车。湖长二通道项目,全称为申苏浙皖高速公路新增湖州南太湖互通及连接线工程,总投资近12亿元。其中南太湖互通已于去年12月18日建成通车,极大方便了湖州中心城区特别是仁皇山一带市民上下申苏浙皖高速;而于今年4月30日建成试通车的连接线,则打通了弁山天然屏障,太史湾村附近到长兴图影境内龙之梦由原来的绕道通行改为了直通,通行时间由20分钟缩短到了2分钟。

  道路犹如城市的血脉,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作为优化人居环境的有效途径,城区道路“微改造”让出行更便利。今年,市建设局对学士路(华丰桥-白鱼潭路)、静江路及众鑫广场周边、潜园路(横塘南路-东街)、人民路(苕溪路-连家巷路)等7条道路进行病害治理,重点实施了龙溪南路与红旗路交岔口改造提升工程,有效改善了道路拥堵现状。此外,对因车辆停泊频繁导致的人行道路面问题,实施人车分流,对停车区域加强结构层厚度,对人行区域隔离后进行翻修。目前已完成仁皇山路、红丰二路等主次干道坑洼及小区破损路面修复约7900平方米,修复市区人行道145条、约9100平方米。

设施更完善

  白天,开窗见景,出门见绿,繁华都市转身是桃源;晚上,流光溢彩,美轮美奂,亮化工程扮靓城市,每天置身于如诗如画般的环境中,这是湖州人触手可及的幸福。

   湖城临湖桥头北侧,路边原有一处小绿地,面积小,色彩单一,市公用中心在此种植了羽衣甘蓝、火焰南天竹等色彩丰富的植物进行彩化,并点缀了石竹等开花植物,提升后的绿地春可观花,秋可赏叶,四时景色,各不相同,新环境让附近居民直呼“太美了!”

  今年以来,通过移植乔灌木、栽种花草、完善设施等措施,市建设局改造完成白鱼潭路转角绿地、紫云路浙疏小区沿路绿地、临湖桥头绿地、长兴路与仁皇山交岔口等10个街角“微公园”,为市民提供焕然一新的城市景象。同时,针对密林下绿化裸露或有裸露倾向区域,采取耐荫地被种植与播撒草籽等措施,完善绿地6.8万平方米,方便更多居民在家门口看到红花绿草、嗅到花香。

  除了家门口的微公园,一条条串联起自然山水、历史人文的绿道,也正成为市民出行方式和休闲生活的新选择。随着南浔区湖浔大道绿道、德清县凤栖湖环湖绿道、长兴县小浦古银杏长廊绿道等项目的建成,今年全市绿道已新增35公里,完成年度任务的70%。

  细心的市民不难发现,湖城的夜色越来越迷人了。根据中心城市亮化规划,完成仁皇山路中华灯及劳动路宫灯照明提升改造及苕溪东路、环城南路、三环北路等8条路路灯的LED节能改造,有效改善了夜间行车环境。特别是对日月大桥、苕溪大桥等龙溪港沿线桥梁及中心血站、铁佛寺、新天地等劳动路两侧建筑进行亮化提升,进一步完善老城区亮化布局,突出中心商贸区首位度。

环境更洁美

  “去过那么多地方,还是觉得我们湖州的环境最好,干净、整洁、漂亮,很适合居住。”从事销售工作的市民吴先生对家乡湖州赞不绝口。在奔向美丽宜居这一路上,市建设局以环境洁美赋予城市鲜活面孔。

  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继去年底我市共有315个小区、 23.45万户家庭参与垃圾精准分类后,今年全市新增117个小区, 5.4万户居民实施垃圾精准分类,在实施垃圾精准分类的小区,居民知晓率保持在95%以上、参与率接近60%,参与居民投放垃圾准确率保持在98%以上。

  在污水处理方面,同样交出了满意答卷。全市172个污水零直排生活小区完成改造, 92个小区正在施工改造中。今年1至6月份,污水厂总处理量达 78.7万吨/日,负荷率达82.2%,污水处理量同比上升6.8%(73.7万吨/日)。全市农村累计移交终端6444套,覆盖854个行政村,受益农户29万余户,完成43个日处理量30吨及以上终端标准化运维(省定50个),完成率86%。中心城市污水处理率达97%,高质量建设了5分钟亲水见绿圈。

  湖州的建筑工地,“七个百分百”已经成为标配,“干干净净地添砖加瓦”成为建筑工地的共识。据悉,目前我市5000平方米以上在建工地871个,已安装颗粒物监测设备720个,有效控制了工地扬尘。 2014年至2018年,我市共创建市级绿色施工工地363项,其中2018年创建82项,预计今年将创建绿色施工工地60项以上。“七个百分百”保障工地治尘,“机械化”则助力道路保洁。随着我市机械化作业水平不断提升,中心城区机械化清扫率达91%,老城区和仁皇山片区172条、 530万平方米管辖范围内的道路保洁市场化率达100%,垃圾清运市场化率达100%,公厕保洁市场化达100%,信息化监管覆盖率100%。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